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海而生,护万舟归航;向海而兴,情牵五洲四海。
坐落于泉州城南,泉州天后宫静立八百余载。晋江的潮声随风涌动,岁岁年年,仿佛仍在诉说那段波澜壮阔的海洋记忆。它始终守护着这座以海为生的城市,默默见证着一代代泉州人的扬帆与归来。这里不仅是海内外现存规格最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更是妈祖文化孕育与传播的中心。
一座宫庙,半部海洋文明史。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初称“顺济庙”,寄托着无数航海人祈求一帆风顺、平安归来的朴素愿望。宋元时期的泉州港,帆樯如林、商贾辐辏,这座宫庙成为每一位出海水手心中的“定海神针”。不论华夏儿女还是异域商人,皆在此虔诚祈愿,交融出独具特色的海洋信仰图景。妈祖文化自此扬帆远航,播传寰宇。
自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至元、清两代屡次派官员到泉州加封,称号渐尊——从“天妃”至“天后”,泉州顺济庙也相应升格为“天妃宫”,最终定名为“天后宫”。泉州天后宫作为妈祖信仰的发祥地,也在元代朝廷祭文中得到明确印证。面朝大海,它不仅见证了泉州人闯荡四海的豪情,也始终温暖着每一位游子思念故土的心。
以信俗为桥,连四海同心。如今,妈祖文化已走向世界,超过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建起数千座妈祖庙,“文化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今年,泉州天后宫在有记录以来首次分灵至海外高等学府——泰国那瓦敏塔提腊大学,标志着这一古老信仰进一步迈向国际。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信众从世界各地奔赴泉州,谒祖进香,让这份跨越山海的文化认同绵延不绝、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