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10月0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寺庙狮子岩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04  查看次数:3810次  

◎ 连江水

狮峰座落于德化春美乡新阁村,邻近大田县,山势峭拔,植被茂密,尤以竹林为盛。竹林与古木间有一座红墙黑瓦的寺庙,在浓绿的山腰尤为醒目。

雾气中的狮子岩.jpg

雾气中的狮子岩


那寺庙便是狮子岩,又名狮峰岩,因狮峰山形似狮子而得名,当地人更简称“狮子”,始建于南宋淳熙己酉年(公元1189年),为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现寺后石洞仍有旧遗址石雕石刻,颇为古朴雅致。

相传宋时高士僧人黄禧、陈妙慈先后修行、行医、坐化于此,邻近村民感念黄公、陈公德行,塑佛祀之。800多年来,香火延续不绝,历代为德化境内知名寺庙。至今还有不少神奇的传说留传于此。例如,陈公祖师法术高超,可御风而行;医术高明,可起死回生……此外,寺后有一石头,其形似舌,传说年年都会增长,每长至一定程度,必被天雷击断。寺后有一石洞名叫鬼仔洞,深不可测。寺庙附近,除了竹林,其间古木众多,栲树、槠树、红豆杉上百年的,不在少数。另有“仙人迹”、狮子寨等遗迹遗址,也有一些不可考究的传说弥散其间。

这些奇异之处部分可在何乔远的《闽书》得到印证:“……有石如唇,岩在石下。宋有黄头陀,尸解存焉。上有狮子岩,幽绝可爱。”尤其是在云雾缭绕之时,在幽绝之上更增添诸多神秘气氛。


寺后遗址石头构件.jpg

寺后遗址石头构件


然而,仔细思量,凡此林林总总与一般寺庙并无二致,真正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狮子岩还隐藏着一段红色的历史。2021年3月,福建省公布了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和可移动文物,德化县狮子岩是其中一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深山小庙,能隐藏着什么样的红色印迹?

1944年7月,国民党顽固派集中三个团兵力对大田革命根据地武陵垵进行“清剿”。中共闽西北特委书记林大蕃先将母亲肖贤使、女儿林琼及妻子林友梅转移到德化春美尤床半山苏初鲁家隐蔽,自己带着队伍继续斗争。后,国民党反动派围剿大(田)漳(平)边委驻地漳平新桥,1944年底林大蕃、邱清奇率领50多名游击队员辗转到苏初鲁家。为长期开展游击斗争,队伍移到距离半山仅有半小时路程的新阁村下阁台角落密林间隐蔽,并搭草寮三座,开设一个训练场,继续开展顽强的革命斗争。

林大蕃之所以在危难之际把亲人及队伍转移到尤床、新阁一带,早在1943年就埋下伏笔。是年11月,中共福建省委打通闽中通往闽西北的戴云地下交通线,林大蕃率“挺进队”往返于大田、德化等地,期间与交通线上重要站点尤床半山交通站负责人苏初鲁结下了坚实的革命情谊。林大蕃是苏初鲁的入党介绍人,并在半山成立了一支以苏初鲁为队长的5人游击队。另外,林大蕃还曾指派邱清风到新阁村新垅、下阁台开展工作,建立起了苏善德、陈件等人组成的武装小分队,这也为后来队伍转移到下阁台打下良好群众基础。

这支50多人的队伍,当时主要的任务虽是隐蔽,食物供给等日常工作也必不要可少。狮子岩成了这支队伍最主要的活动据点,这里留下了他们接收粮食、召开会议、传达信息,甚至休整放哨的身影。据现寺庙管理人员陈承雄介绍,解放后,林大蕃的女儿林琼重回狮子岩,清楚地记得当时背过她的两个小和尚只有十来岁,其中一人患有“大脚筒”(即象皮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年游击队与寺庙的和尚鱼水情深,亲同一家。

以狮子岩为主要活动据点与其便于开展革命活动的诸多因素分不开。

狮子岩地理位置很是特殊。它地处新阁,与半山仅有半个小时的路程,又四周密林,远离人家,加之寺庙流动人口多,不易引起外地人怀疑,方便人员进出联络。再者,寺庙本身所具有不容侵犯的神性,对于当时的敌人也是一种威慑。此外,狮子岩有不少地方适宜藏匿,例如,寺庙后石洞深不可测、佛龛底下有密室等。此外,狮子岩当时有众多田产,相对富庶,具备给50多名游击队员提供粮食的能力。陈承雄还补充说,当时寺庙有僧人、杂役多达7人,香火旺盛,更为主要的是当时住持苏长厚思想进步,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很是反感;寺庙的其他人也都受他影响,倾向革命。后来,狮子岩的苏长厚等人还因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后话。

时间来到1945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已察觉到半山一带有游击队活动,为减轻德化春美人民的损失,林大蕃率领游击队离开尤床、新阁,离开狮子岩。1945年7月,苏初鲁为保护林大蕃留在半山的家属,宁死不屈,被闻讯赶来的国民党反对派毒打至死。这些事在《瓷都烽火》一书也有提及。原大田县委第一书记、林大蕃的儿子林占中在回忆他父亲的《林大蕃》一书中,对在德化狮子岩一带革命事迹的记录颇为详尽。

这些红色故事,令深山里的狮子岩在幽绝神秘之上平添了几分浩然之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