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与硕杰,相亲相生,如天与地,合同而化,而乐兴焉。
最初的胎动
德化,“德”字延承“归德场”,而“化”则由于其下辖有归化里、灵化里、新化里等里而得名。唐长兴四年,闽王改归德场为德化县,归义乡为归德乡,山亭里为归化里。硕杰,宋属归德乡归化里;明永乐十年并入归德乡坊隅;清属在坊里石(硕)杰社,辖今三班、泗滨、东山、桥内、岭头等村;民国编为硕杰保,为今之三班村。故广义的“硕杰”涵盖今三班镇全境,狭义的“硕杰”即今三班、桥内、岭头村,或单指三班村。
硕杰,比杰出更胜一筹,喻硕彦俊杰。而最早以地名形式出现的文字记载,在颜氏入闽始祖颜芳的墓志铭上:“……葬于本里硕杰岗不食之地,礼也。”颜芳(787—860年),乃颜真卿曾孙,被硕杰名员外聘为西席,卜居归德场。颜芳第七子颜仁郁(835-?年),任归德场场长,倡导垦荒,发展陶瓷,实现“民用足”。其收入《全唐诗》的《山居》提到用瓷瓶装茶——“傍人莫怪山间静,药满瓷瓶酒满樽”,说明当时硕杰百姓就开始使用瓷器了。而其侄颜化綵(864-933年)著有《陶业法》《梅岭图》,为迄今已知最早陶瓷专著和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明代中叶,颜化綵第13世孙颜俊高(1425-1485年)依其善本,领族民始建梅岭窑场:水碓沿溪而建,窑炉工棚依山而筑,从附近白泥岐采掘瓷矿、碎石筛洗、舂土淘洗、制浆成坯、施釉捺水、装钵窑烧、彩绘烤花……至此,硕杰制瓷业走上全新发展时期。
陶瓷,泥与火的艺术结晶,第一次的胎动在硕杰,在一个叫辽田尖的山上。那是3700多年前的事了。2007年初,接硕杰一村民报告辽田尖山上有大量陶瓷碎片,德化县陶瓷博物馆及泉州市考古队闻之前往现场调查,发现许多印纹硬陶、原始青瓷和一些红烧土块。当年11月,福建省考古所在辽田尖找到了许多原始瓷片和陶片,还发现一个约1米宽的弧形窑炉,窑壁两侧留有烧结层。2014-2016年,福建博物院先后对辽田尖山、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进行三次考古发掘,共发掘面积约350平方米。其中辽田尖山窑址发现8座、苦寨坑窑址发现9座有叠压打破关系的龙窑遗迹。这些龙窑均为地穴式,窑顶坍塌,仅保留底部,出土器物以陶瓷和窑具为主。陶瓷器中,印纹硬陶占约80%,原始瓷占约 20%。器形主要有尊、罐、钵、壶、纺轮等。窑具多为圆形垫饼,辽田尖山窑址还有少量椭圆形、方形垫饼。两处窑址共采集15个14C 样品,经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测试,年代距今3770—3400年,即夏代中期至商代中期。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也是我国最早的龙窑。这一发现不仅将德化窑烧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还将世界原始瓷的烧制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多年。
就此,世人的眼光齐刷刷汇聚辽田尖。硕杰,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名,它被证实是陶瓷最初的家园。
青春的烈火
硕杰,位于徳化县最南端。其四周环山,有观音岐、辽田尖、天马山、公墓山、月眉山、大垄山、后房山、尖山、塔岭诸山。其中辽田尖是硕杰郑氏家庙光裕堂发脉祖山,与天马山、塔岭、大东崎山同为德化与永春的界山。主干溪流大云溪有十八条支流,属闽江水系,源于天马山麓,经儒坑、桥内、三班、泗滨、东山洋汇入横穿奎斗村的浐溪。因境内水资源充足,山多林茂,有白瓷土、紫砂土等矿藏,故窑业发达。
硕杰窑火,千年不熄。在目前发现自商周起29处古窑址中,除了科学挖掘后选择回填保护的辽田尖古窑址外,较为出名的还有尾林窑、内坂窑、洞上窑、梅岭窑、月记窑、桐岭窑、佳春岭窑、邱尺仔窑、火炉脚窑、碗窑溪窑、垄山窑等,这些古窑址大多为宋、元、明、清时期。其中,月记窑乃明清年代赫赫有名的青花瓷“官窑”之一;而佳春岭窑在宋祥兴间就开始生产高白度莲花纹碗、刻花大瓷盘、印花浮雕等,为泉州港对外贸易的大宗输出品;桐岭窑为明清时期名窑,当地有“一笼瓷一笼银”之说,传说打造大兴堡的巨资就是因经营桐岭窑所得;而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尾林—内坂窑,历为德化重要瓷器产区,产品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多有发现,是“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产品重要产地之一。
