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8月22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见多多

新闻作者:张传捷  发布时间:2022-08-23  查看次数:1019次  


追溯中国历史长河,没有哪朝哪代人民不为“福”抗争过、奋斗过,可有哪朝哪代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没有。只有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人民才真正福见、福到。

汉字“福”,左边是“衣”,右边是“一口田”,意为有衣穿,有饭吃,便是“福”。看如今,福见又何止有衣穿、有饭吃。

耄耋之年的母亲,说起“福”来滔滔不绝。

母亲生于三十年代,今年八十有五。早年,母亲在艰难中成长,在苦水里泡大,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居无定所,行无定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母亲,受尽苦难折磨,对“福”的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

我是花甲之年的退休干部,吃过苦,挨过饿。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福利,看得见,摸得着,更是福见的亲历者,福见的受益者。


图片

衣 着 福

图片

母亲小时候,正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难当头,人民遭殃,物资奇缺,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母亲清楚地记得,兄弟姐妹四人,不分男女孩,老大穿了给老小,破了补好再穿,一件衣服补了十多个洞,有时要找块碎布补洞都难。最难熬的是冬天,天寒地冻,晚上睡觉,外公外婆总是让他们扎堆一床,相互取暧,为防床板漏风,就多垫些稻草;白天,外公外婆不让他们往外跑,生怕冻坏,待太阳出来,生个火堆烤烤热,有时也给他们一个竹篾火烘轮流烤手脚;一天早上,寒风嗖嗖,外婆起来生火煮饭,他们兄弟姐妹争着要坐灶口取暖,扯来扯去,把本来“十补八纳”的衣服拉坏了,外婆狠揍他们一顿。有一次,母亲跟着外婆去赶集,街上卖一种小红点花布,母亲缠着外婆买,毕竟当年是爱美的十三四少女,可没钱的外婆哪肯花啊!到了五十年代,母亲嫁给了父亲,嫁妆甭说,当了一回新娘,竟没有一件新娘装,说起此事,母亲至今还心酸不已。后来,计划经济年代,什么都是凭票供应,就是有钱也无处买布。


斗转星移换新天。改革开放,放宽搞活,市场经济,国家的好政策带来一片生机,各种物资全面丰富起来。母亲说,现在穿新的、穿靓的、穿好的,应有尽有。冬天穿鸭绒衣,盖鸭绒被,既轻又暖;夏穿短袖薄衣、穿 T 恤衫、穿裙子,八十多岁的老人也跟着赶时髦,春夏秋冬按季节更换更新;三儿子与媳妇还经常从香港寄回一些款式新颖、潮流时尚的洋货,鞋子、袜子也是一堆轮着穿。想过去,看如今,母亲常对我说:“你爸寿命短,没有遇上好光景,我太幸福了,一个老太婆穿得‘五一五二’,像十八岁姑娘重走一回。”


图片

食 得 福

图片

母亲说嫁给父亲时,刚好大跃进,浮夸风,全村办食堂,钟声一响,干活的社员从四面八方蜂拥食堂,慢半拍的就得少饭吃,生病没干活的没饭吃,不久食堂垮了,大家都无饭吃。那时搞什么“移苗拼坵”,将扬花吐穗的稻株移拢一起,说亩产万斤战,结果稻株全部死掉,颗粒无收,大家饿得两眼冒金星,饿得骨瘦如柴,怎么办?吃蕉芋渣、吃草菜、吃树皮,可人又水肿起来了,就把人放入木桶加热——蒸水分,折腾得要命。一社员把刚分来的四两米准备下锅,不注意被母鸡啄去过半,主人只好拿起剪刀剖开鸡嗉子,掏米洗净煮着吃。大炼钢铁的时候,母亲要到十几公里外挑铁矿石,说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走到哪吃到哪,大家肚子一饿,就近地里挖地瓜,瓜主敢怒不敢言。我是 1959 年冬出生,母亲坐月子无米、无肉、无油,还得干活,奶奶生怕我会饿死,就去山上摘柿子,结果爬到树上摔下来,当天就没命,每年给奶奶扫墓时,我就想到奶奶是为我而死的,眼泪夺眶而出。三年困难时期,村里一社员要用水缸换块烧饼吃都没人愿意,按现在市价算,一个水缸约 300 元,一块烧饼约 1 元,就是说,花 300 块钱无处买 1 块烧饼,可想当年饿成什么样子。后来生产队每人每年分得二百多斤生谷,可年年都青黄不接,寅吃卯粮,那时,我都十多岁了,记忆中稀粥照人影,去读书时,走起路来肚子“扑落扑落”地作响。家里偶尔有几个鸡蛋也得拿去换盐巴,煮菜无油,用块肥肉擦铁锅写“大字”,几天后肥肉成了黑黑的“擦锅布”,母亲才分成几小份给孩子们“打牙祭”。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后,粮食真正打了“翻身仗”,毫不夸张地说,“一日三餐九碗饭”也吃不完,那几年,家里粮食年年都节余,一部分出售,一部分转化为猪粮。特别是近年来,吃的东西更加丰富多彩,走进菜市场,猪肉区、牛肉区、羊肉区、禽类区、海鲜区、冻品区、鲜菜区、干品区……应接不暇;步入超市,各种精美包装的食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母亲说,有时孙子们还在网上给她购买国内外特色食品,如内蒙古羊肉、黑龙江五常大米等。仅食用油一项就有猪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调和油、大茶油、小茶油、橄榄油等,常年轮换吃。母亲那 200 多升的冰箱装满了鱼肉菜,食用时还得按装入时间长短依次取食。天天既吃饱,又吃好的、吃鲜的,晚间偶尔小酌几杯。节假日有时上馆子、下酒店,品品厨师的手艺,换换口味,或去农家餐馆吃“土货”。我们怕老人高龄,恐身体有毛病,多次让母亲在泉州、厦门、大连、郑州、上海、香港等大医院进行全面健康检查,为让她多多享福几年。母亲逢人都说,好时代,有口福,有福气。


