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中镇石鼓村坐落于城关北侧,是典型的城郊村,石鼓村地理优势和天然资源比较优越,但村组角落分散,人口外流较多,项目支撑较少,村财收入较为薄弱。
瓷谷仙境陶艺村生机勃勃
2020年以来,县浔中镇党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通过组织推动、项目带动、村民互动“三拳联动”,抓好打基础、激活力、共治理“三篇文章”,激发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规划建设“瓷谷仙境”陶艺村,打造全市“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
组织推动 打牢乡村治理“基础桩”
“我们选派第一书记挂村驻点办公,并增配1名村级工作人员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强化村级班子建设。”浔中镇组织委员林一岚说,石鼓村推进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开展,落实村干部全员“坐班”制度,村“两委”建立责任清单,实行周汇报、旬盘点、月收账,做到分工明确、密切协作。
同时,石鼓村强化事务运行机制。实行“村两委主导、党员带头、村民参与”运行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每月召开1次联席会议,村党支部、村委会收集汇总集体资产处置、低保户评选、惠农补贴发放等意见建议20余条,变“村民听事”为“村民议事”。此外,石鼓村强化村情法治服务。依托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信访评理室,1名民警担任村主任助理,1名老年协会配合参与,积极化解群众邻里纠纷,凭借“地熟、人熟、事熟”的优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协调解决矛盾纠纷5次。
项目带动 激活乡村治理“源动力”
近年来,我县投资约5000万元,建设集柴烧、美食、旅游为一体的“瓷谷仙境”陶艺村,打造瓷都城郊陶瓷文化旅游线。主要做法有以下三点:
干部做在前。县政府副县长(挂职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办公,镇选派2名业务骨干联合7名村“两委”组成工作专班,推行“村党支部+老人协会+党员小组”模式,村“两委”和党员带头,发动村民支持配合土地流转、房屋租赁、村庄整治,短短五个月内,整治裸房12座,落地杆线1.6公里,改造柴烧创作室74间、柴烧餐厅12家,建设游步道2.2公里、旅游公厕5座。
柴烧创客纷至沓来
人才引进门。投资建设柴烧展示中心、游步道、跳蚤市场、地标公园、琨臻文创园、竹林山居,以“1馆+1街+1点”建设柴烧文创街区,64多名来自台湾、海南、河南、天津、武夷山等柴烧创客纷至沓来。
服务跟上来。设立“1+N”人才服务机制,每名村“两委”挂钩服务N家柴烧创客工作室,开展组团式服务,创建大学生“三创园”,打造“青年众创空间”3900多平方米,县委人才办、县人社局等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出台优惠奖励政策,吸引泉州工艺美院首批留德创业的毕业生35名。
村民互动 唱响乡村治理“致富经”
“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典型引路”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以榜样示范,用典型引路。”石鼓村党支部书记曾庆雄说。通过传家风家训、树先进典型、立村规民约,石鼓村围绕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等方面评选“道德模范”“十星家庭”“六星文明户”等系列先进典型28户,给予奖励金3万余元。
与此同时,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实现全民参与,石鼓村开展“星级家庭”评比,全民参与“一清二整三美化”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将杜绝裸房纳入村规民约,责任分解到户到人,20多座老房屋外立面装修,设置环境卫生“红黑榜”,每周一收账、每月一通报,连续三次获得全县卫生考评第一名。
此外,为实现创收增收发展目标,石鼓村村民自发参与项目征地拆迁的同时,联合成立经济发展合作社,大力发展餐饮民宿、采摘种植等产业,村集体流转土地300多亩,年可增收50多万元,柴烧工作室租赁盘活民房40多座,10几家餐饮店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80多户村民年均创收6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