尾林—内坂窑遗址,位于石幢(今三班村上寮自然角落),占地近870亩。福建博物院在2020年考古发掘中,发现“尾林Y1窑炉遗址”有宋元龙窑1座、元明分室龙窑1座以及明清横室阶级窑2座,出土标本主要为宋元明时期的青白瓷、白瓷以及少量清代青花瓷。而“内坂Y2窑炉遗址”有宋元时期龙窑、分室龙窑4处,以南宋中晚期青白瓷为主,器形有碗、盘、盏、盒、瓶等。同时,对遗址范围内的大垄口瓷土加工作坊、内坂瓷土加工作坊遗迹也进行发掘。考古表露:尾林—内坂窑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完整展示了德化窑从宋元时期的龙窑至明清时期的横室阶级窑的发展演变过程。
据史料记载及当地民众介绍,从唐代开始硕杰先民就先后在大小云溪流经的上寮、尾林、大垄口、内坂、南岭,沿溪建碓淘泥,依山建窑烧瓷,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明清时代,上寮窑、尾林窑、林口窑并入南岭窑,为德化最大的窑场,约七百多亩,传说兴盛时有一百多个工场作坊、三十多条龙窑。窑场附近还有上寮内、外窑。直到现在,只要拨开杂草或表面土层,就可见废弃的古瓷片、陶缽片,成垵成崙。上个世纪,三年困难时期本想开垦为田地,因瓷片堆积层太厚,导致无法挖动。
山那边的海
多数人认为海神就是妈祖,其实早在唐末的五代,闽国海神洪圣就传入硕杰,并建洪圣院供奉,今奎斗村万古自然村旧址宛在。无独有偶,兴盛于宋元时期的清水祖师,幼时出家的大云院也位于今奎斗村。而在美国珍藏的何朝宗观音,背屏上留有“德化县石幢村信士”“万历戊申年(1608年)”等墨迹,说明“石幢”地名形成已达数百年之久,也反映了明代之前硕杰的佛教风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硕杰郑氏家庙的真武信仰和瓷帮古道上的妈祖崇拜。
妈祖崇拜肇于宋,建于南宋泉州天后宫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中心,列入国家祭典。真武信仰也肇于宋,建于北宋泉州真武庙的曾有“回舶祭海”和“遣舶祭海”的活动,也为国家祭典。2021年,天后宫和真武庙各自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硕杰,始建唐末五代年间的光裕堂及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的泉山宫,也供有真武大帝塑像,还设有专祀殿宇,在“中元”“除夕”等重大节庆都办筵盛礼祭拜……真武、妈祖、洪圣和通远王,皆属海神,似乎与四周都是山的硕杰挨不上边。但因了陶瓷,海神崇拜在硕杰异常盛行——每当瓷器外销启程前,瓷商都要到海神神像前祭拜,祈求海舶平安。向海而生,成了硕杰陶瓷的标志特性——从夏商时期始制青瓷,到唐后期初具规模,宋元时期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商品,硕杰陶瓷先后出口至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到清乾隆年间,生产工艺有了新的突破,粗陶加工成釉陶,白瓷加工成彩瓷,外销进入鼎盛时期。国内市场也异常火爆,香港、台湾等地区均设有专卖店,也有人专门从事陶瓷批发,到仙游、泉州、福州等地销售。而在硕杰,也因了陶瓷有了响誉四方的集市,如后房街、大兴堡、号称“小香港”的上寮村、泗滨小桥上有小集市,佳春岭、官口、双桂桥、员山堡等瓷帮古道上沿途也有小店铺。
瓷帮古道,即旧时陶瓷产区德化向外运输的通道。从地理位置看,归德场场址在硕杰的最南端,有三条瓷帮古道可直达永春、泉州、厦门以及仙游、莆田、福州。其中建于宋乾德二年的“高阳—锦山—蔡径”和途经桥内双桂桥的“桥内—岭头”可直通永春许港,再通过水路直达泉州刺桐港。另一途经“后房街—塔岭—风流岭”的步瀛塔古道,可经永春湖洋镇直达仙游的古海港,再到福州。历史上,硕杰及德化的陶瓷外销,都是由挑工沿着这三条古驿道肩挑背驮送至临近港口码头,再装上泊于港口的远洋船舶,走上海上丝绸之路……清代硕杰诗人郑兼才曾写诗《窑工》记录了其外销盛景及艰辛。而先后打捞上来的泰兴号、南海1号、泉州湾宋代沉船、华光礁1号、哥德马尔森号等古沉船很多瓷器产自硕杰。其中“南海1号”还发掘出一件记有“郑尽金”“癸卯”的白釉罐,后经考古证实产于宋代尾林窑,窑主郑尽金为硕杰光裕堂十一世子孙。