图片

出 行 福

图片

五十年代,父母亲到城里参加扩干会,天亮就出发,傍晚才能抵达城关,徒步十几个小时。我上初中、高中时,不但步行,而且还得挑一星期的米菜。当时如果想去一趟福州或厦门,起码要花上两天时间,先要步行至城关过夜,次日再乘车抵达。春耕的秧苗、农具、肥料、农药、地膜秋收的稻谷、麦子、地瓜都得肩挑步行,那时,农户家家都有扁担、拄槌,挑担要学会两肩轮换,不然就会掉队。自养的猪羊鸡鸭也得挑到几十公里外的集市去出售,记得十四五岁时,家里养头母猪,一年生两窝崽,每次都要帮父亲挑猪崽赶墟日,一条又一条的山岭让你走不到尽头,翻了这山又得再越那岭,大汗淋漓,粗气直喘,看到小涧流就“一咕噜”喝下几捧清水。煮饭或烧猪菜要到山上砍柴打柴火,一天只能挑一担到家。就是出售给国家的征购粮也得挑到十多公里外的粮站上缴入库。记得当年采割松脂时,爬到山顶,日晒汗流,口干舌燥,口渴了拿起盛松脂的竹筒里的雨水就喝,苦涩难当。山区无公路,一条条羊肠小道,靠的是肩挑背扛,那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十二号自行车”,意为全部靠人力步行。七十年代后,乡村开了几条简易的机耕路,那时我买了辆“飞鸽”牌自行车,总算有了代步工具,可路况太差,坑坑洼洼,雨天“泥水人”,晴天“白毛女”,自行车损耗也很大,二三年车子就“寿终正寝”,散架报废。眼看有人买摩托,我心里痒痒的,也来个“鸟枪换炮”,的确,摩托车比自行车强多,但风雨天气,也是苦不堪言。


从 步 行 到 自 行 车 再 到 摩 托 车 ,“行”已改善很多了。后来乡村公路全部提级改造,进行硬化、“黑”化,车辆行驶舒适快速。记得孩提时,生产队铺晒谷场,母亲要点水泥浆堵老鼠洞,队长都不肯,说水泥少,不能开这个头。当年水泥如黄金稀罕,建房都买不到,咋也想不到现在水泥路、柏油路竟能铺到家门口。城里公交车、出租车及新兴的网约车、顺风车载客,“行”又进一步飞跃。这几年,我们兄弟都买了轿车,屈指一算有 10 部之多,出行更随意,只要母亲出门,兄弟轮流“坐庄”,福州、厦门一天来回都不在话下。


十多年来,我们一路“行”来喜乐多。我们与母亲坐动车奔驰于祖国的美丽河山,坐飞机翱翔于九州蓝天,坐轮船畅游江河湖海,坐轿子上名山名川,骑马草原游,骑骆驼沙漠游,自驾乡村游。母亲说,她仅飞机就坐了二三十趟,先后到过美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北京、上海……这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


