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8月23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搭建1个党群驿站 创新N种服务模式

——德化县强化党建引领“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08-23  查看次数:791次  

•李宏图 许燕萍

“收快递罗,有了这个服务站,真是方便,我们也成了‘网购狂’了。”近日,在上涌镇电商服务站,郑大爷通过服务站网购了一款便携式播放器。

“服务站通过物流快递代收发、商品代购、农产品代销、便民服务、微心愿等多项服务,为村民解决了生产物资‘采买难’、农产品‘销路窄’‘外销难’等普遍性问题。”上涌镇电商服务站负责人陈晓明说。

这是我县积极探索构建党建引领“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的一个缩影,以此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破解农村公共服务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开辟出一条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空心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新路径。

上涌镇电商服务站为村民代购商品(张颖含 摄).jpg

上涌镇电商服务站为村民代购商品(张颖含 摄)

健全运行机制 拓展服务共享圈

随着“大城关”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常驻人口城镇化率高达78.1%,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关转移,79.6%行政村成为“空心村”,并逐步从人口空心化衍生出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我县抓好统筹谋划,出台《关于推行党建引领“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根据地域发展特点,分别从城区、城郊、偏远三类乡镇选取部分村作为试点,通过摸清群众需求、制定服务清单、优化服务流程等做法,推进试点工作开展。在试点基础上,充分了解各村服务范围、党员、村民人数和各镇村特色等情况,根据“意见”,由点及面铺开实施。

优化组织设置也是重要抓手。我县以地域、亲缘、文化等为联结点,引导地域相邻、宗族渊源较深、发展资源共生、产业发展相近、有互补和带动作用的村建立乡村振兴片区党建联盟21个,通过设立议事厅,建立议事制度等,推动联盟内部各村资源、要素、服务配置优化,形成整体协同发展效应。

“就像大铭乡的铭富生态农业公司,就是由乡党委牵头,联合7个村党支部投资设立的,通过发挥7个党支部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的作用,联合复垦闲置土地200亩,共同发展壮大生姜这一大主导产业。目前,铭富生姜种植基地的生姜长势喜人。”县委组织部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我县还探索党建联盟轮值书记制,各村依托集中办公日轮流开展公共服务活动,辐射覆盖周边村,推动服务效能最大化,并推行收账工作法,将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机制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收账范围,年初“列清单”、年中“对账单”、年底“收成绩单”,拉紧责任链条,压实建设责任。

在盖德镇有济村,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村民检查身体。(郑君谊 摄).jpg

在盖德镇有济村,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村民检查身体。(郑君谊 摄)

完善功能布局 打好服务组合拳

近日,在盖德镇有济村的片区卫生室外的小广场上,医务人员正忙着为村民检查身体。据了解,有济村人口较多、交通便利,在此建设片区卫生室,为有济村及周边的下坑、福阳、上坑等村提供卫生医疗保障。镇卫生院服务团队每月第1个星期三上午也会在此定期定点开展医疗服务,很受村民的欢迎。

“构建党建引领‘1+N’乡村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关键是这个‘1’,并在‘N’上下功夫。”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黄鹏辉表示。

为此,我县依托进城党群城市家园、村党群服务中心、村“两委”聚集点等活动场所,指导各村在城区、农村“两端”各搭建1个“党群驿站”便民服务平台,提供物品寄送、送诊下乡、农特产品销售、探亲顺风车、资源信息共享等爱心服务,打通“城”与“乡”爱心绿色通道,解决村干部城区农村“两头跑”服务能力不强问题,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水平。

在搭建1个党群驿站的基础上,创新N种服务模式为乡村公共服务注入活力。我县通过创新“全程代办”“爱心巡回医疗”“文化赶墟”“说事评理”“网格化布防”“抱团致富”“联合党课”等N种服务模式,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服务。

同时,我县建立志愿服务平台,开发“筑梦”志愿服务平台及微信小程序,吸纳近4460多名党员志愿者、370多个党组织,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支部“验单”,由党员“接单”为群众提供爱心帮扶、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健康体检等志愿服务,推动城市资源助力农村、反哺农村。

落实工作保障 增强服务生命力

如何推进乡村公共服务的生命力?近年来,我县从规范村级组织运转、加强村级队伍建设和实行差异绩效奖励等入手。依托“微信小程序”开发村干部智慧管理平台,实时了解村干部在岗在位等情况,把全县1300多名村干部钉在职责上、聚在服务上。

根据地理区位、人员分布等实际,我县在全县216个村(社区)推行村干部全员坐班、驻城返村、轮值坐班等服务管理模式,确保偏远村每个工作日至少有1名村干部在村坐班,每月2至4天村“两委”班子集中回村办公,每周1至3天到进城党群城市家园现场办公。

同时,我县大力推行乡村“导师帮带”制,从科局领导、“老乡镇”、老支书等群体中,遴选县乡村三级导师84人,通过异地挂职锻炼、座谈交流、培训授课、一线跟班等形式,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民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帮带,提升村干部履职本领。

为了激励村干部的服务积极性,我县积极探索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评体系,按年度考核“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发放年度差异绩效奖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