【十八乡镇】上涌镇概况
发布日期:2019-09-10
来源:本站
浏览次数:194
上涌镇位于德化西北部,东经118°09′,北纬25°43′,海拔600~900米,年平均气温16~18℃,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1600~2000毫升。东与桂阳乡相连,西以九仙山主峰为代表与大铭乡接壤,南靠赤水镇,北依汤头、葛坑两乡镇,东南以戴云山主峰为代表与雷峰镇毗邻,土地总面积148.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万亩,林地面积17.3万亩。镇区是较开阔的山间盆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上涌新街,省道206线德化至尤溪公路穿境而过,改造后距离县城32公里。全镇有17个行政村,1个临时管委会,124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全镇5787户215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00多人,均系汉族。
上涌昔称“上壅”,五代后汉墘祐间境内石门头“筑垣以遮壅城门”故称。至宋时,建“上壅驿”。后因其地处涌溪上游,水势湍急,遂改“上壅”为“上涌”,别称为“涌邦”。上涌一带最早属尤溪县。五代后汉乾祐二年划归德化县。唐代时桂格郑氏、黄井蒋氏就有人在此定居。至宋代,桂林赖氏、西溪林氏、卢氏等纷纷从外地迁人,这时已在上涌设驿,成为德化西北部重要区域。宋、明时代属常平乡,清代分别属东西里和梅上里。1941年设上涌乡,1950年在此设第四区,1956年改称上涌区。1958年成立上涌人民公社,1961年葛坑、杨梅、桂阳、汤头从上涌公社分出单独设社,1984年6月改为上涌乡,2001年改为上涌镇。
上涌镇历来是德化县西北部经济、文化、商贸和交通中心。镇区人口聚集,部门单位设置齐全,区位优势凸显。改革开放以来,上涌镇经济和各项事业得到迅速发展,2001年,上涌被定位为“县域次中心”、“德化西北部中心集镇”、列入泉州市山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成为泉州市14个优先发展中心镇和30个重点镇之一,涌苑小区还被确定为省第四批村镇建设示范小区。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95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亿元,农业总产值0.7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1亿元,镇财政总收入4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38元。
上涌素有“德化粮仓”之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粮食总产量达10646吨。经济作物有茶叶、甜玉米、油茶、大豆等;果树有早熟德化梨、柑桔、早熟桃、板粟、油柿、李等,全镇村村有果树,已形成以早熟德化梨为主,早熟水蜜桃、柑桔、油柿、板粟为辅的优质早熟水果带1万多亩,云路梨场选送的早熟德化梨在1999年全省早熟梨品质鉴评会上荣获第一名,属早熟梨最适栽区。有全县最大的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基地6000多亩。有标准农田3000多亩、示范果园8000多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000多亩。基本形成优质米、早熟德化梨、脱毒马铃薯、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乌龙茶、甜玉米、林木良种繁育、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等十大农林基地。
上涌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石灰石、瓷土、锰铁矿、石英矿、五彩玉、叶腊石、铅锌、煤等矿产资源,特别是高品位石灰石储量达1.4亿(不含曾坂村石灰石储量),辖区内现有水泥厂、煤矿、锰铁矿等企业。水利资源充沛。涌溪纵贯全镇中部,除琼溪支流向北流入尤溪外,涌溪上游的卢地溪、张岩溪、西溪和东坑洋溪都向中部汇合,溪流密布,水流量大,现有水电站9个,装机容量5000多千瓦,全部并入县网。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戴云山、九仙山旅游风景区的绝大部分景点,有灵鹫岩寺、杏仁古街、桃源堂、乡公所、西溪阔叶林、明代古塞、单流直泻瀑布等一批文物和旅游景点,吸引不少中外游客,旅游业发展潜力甚大。集市贸易繁荣。上涌是德化西北部农产品的集散中心,镇区设有云路街、上涌街、东街、新街四条街,农贸市场1个,街道商店密布,五天一次的墟日,来自周边乡镇及永春、大田、尤溪等县的群众上万人,商贸活动十分活跃,是德化西北部区域性商贸中心。
新建的农民商住楼、上涌卫生院综合楼、派出所、信用社、农行分理处办公楼、农机推广中心大楼、工商所、地税分局大楼已落成并投入使用;文技楼、文化中心广场、供电所正加紧施工;镇区主干道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基本完成;农贸市场、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环境卫生整治明显加强,镇区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上涌文化底蕴深厚。明代办有梅峰、三峰、桂林、万峰等4所学社;清光绪34年在桂林创办私立振文初等小学堂,宣统二年改为私立振文学校,1932年在上涌创办浔北中学,1942年改为尚养农校并附设陶瓷班,1952年秋,县人民政府接办尚养农校,改为福建省德化第二中学。现有完中1所(德化二中)为三级达标中学,在校生数达2300多人;学区1个,学生386多人,上涌中心小学为省农村示范学校。镇区文体活动活跃,基本形成镇有文化活动中心、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之家的文化网络。上涌卫生院为县内地段医院,并与县医院结成协作医院,实现村村有卫生所,农村医疗保健水平明显提高。“科技兴农”、“科技兴镇”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实施土地整理和旱片整治工程,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实现旱涝保收,农业综合开发能力明显提高。随着省道206线(德化城关至上涌路段)提级改造工程的完成(将于年底竣工),距离缩短,路况好转,将给上涌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全镇17个行政村公路里程48.5公里,基本实现通村公路硬化。有线电视覆盖率达62%以上;全镇现有程控电话3029部,基本实现在家群众户户有一部电话。
今后发展规划。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打造德化西北部中心集镇和县域次中心,抓住上涌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构建农村发展“五大通道”。一是以农业为基础,走农业产业化、林业林场化道路。加大土地整理和旱片治理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农田和示范果园,建立优质米、早熟德化梨、脱毒马铃薯、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乌龙茶、甜玉米、林木良种繁育、特色养殖等十大农林基地;创办股份制林场,依托泉涌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农产品加工,走“建基地,办企业,促加工,增效益”的发展路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二是以矿业为支柱,走资源工业化道路。大力开发石灰石、煤、瓷土、锰矿、铁、铅锌、五彩玉、叶腊石等矿产资源;加大勘探和招商引资力度,筹建年产120万吨高标号旋窑式水泥厂;新建北山锰矿加工厂、辉阳叶腊石选矿厂、东山瓷土加工厂;开发后坂“五彩玉”,复办紫砂陶瓷厂,争取引进生化制药厂等。做大做强矿业文章,撑大经济总量。三是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走农村城镇化道路。以“大城关”为背景,又立足上涌实际;既体现“县域次中心”的功能,又突出“中心集镇”的特色;既能有效承接“大城关”,又能带动辐射周边乡镇。一手抓建新工程,一手抓改旧项目。通过小城镇建设,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以旅游开发为动力,走旅游商贸化道路。依托戴云、九仙两大名山,建设自然生态、人文景点、农业观光、森林氧吧等特色旅游工程,保护开发灵鹫岩寺、杏仁古街、桃源堂、乡公所、西溪阔叶林等景点。发挥上涌农产品聚散地作用,促进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五是以党的建设为保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