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阅读(外一篇)
◎ 曾世超
明媚的春光让我的心情极好。站在客厅的大玻璃前,眼前绿油油的菜园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严格地讲,这块可能不足三百平方米的绿地,应该叫做“果蔬园”,因为园里还立着一些果树,我认识的就有枇杷、蜜桃、柿子、青枣……当然还有山茶、杉木、翠竹等植物,蔬菜是随时令不断变换的……前些日子桃花盛开了,两株桃树开着艳艳的花儿,引得旁人不时驻足观看,包括我——一位自号“醒人”的中年人。
春天的阳光那么无私,执着地给我送来光明和热量。坐在藤椅上,我想应该做点什么。旁边的玻璃茶几上正放着前天刚刚贴好的“剪报本”,就随手翻看起来。曾经写过一篇题名为《与报有缘》的随笔,讲了自己“读报”“办报”“订报”“剪报”“藏报”五个方面的事情。当然,随着网络的发达,阅读的方式改变了,这一习惯已经在早些年停止了,时下手里的“剪报本”所收纳的作品全是2011年以前的。
漫不经心地阅读,消磨了一些时光,也疲倦了眼睛。把“剪报本”扔到沙发上时,看到了沙发上放着的一份纸质东西,那是一份题名为《听语》的报纸,是泉州工艺美院听语文学社创办的内部刊物,星期日参加县作家协会举办的读书会时,美院木阳老师赠阅的。第一篇文章题名为《郑淑珍师》,是与我同年考上福师大的陈鸿鸣先生的大作。读了一遍后,感觉对“郑淑珍师”有点印象,又详细读了一遍,并且认真回想,“郑淑珍师”的形象就在脑海里清晰高大起来了。她是我们那一届德化一中高中文科班的语文老师,而我那时念的是理科班。
随后又读了其他作品,发现涉及的文学类别相当齐全,小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游记……都有,内容都相当不错,而且文字功底很好,叙述也很规范。于是,就回顾起自己的文艺历程来。自己的文学起点应该定于小学四年级,当时自己偶然写的一篇作文,被老师送去参加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居然得了奖,从此对作文就有了兴趣。大学第一学期时学校开运动会,性子比较急的自己第一时间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每位同学必须在运动会期间撰写两篇新闻报道。没想到两篇报道都被校广播电台播出了,后来还在校报上刊发。凭此,自己被系学生会、分团委宣传部收纳,也从此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念。因为文学创作的需要,自己又寻找一切机会学了点其他文艺技能,涉及音乐、书法、美术、摄影、舞蹈等方面。
窗外传来风吹树叶的声响,那么悦耳、动人。我想,面对这样的好时光,我们不能话语太多。移动椅子到大玻璃前,静静地坐着,远望。对面是个名叫“观音岐”的小山脊,植物繁茂,树木、竹林在风中摇曳,仿佛可以看到叶片泛起的粼粼波光,似乎在诉说着,美好的生活需要珍惜!
找寻
明媚的春光被厚实的窗帘挡在窗外,仍有依稀的光倔强地从连接处漏了一些进来。我用朦胧的眼光看了看桌上的时钟,然后判断已经将近八点了。起床,紧接着烧水,刷牙,洗脸,泡茶,喝茶,上卫生间…… 又回到床上躺下,我想睡个回笼觉。
迷迷糊糊之间,被从厨房里传来的“噼噼啪啪”的声响惊醒……我不相信妻子已经起床了,因为是星期六,在幼儿园上班的妻子一般都要睡到九点。转头再看时钟,才发现自己刚才看错了,已经快十点了。这里得说明一下,我卧室里的那个时钟是我改造的。当县文联主席以后,偶然发现上任给我留下一个瓷盘,书写的内容是“与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正是自己喜欢的诗句,自己想在卧室安个时钟,于是就在瓷盘中间用电磨机打个洞,买个时钟回来,把机器部分拆下来安上去,再买来支架,放在桌上,既当艺术品,又是日用品……
回归主题。阳光明媚的春天,德化的气温已经不需要穿外套了。我在套房里寻找起来!床头——桌子——窗台……没有!我需要的东西不在卧室里。
内卫。坐盆——镜台——漱洗台……没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不在内卫里,我的心内有点急。
客厅。沙发——茶几——电视柜——陈列橱……没有,没有,没有!我需要的东西不在客厅里。茶几上有半杯茶,是我昨晚喝剩下的,我一饮而尽。我并非口渴,而是要缓解一下自己的情绪。
厨房。妻子正在忙乎着和面、擀面皮,她中午想要吃饺子。我匆匆地翻动窗台上的菜盆、移动灶台上的高压锅……没有,没有,没有,还是没有……我需要的东西不在厨房里。妻子拿眼光询问,问我在找什么。我没有搭理她,我此时管不了她的情绪。
书房。
后阳台。
外卫……
昨晚自己独自喝了两杯酒,难道自己记岔了,会放在自己应该没有进去过的次卧?那是儿子的卧室。儿子在外地工作,房间一般都空着。也看看吧,打开次卧的门走进去,床头——桌子——窗台……没有!我需要的东西也不在次卧里。我很生气,生自己的气。
我决定先去洗漱。“哈呲”,一阵风吹来,我打了个喷嚏。我决定穿上休闲衣,它现在挂在卧室门内的墙壁上。穿好上衣,手不自觉地插入衣兜,我的心里就一咯噔,“哎呀”,自己寻找的东西,原来在休闲上衣的口袋里,是香烟和打火机!
重新站在客厅的大玻璃前,眼前春光明媚依旧。我嘴里叼着香烟,眼睛看着美丽的风景,心里在想,自己是不是该把烟停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