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9月13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巢引凤”聚人才 “双核驱动”促发展

新闻作者:吴有森 温杭凯  发布时间:2021-09-13  查看次数:687次  

近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区品位和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乡村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浔中镇党委抢抓机遇,利用区位优势,依托柴烧、美食、朝圣等现有资源,将城北沿线“仙荣片”石鼓村、仙境村、祖厝村、石山村串点成线,通过打基础、建平台、引人才,规划建设石鼓村“瓷谷仙境”陶艺村,开启“产业+人才”双核驱动模式,连片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


激发党群合力

打造美丽乡村

浔中镇以地缘、亲缘、文化为联结点,引导石鼓村、仙境村、祖厝村、石山村四个村成立“仙荣片区党建联盟”,试点推行乡村“1+N”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服务模式,推动片区各村联动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不断向纵深发展。

“乡村发展快,全看‘车头’带。”浔中镇组织委员林一岚说。为加强组织推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挂钩驻村办公,县政府给予财政资金500万元,镇政府选派2名镇党员干部联合村“两委”组成工作专班,全天候参与项目建设,动员村“两委”、党员、村民、老协人员,合力快速推动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村庄整治。同时,浔中镇投入60多万元,立足高品位,坚持高标准,邀请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驻村指导,聘请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作为项目咨询指导单位,指派专员驻村办公,提出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优化方案、提升品位。

乡村振兴必须依靠村民、发动村民,镇村合力,持续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为此,浔中镇投入1300多万元,开展“一清二整三美化”,对沿线卫生环境进行常态化整治,实施杆线落地、垃圾清运、路灯亮化、步行道、公益广告等5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完善曾氏家风家训馆祠堂,通过传家风家训、树先进典型、立村规民约,合办“爱心厨房”,共同开展敬老爱老主题活动等,今年来共计开展20余场次,促进乡风文明和谐。

激活传统工艺

打造产业腹地

走进位于浔中镇石鼓村的琨臻文创园,随处可见手工制作的茶壶、茶杯、茶叶罐、花瓶等器皿。经过窑火的熏陶,它们散发着一股自然而无粉饰之气的古拙美,与文创园修旧如旧的古屋风格相映成趣。“柴烧器皿选用的陶土、木柴燃料、火的舞动、风的流向都源于大自然,最原始的变化给人呈现粗犷质朴、色泽温润的柴烧作品,柴烧器皿是大自然的恩赐。”琨臻文创园的负责人李长春说。2014年,他带着对陶瓷艺术的探索来到瓷都德化,在石鼓这片清幽的小山岭里,以5栋古屋为核心,成立了占地面积约20亩的琨臻文创园。琨臻文创园的落地是浔中镇实现产业复兴的一个剪影。浔中镇还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民宿、观光、种植等产业,并制定村规民约,对20多座老房屋外立面装修,40多座闲置老屋进行活化利用,8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90多个。同时,浔中镇依托陶瓷博物馆、城市规划馆、唐寨山森林公园、美食街、樱花谷、西天寺现有旅游资源,配套建设柴烧展示中心、停车场、地标公园等基础设施及天空之心、跳蚤集市网红打卡点,打造集柴烧、美食、文创为一体的旅游线路。此外,浔中镇投入200多万元,以琨臻、京津柴烧文创园为示范点,打造10家柴烧创客示范点,64家来自海南、河南、天津以及台湾的博士、武夷山瓷绘艺术人才纷至沓来。

激荡创业活力

打造就业平台

“我们在‘瓷谷仙境’陶瓷艺术村创建大学生‘三创园’,吸引了许多外来艺术家、学院师生、青年艺术创客等入驻开办工作室。”石鼓村村委会主任曾庆雄说。

“瓷谷仙境”陶艺村.jpg

“瓷谷仙境”陶艺村


近年来,浔中镇精准定位,分类建立4个村落人才信息库,共计163名,壮大仙境航天育种等特色农业基地科技特派员队伍。同时,投入1500多万元,以“1馆+1街+1园”建设柴烧美食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瓷谷仙境”陶瓷艺术村,大学生“三创”基地,共吸引110名大学生报名,放大陶艺村人才服务站边际效应,盘活片区村落的闲置农房,吸引外来艺术家、学院师生、青年艺术创客等入驻开办工作,定期举办人才交流、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投入180多万元,硬化新村区间道路90米宽10米,提升店面道路和景观工程,透水砖路面210米,手(电)动卷帘门60副。统一由村委会流转盘活新村店面30间约1800平方米,吸引首批泉州工艺美院师生15个团队65人驻点创作。


游客在陶艺村观赏、淘宝。.jpg

游客在陶艺村观赏、淘宝


除此之外,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等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出台并落实吸引泉州工艺美院毕业生留德就业创业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实行三年免租两年减半,学院免费安排创业导师给予学生创业指导和培训,为三创团队成员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