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许瑞峰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高级技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德化泰峰陶瓷艺术馆馆长,泰峰瓷坊艺术总监。多件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收藏。
许瑞峰在创作
日前,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正式公告,许瑞峰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作为德化瓷许氏瓷塑的第六代传人,许瑞峰技艺精湛,成就卓越,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他不仅是一个至诚的传承者,也是一名敢于突破与创新的领路人。
此次评选,许瑞峰选送的三件(套)代表作,均为白瓷雕塑,均为传统题材,然区域特色明显,风格迥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创新和突破。
许瑞峰参评作品《自在观音》
自在观音,作品高1.45米。观音面带微笑,自在坐于刻有《心经》句子的梯形体之上,右膝曲起,左足垂下,右手捻衣带轻放于右膝,左手抚衣带自然垂放座上,呈自在舒坦之姿势,展现了五蕴皆空、心无挂碍的自在之相。该作品采用明代德化“何派”瓷塑简洁飘逸与清代闽粤“山湖祖”雕刻精雕细刻完美融合的德化“许氏雕塑”技法。选用德化优质白瓷泥料经1330度高温烧制而成。工艺上二大突破与创新。一是体量大,长0.75米、宽0.45米、高1.45米,是迄今德化长度最大的单体瓷塑观音;二是方块大,观音所坐之《心经》方块乃一巨大梯形体,填补了德化窑烧制大型方块的空白。
许瑞峰参评作品《三十三观音》群雕
三十三观音群雕,共33件独立雕塑,包括本尊杨柳观音和观音三十二个应化身,每件作品均源于故事、传说,均有明显的造型特征,均有不同的法器、配件,或立、或坐、或卧,或庄严慈祥、或自在随意,形态迥异,神情不一,栩栩如生。许瑞峰运用圆雕、浮雕、捏塑、阴刻等多种手法综合,选用德化优质白瓷泥料经1330度高温烧制而成。三十三观音以群雕形式出现,造型各异,手法不一,风格不同,是对观音信仰、观音文化、观音艺术一次全新审视,是德化“许氏雕塑”观音瓷塑的集大成者。
许瑞峰参评作品《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高1.10米。典出《维摩经·观众生品》,作品源于典故而又突破原有主题,S型的构图,衬托天女婀娜身姿与飞升感,散落的捏塑花卉,头顶的镂空花篮烘托天女散花的轻盈与飞升感,也彰显天女散花的新主题与新意境。该作品采用捏塑手法,许瑞峰恰到好处的运用,进一步彰显许氏瓷塑特色,如捏塑长飘带既衬托天女婀娜身姿又增强了天女飞升感,捏塑花卉既烘托天女散花的轻盈飘逸又彰显天女散花的主题与意境。
许氏瓷塑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有七代人。其风格区别于德化瓷的其他流派,在成型方法、造型特征、材料特质、技术手法、形象结体以及烧制技术等方面均有所独创。
“做人物瓷塑,一定要融入自己的理解。比如做观音,要注重她的神韵和内在。”常常有人问许瑞峰,做观音时,他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才能做出如此不似凡人的神态。许瑞峰说,他把观音的形象当作母亲去塑造,用慈爱去刻画。
遵循这样的创作方向,许瑞峰做出来的观音圣洁慈爱,神韵斐然。在这些观音瓷塑面前,人们不会感觉到自己有一种臣服般的渺小,反而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
“陶瓷是火的艺术,入窑是它们凤凰涅槃的过程。”许瑞峰说,陶瓷历经数千年还能得以保存,完整地将时代文化“记录”下来,是因为其经历过火的淬炼。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许瑞峰家的瓷塑主要销往东南亚、英美等地,海外华侨是他们的常客。2010年以后,国内市场崛起,海外定制逐渐减少。从自办陶瓷小作坊,到1994年创办德艺瓷雕研究所,再到2000年创办泰峰陶瓷有限公司,许瑞峰在不断精进自家的德化瓷塑技艺。
2001年,他成功研制出高温红釉瓷、窑变多彩结晶釉并进行批量生产,一改德化瓷千百年来以白为特色的状况,为德化瓷塑添加光彩;其创作的“实心瓷塑”因无掏空、全实心,备受陶瓷界关注。
从艺30多年,许瑞峰始终怀揣着最初跟父亲学艺时的诚挚,认真对待每一件作品,令他欣慰的是,儿子许启元已经是科班出身的许家第七代传人,作为父亲的许瑞峰没有为儿子预设道路,而是让他自由的探索,寻找自己的方向,为许家的瓷塑带来一份新的希望。
一直以来,许瑞峰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带领团队不断探索着德化瓷的未来。他坚守自己的信念,是一种对于瓷塑艺术挚爱不变的情怀,这种情怀与格局,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师才可以具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