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系列调查之三
融合创新,引领全链升级
•王敏霞 黄琼芬 何金 李宏图 文\图
德化,小县城,大城关。近些年来,围绕陶瓷产业发展,德化实施“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的战略,创新出全国为数不多的“大城关”发展模式,28万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8.1%,让德化成为闽中最为集聚的城区。随之,城区两镇的周边乡镇90%以上的陶瓷企业亦转移到城区。
靠着集聚发展,德化在陶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上半场”,完成了陶瓷产业的量级跃升。那么,进入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如何完成量和质的双提升,从而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红旗坊(红旗瓷厂)部分建筑(黄谷莹 摄)
促融合
业界劲吹跨界风
从德化县城到位于三班镇上寮工业区的如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只有10多分钟的车程。10月22日刚刚竣工的这个文创园是集工业旅游、文创服务、大学生创意孵化基地、众创空间为一体的景点式陶瓷制造工厂,不仅可以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还代表了德化陶瓷商业模式的创新风向。
如瓷生活馆
“我们以众创、众筹、众包的模式经营发展,主要打造以瓷为文创主题的生活方式,并提供与瓷有关的礼品方案及IP跨界结合解决方案。”德化如瓷生活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海燕介绍说,公司上游与全国18家设计单位、100多名设计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下游则集20多家实体企业之所长,通过重整产业链,打造陶瓷设计师、生产厂家和消费者的综合交流平台,促进众创空间与众筹平台互动发展,满足产品个性化定制与批量化生产的多元化市场需求,实现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的转变。
链接资源、跨界协作,让陶瓷产业呈现出无限可能性。走进正在重装的中国白陶瓷博物馆,在众多令人惊叹的国礼瓷雕展品中,刚刚精心布置的“中国白”生活场景颇为引人瞩目:整套的新中式黄花梨木家具之上,德化白瓷茶具、摆件十分和谐地营造出一个中国家庭的客厅。
“精美的瓷器要做出来、摆出来,还要传出去。我们就是要打造一个‘中国白’家居生活的沉浸式体验馆。”在中国白陶瓷博物馆馆长陈仁海的规划中,新馆还将新装100间“中国白”主题的客房,建设成“可以住的博物馆”……
让“中国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围绕德化白瓷将会构建起内涵丰富的产业生态圈。跨界协作目前已经成为德化陶瓷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风潮。
然而,制约因素现实存在。“订单跑下来了,设计人才也在外找到了,没想到在本地的生产却出了问题。”徐海燕在德化陶瓷头部企业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她发现很多本地的生产厂家大都是家族式作坊出身,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企业不在少数。“企业要发展,不仅要有好的设计师,还要有强有力的职业经理人。现在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定位,很容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一旦失去合作对象,也就失去了订单,这样的企业产品复购率、产品附加值都很低。”徐海燕说,德化要做千亿陶瓷产业,必须在产品设计、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价值体系等方面发力。
德化“中国茶具城”(黄谷莹 摄)
搭平台
提升全链创新力
10月22日,在全球规模最高的2021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杨学太接受工信化部颁发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这块沉甸甸的牌子。取得这项荣誉,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不仅荣列全国首批,而且是行业唯一。
这一“国字号”平台的落户,是德化乃至我省在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德化乃至全国陶瓷产业的跨越发展举足轻重。肩负国家产业创新使命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对于德化陶瓷而言,则是产业实现千亿规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
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2018年成立之初,就旨在汇聚全球智力资源,围绕设计、品牌、文化、营销、高端制造、资本等关键节点要素,打造世界一流的陶瓷创新智库平台,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据德化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已经成为德化最重要的招才聚才平台,目前已有近200名全国各地的高端工业设计人才加入德化工业设计人才库,并组建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樊明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等72人的专家智库。
成立以来,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实施“中国白”未来共享、全球推广、创新提升三项计划,打造品牌、设计、技术、渠道、资讯五大共享模式,牵头举办了74场“中国白”系列沙龙、23场设计对接会、4届“何朝宗杯”设计大赛,吸引数以万件的设计作品齐聚泉城。先后引导1500余款设计落地转化,其中100余款产品成为单品销售额破千万元的爆款。
杨学太表示,接下来,福建省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将持续加强陶瓷工业设计基础研究,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瞄准世界设计前沿,以数字化突破产业围墙与边界,着力构建以工业设计为核心驱动的陶瓷产业数字化生态,从科学与艺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标准与管理、新材料等五大基础研究层面实现颠覆式创新,并着眼于研究成果在实际场景的应用,深度赋能企业产品创新及数字化能力提升。
近几年来,德化突出平台打造,成立陶瓷创新发展研究院、工业设计研究院、智能装备研究院、高新材料陶瓷中试研究院等四大科创平台,提升全链创新能力;投入近百亿元打造瓷艺城、茶具城、红旗坊、月记窑、电商物流园等五大平台,其中,瓷艺城致力于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综合性陶瓷高端营销展示平台,茶具城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茶具产业基地,红旗坊致力于打造青年陶瓷艺术创客集聚中心……随着这些产业平台的建成投用,德化将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陶瓷业界优质资源要素的聚集地。
德化陶瓷,正朝着千亿产业集群目标稳步迈进。(转载自10月29日《福建日报》3版)
【记者手记】
发挥好平台的作用
•王敏霞
放眼全国的陶瓷产业,德化陶瓷产业集群优势最为显著,产业链十分完整——在记者连续几天的调查采访中,谈到德化陶瓷产业的发展优势时,这几乎是一致的认识。
能够有现在的规模优势,和地方政府注重搭建平台紧密相关。早年间,德化就规划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引导企业从个体“单打独斗”到主导产业“全链协同”。同时,在此基础上,打造高端日用陶瓷产业园、生活家电产业园、玻璃产业园、高科技材料产业园、陶瓷智能装备产业园、建筑卫浴陶瓷产业园“六大功能园区”,通过集约式、集聚式发展,不断完成全链布局和集群裂变。可以说,在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上半场”,当地就走好了山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条新路子。
进入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需要从产业空间平台的打造转向智创及综合性平台的打造,为创新战略和内涵式发展提供公共支撑。国家级陶瓷工业设计研究院落地德化,各大产业平台的建设及投用令人振奋。可以预见,这些平台将成为德化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不仅有利于产业要素集聚,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强链、延链、全链升级,更是汇聚高端资源,涵养甚至重塑产业生态的孵化器。
由此看来,能否充分发挥好平台的作用将是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下半场”的关键赛点,承载着德化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希望,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