图片

住 宅 福

图片

爷爷那一辈留下来的四合院,又矮又小又破,常常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与别人再合建一座小木屋,东西坐向。母亲结婚时,房间不足六平方,一床一桌就塞满。我们几个孩子相继出生,挤在那小房子,点着竹片或煤油照明,第二天鼻水流出来都是黑烟垢,遇到夏天更难受,不通风、不透气,像蒸馒头一样。厨房是简陋的搭盖,四面透风,又最惧怕冬天。猪栏、鸡鸭舍与厕所紧挨厨房,蚊虫飞舞,臭气熏天。后来,我们几个兄弟都十来岁了,老屋确实挤不下,父亲勉强就近盖了二间横楼,以解燃眉之急。到了八十年代,我与老二都成家了,对住房更为迫切,我们一边承包米粉加工厂,用下脚料养猪,一边搞运输、做买卖,二三年的积蓄,兄弟合建一幢钢筋混凝土新房,暂时安顿了下来,可再过几年,五兄弟全部成家,又遇到了“人多房少”的矛盾。


图片

福地(王建德摄于瓷谷仙境)


为彻底摆脱居住困难,同时也解决孩子就学之需,随波逐流,我们五兄弟举家进城。我与老四、老五在城关买房,老二厦门经商,买房买店铺,老三大学毕业后供职于厦门,母亲跟随老二老三,在厦门独居八十多平方,住房南北朝向,空气流通,窗明几净。电视、电话、冰箱、空调、电饭堡、电磁炉、微波炉、洗衣机、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烧天然气,吃自来水,有线、网络、门控配备齐全,连那马桶也是自动恒温、自动冲洗。小区绿化、美化、硬化,清洁卫生,休闲美观,可做操跳舞、锻炼身体,又有保安值守,出入安全。初来乍到,母亲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这些设施也许不是什么新鲜事,可在那九十年代初,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是多么新奇的、多么幸福的。母亲那代人当年梦寐以求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看当今多数人已完成超越,有了更舒适的生活。“斗字不识一箩筐”的母亲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懂得玩微信聊天、发红包,拍照、看天气,学会讲普通话和简单英语单词。天天跟着一班老人走公园、逛海滩,真正过着城市人的生活。按照母亲的话说:过上神仙的日子了。


图片

处 处 福 见

图片

母亲说,新时代处处都是福见。仅解放妇女农活这一项,母亲说出一大堆:过去吃米,要把稻谷倒入土砻,推动拐型的手柄,转动土砻上龛碾磨稻谷,如今自动碾米机或超市买米,是福;过去自挑水,如今自来水,是福;过去自制一双布鞋,花五八天,如今店里网上随便买,是福;过去砍柴、洗衣、做饭费力费工,如今电气化解决,是福。还有那过去用竹片或煤油照明,如今开关一按,灯火通明,是福;过去生病没钱医,如今医保报销,是福……说“福”,母亲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感恩好时代,我们一家让“福”缠绕,让“福”青睐。我已光荣退休,吃穿不愁,含饴弄孙,正享着天伦之乐。老二厦门经商,有车有房有店铺,侄儿连续五年蝉联福建省奥数竞赛冠军,保送北大数学系,并公费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数学系金融与统计双博学位,其妻获数学系统计博士,现居美国,夫妇下半年将回清华工作。更值得庆幸的是侄儿在世界最权威刊物《Econometrica》《ReviewofFi-nancial Studies》分别发表《与时间不一致的代理人的长期合同》《金融噪音对资产定价启示》两篇论文,引起世界金融界的高度关注。老三大学毕业后长期拼搏于资本市场,多年保持有色金属期货交易量国内前三名,现移居香港,两个侄子双双考入香港名校……如今,后辈们个个学业有成,丰衣足食,全家人顺风顺水,其乐融融!


插说一件事,平时我喜欢撰写对联。五年前,我在职,黄山游回来,撰“福建信用社用信建福”上联,对“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下联的回文联,构思一篇报道,发表在《海西新农信》内刊,报纸发至全省乡村基层,为“用信建福”鼓与吹,言之凿凿,让客户践行信用,收获福见。时隔五年的牛年春节,我写副“春风春雨迎春到,福海福山接福来”春联,贴于房门,喜迎接福,感恩福见,对联入编《中国对联作品集》。前者启发独到,后者为节日添彩。


习近平总书记说:“七溜八溜,不离福州。”是的,走南窜北,飘洋过海,福建好山好水好地方,森林覆盖率连续 42 年保持全国首位,全年平均气温 18℃—26℃,山青、水秀、天蓝、景 美 。福 居 福建!福建有福!福见多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