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1月03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圆山堡

新闻作者:郑春霄  发布时间:2022-01-04  查看次数:820次  

一群孩子双手撑地,双脚朝天在操场上绕圈,背景是一座古堡。这不是影视剧中的情节,也不是睡梦中的情景,而是发生在岭头的旧事。当年我在岭头小学教书,那座古堡就在小学西边不远处。

圆山堡,当地俗称“土楼”,坐北朝南。该堡为单檐歇山式石土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堡墙四周均由石头筑成,南北长47.8米,东西宽44.8米,高9.15米,占地面积2141.44平方米。东、南各辟石拱门一座,南门为正门。正门上石墙有一方“员山堡”阴文花岗岩题刻,堡内沿中轴线建有正屋——圆山堂。堂前有宽敞的天井,天井两侧建有大体对称的小楼阁。环堡垣四周均建有两层楼房。传说堡体完整时,堡内有一百多间房子。

这座看似普通的古堡里,曾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老郑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圆山堡的南门——正大门。老郑指着寨墙上的一个四方形的孔洞:“这是墙眼,用于观察敌情和射击。”我仔细一看,寨墙上还有其他墙眼,这些墙眼似乎在向人们述说着什么。

德化有许多古寨堡,多数用于保护族人,防范匪患的。圆山堡似乎是个例外,相传它最早是一个练兵场。

南宋末年,礼部尚书苏奉礼后裔、翰林院太傅学士苏总龟三世孙苏十万,自幼聪颖,常习骑射,熟识武略,秉性高标拔俗,平生忠肝义胆,诚以待人,常能温乡邻,人皆与交游,后起事拥戴南宋幼帝。南宋成淳十年,苏十万与元军作战失利,突围返回德化。路过永德交界的岭头村,但见天马山下,地势险要,便于设防,有一个天然的古堡可做兵营,于是苏十万以圆山堡为大本营,在此操练部队,为抵御元兵做好准备。从此每天天刚一亮,圆山堡附近就喊声震天,义兵开始练兵,后来,他们用“竹林弓,蓬丛箭”的伏战术抗击元军,前后与元军相拒七载。时到现在,有村人称雨雾天,堡内隐约可见人影憧憧。

后,苏十万被困七台山下水府,混战中阵亡。圆山堡也随之荒弃。

“明朝,我们的开基祖达公发现圆山堡这一风水宝地。”老郑说。

硕杰光裕堂的后人达公来到天马山下,天马山像一匹奋蹄奔腾的骏马,他连连称赞“这里有个好所在”。

他在周围寻找建造房屋的地址,找了一天还没找到,太阳已经偏西,他准备先回硕杰老家,第二天再找。这时脚下一滑,差点摔倒,他定晴一看,踢到了块石头,拔开杂草树木,是一整排的石头,好像寨墙的旧地基,顺着石头找了一遍,真是一座旧城堡的遗址,他灵光一闪,这可是建造房屋的好所在。

于是达公就在这里建造房子,居住了下来。这周围山青水秀,一年四季,山花烂漫,环境优美。达公率领家人开山造田,耕种庄稼,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

然而,好景不长,岭头处于永德交界之处,山高林密,山中野兽时常出没。防匪防盗,提上了日程。

一天,达公向子女们说了自己的想法:重修寨堡。这是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他们还无力承受,怎么办?答案是自己动手,每次出门回家时,都必须带回石头。从此郑氏家人,回家常有挑回一担石头的,即使出远门没带工具,也要用双手抱回一块石头。久而久之,石头堆成了小山,请来石匠一砌,高大坚固的寨墙终于修补起来了。这个勤劳节俭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堡内是安全了,可走在路上还是会有拦路匪,怎么办?后来,为了保卫过往旅客和族人安全,圆山堡郑氏族人请来武师教练武术,所有的青壮年在农闲时都必须练武。为了让这一传统永续传承下去,他们还设立家族公田,用以练武时的补贴和伙食费用。

据说,曾有一股盗匪要洗劫岭头村,他们先派一个探子深夜潜入圆山堡,发现堡内灯火通明,一群人正在练武,从一招一式可以明显地看出功夫远胜自己,当即回去禀报。洗劫行动自然取消。圆山堡武师,又叫岭头师傅,名声远扬。

从三班经天马山进入永春,是三班陶瓷外运路程最短的。圆山堡是必经之路,许多商贾、旅人在此歇息、吃饭、住宿,甚至有些陶瓷暂时存放在这里,或许圆山堡还是当时瓷帮路上的中转站。

这时岭头师傅的武功也就派上用场。传说,有一次,一队挑瓷人过天马山时,突然从密林中窜出一头老虎,猛然扑向一个挑瓷人。恰逢有一路过的岭头武师见到,手执拄槌扑向老虎,一挥一扫,打中老虎的头与腰身,老虎吼了一声,回头看了一眼,冲入密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座曾经辉煌数百年的圆山堡,现在已经衰败了,北边围墙被拆掉,缺了一角,上面盖了楼房,东边也被新房包围了。堡内的建筑有的已经倒塌,剩下的部分也摇摇欲坠。“古堡如果就这样毁了多可惜。”老郑说,“多么希望有热心的人士能领头重修呀。”

栉风沐雨,沧海桑田,这古堡承载了岭头人太多的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