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01月16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虎”越雄关 瓷都换新颜

新闻作者:吴有森 郑岚茜  发布时间:2023-01-16  查看次数:1048次  

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jpg

2022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传承弘扬“晋江经验”,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三提三效”,聚力“强产兴城”,开展“1+3”专项行动,推进“三大突破”,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以实干拼实绩 综合实力更强劲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我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活动,推行免申即享等措施,送服务、送政策上门,兑现惠企资金2.6亿元、退税缓税减税降费超7亿元,帮助企业获批纾困贷15.47亿元、转续贷26.37亿元。我县用好经济指标预警研判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时隔14年再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首次荣膺中国创新百强县。

项目攻坚推进有力

我县实施“项目攻坚2022”行动,全县23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0亿元、增长25%,其中,25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20%。深入开展“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专项行动,新引进项目144个、协议总投资1007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9个、协议总投资423亿元,远超“十三五”招商总量。向上争取专项资金16.8亿元,新增债券资金23.2亿元,创历史新高。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我县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行政审批服务帮办代办制、社保五险合署办公等一批改革事项走在全省前列,政府购买图审服务入选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最具获得感”十大举措,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市第一等级。“五位一体、多元共治”县域知识产权保护德化经验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优秀案例示范点代表在江苏(南京)版权贸易博览会上作交流,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


以转型促转化 产业发展更稳健

陶瓷业在转型升级中提质

2020年,我县争取省、市出台支持“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全力收官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全年陶瓷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实施“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列入省级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对象13家,制定《乌龙茶冲泡与品鉴陶瓷用具》团体标准,北京冬奥会陶瓷版吉祥物“冰墩墩”成为爆款,卡塔尔世界杯官方特许商品大咖杯、小蛮腰啤酒杯德化造,“围炉煮茶”套装网上热销,《世界瓷都德化》城市形象宣传片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获评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入选省级新一代信息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典型案例9家,新增省级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标杆企业3家,陶瓷制品·福建德化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四星级”。国家陶瓷行业工业设计研究院入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曾成钢雕塑工作室落地我县,新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成立顺美海外仓业务试点工作站,新增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43家。发布《跨境电子商务交易类产品多语种分类与命名陶瓷产品》国家标准,全县网络零售额有望突破180亿元,入选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县。

旅游业在持续提升中壮大

我县实施东、中、西三条旅游线路提升计划,20个旅游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4亿元。纵深推进“一城瓷器百馆游”,茶具城步行街、瓷艺城陶瓷街获评省特色步行街;认定省帐篷露营地3个,云龙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通过市级初评,安娜茶油文化产业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九仙山—云龙谷”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列入市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醉美康养石牛山”入选全国“依托林草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典型案例”。开展“乡镇长带你玩转德化”专题宣传,成功举办“山海泉州露营生活节”暨德化全域旅游宣传系列活动,全年接待游客689万人次,旅游收入75.5亿元,分别增长17.4%、18.8%。

农林业在深化改革中增效

创新整村推进土地经营权“预流转”机制,获批承担全国备案制农村改革试验任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3.8万亩。建成市级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1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8个、特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1200亩。获评全国名特优农产品6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4个,培育市知名品牌认证2家。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6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8家、示范家庭农场15家,市级“十佳”农场、合作社各2家;新增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各2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省级学会创新驱动服务站2个,入选全省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试点县。春秋葡萄庄园获评国家级生态农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农产品加工观光园,德化淮山科技小院入选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列入省级笋竹精深加工示范县、林下经济重点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亿元、增长5%。


以品质提气质 城乡面貌更靓丽

城市建管做精做细

兴泉铁路全线通车,厦沙高速汤城枢纽至德化段拓宽工程有序推进,动建政永高速德化段、大外环路,改造“断头路”“瓶颈路”6条,开通点对点定制公交线路4条,新增停车位771个。实施“抓城建提品质”专项行动,94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61.6亿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30.5平方公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6万亩,新成立社区5个。推进许厝、蒲坂、官路、新寨等10大片区改造,完成凤凰山绿道、13个口袋公园和15处立体绿化建设,大件垃圾、园林垃圾以及餐厨垃圾预处理站试运行,铺设各类管网55.3公里、燃气管道23.5公里,海西天然气管网德化支线工程试运投产。新建5G站点552个。

乡村建设有力有序

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引进温铁军等知名“三农”专家成立全市首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深圳文交所德化子平台。编制村庄规划54个,“崇尚集约建房”县样板工程进入省级评比正向激励范围。连续五年推广“一清二整三美化”,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五个美丽”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创建省乡村“五个美丽”典型示范建设点18个;新增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个、村26个;昆坂村列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全县19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20万元。

生态环境向好向优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前列,完成造林绿化2.96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3.34万亩,矿山生态修复515亩。全域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典型案例获全国推广。银瓶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创建工作通过水利部专家组现场考评,“中国天然氧吧”顺利通过三年复查,小尤溪(樟树王文化)入选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新增省森林城镇、森林康养小镇、气候康养福地各2个、森林村庄5个,获评省级森林养生城市。


以民生聚民心 人民生活更美好

民生保障兜牢底线

完成4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民生相关支出28.1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7.8%。县社会福利中心建成运营,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企业稳定用工,新增城镇就业2174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422人、“五险”参保9857人次;实施临时救助7476人次、发放救助金447万元。

公共服务优化供给

投入4亿元推进11个教育项目,新增学位2100个,新招聘教师424人;德化一中入选首批省示范性高中,德化三中晋升省二级达标高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县医院与深圳大学总医院、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共建医联体,入选全国首批“千县工程”名单,晋级全国县级医院300强;县妇幼保健院建成投用。成立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德化分院,德化窑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德化年鉴(2021)》获评“中国精品年鉴”,融媒体中心进入全省优秀县级融媒体中心30强。新增市人才“港湾计划”高层次人才602人,产才融合案例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征文活动二等奖。

社会治理持续提升

“快、准、严、实、细”应对突发疫情,建立“四项机制”,制定“平急结合”工作方案,核酸日检测能力拓展到2.88万管,疫苗接种累计超84万人次。全省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我县举行,全县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上半年扫黑除恶满意率位居全省第3;获评省平安建设示范县。荣获省级双拥模范县“四连冠”。



以作风强作为 政府建设更严实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重新修订县政府工作规则,不断优化行政诉讼“双率”。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促干部担当。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司法、舆论和社会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1件、政协提案176件,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100%。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强化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权力运行进一步规范。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