海对面的城
陶瓷,在硕杰更是嵌入式的日常存在,硕杰的命运轨迹与陶瓷息息相关。
这存在,不单指每天睁开眼就用到的瓷杯、瓷匙、瓷筷、瓷碗、瓷盆、瓷翁、瓷缸等,休息时用到的瓷枕、瓷席和那些用瓷片与黄泥一起夯成的房子;不单指当代兴建的以陶瓷生产为主的紫云工业园区、大兴工业小区、奎斗工业小区,和家家经营或大或小的陶瓷作坊;不单指村村遍布的古窑址群,和当今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陶瓷产业集群。就说说那些因了瓷业兴旺而建置的大兴堡、员山堡、硕丰堡、乾成堡、官坝土堡、岭头寨、步瀛塔、蟠龙楼、新楼厝、窑口垄大厝、及红砖石庭古大厝。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都因了陶瓷而有了生命与生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陶瓷更是给硕杰乃至德化带来了蒸蒸日上的繁荣昌盛。当时,集体陶瓷企业经营机制转变、实行责任制承包,出现了众多的陶瓷小工厂和小作坊,既有镇村办的,也有个人的,谓之“村村点火、户户冒烟”。21世纪开始,除家庭作坊外,大部分厂家都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品类有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咖啡具、密封罐等各种日用器皿;也有人物、花瓶、花插、果蔬、花卉等题材的工艺美术瓷及礼品工艺瓷,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硕杰的红壤陶和竹木藤草等产业,也因了陶瓷兴旺火热起来。2004年,一尊绿釉描金瓷观音作品拍得650万元,其作者就是领建南岭窑场的颜俊高;2021年,尾林-内坂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遗产点之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回首,硕杰瓷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上天赋予的独特资源及制瓷人的努力钻研,也在于敢为人先的陶瓷商人。据载,五代后唐以来,先后涌现郑尽金(南宋),郑邦正(明),郑振郁、颜嘉猷、郑延理、郑展枢(清)等一大批陶瓷生产、营销专家。其中以打造大兴陶瓷商号的郑延理、郑展枢父子最为典型,不单所经营的尾林窑、桐岭窑、梅岭窑为当时最昌盛的窑口,还于1722年建造占地近四千平方米的大兴陶瓷商号,同时启用“顺美”作为底款标识,收购浔中、龙浔、盖德等窑口的瓷器,经澎湖、台湾销往世界各地,成为清代德化打通东南亚、印度洋、欧洲瓷路的主力军。其后裔郑泽洽率领兄弟姐妹于1986年创建了“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当今福建省陶瓷外贸的龙头企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集团于2002年,在“欧洲文化重镇”法兰克福设立分公司,为德化第一家在境外办公司的陶瓷企业。而在旧时的石幢,占地面积1200亩的中国茶具城拔地而起,这是由硕杰126名瓷商共同出资于2015年建造,2018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的全国最大茶具产业集散高地。来自上海、广州、西安、郑州、厦门、潮州、武夷山等全国各地200多家企业、商家入驻,同日开业。如今,中国茶具城俨然成了集茶具批发、展示、零售、电商、物流、科研、培训、创作与产业链融合于一体的国际化专业茶具市场。而今年,由顺美集团承接生产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陶瓷版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和官方礼品“文君瓶”更是引爆全球……
是的,历经千年薪火煅烧,硕杰已不仅仅是一个建在陶瓷上的小镇。它是一座镶满文化的城,更是一部伟大厚实的德化陶瓷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