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05月22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革命老区村丁墘村的振兴之路

新闻作者:林婉清  发布时间:2023-05-22  查看次数:1299次  

曾经,这里草木丛生,沟洼密布,农舍破败,是城郊农村;

如今,笔直开阔的城市主干道穿村而过,南来北往的车辆川流不息;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崛地而起,人们安居乐业,

处处欢声笑语;商店星罗棋布,宾客络绎不绝,人流熙熙攘攘;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一张张朝气的笑脸,

兴致勃勃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艺苑里,能工巧匠们镂月裁云、雕龙塑凤……

革命老区基点村丁墘村是县城西南隅的一个小村落,

全村土地面积6.32平方公里,阡陌相连,是我县城较为平坦的村庄。

近年来,该村发挥特色优势,抓住新发展机遇,谋篇布局产业转型;

以人民福祉为依归,推进城乡建设,

处处可见火热发展新气象,光荣的红土地旧貌焕新颜。

不久前,该村“党建+”邻里中心荣获市五星级党建邻里中心。

1684717979253675.jpg

丁墘村航拍图 (陈文能 供图 )

红色基因星火不息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1927年1月,

中国闽南特委在丁墘村建立了德化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德化支部,

点燃了革命火种,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在广阔山村蓬勃兴起。

该支部是泉州市最早的党支部之一。

作为革命老区村,丁墘村一直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04年,该村把原丁墘小学一座二层土木结构的旧校舍建成中共德化支部陈列室,

用于介绍德化党组织成立情况及相关人物。

通过历史影像资料、场景还原、多媒体等形式,

重现德化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德化支部点燃的革命星火不断燎原的过程,

让党员在这里感悟初心,

也能感受解放战争时期基层党支部所发挥的战斗堡垒作用;

体验馆一楼以时间为经,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加强支部建设的发展脉络,

全面总结支部建设的历史经验;

同时,通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全国、省、市及德化的组织史,

通过智能打卡让党员牢记党员身份,让党员身临其境接受党性教育;

体验馆二楼以活动区设置双屏互动、承诺墙、照片墙、组织生活等生活场景,

让党员在这里就能严肃认真过好党支部组织生活。

各个景点既独立成景又有机统一,

全面展示德化第一支部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文明发展。

2004年6月,中共德化支部成立旧址及陈列室被中共德化县委办公室、

德化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为第三批德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1年12月被泉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泉州市党史教育基地;

2017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9年7月,龙浔镇党委、政府将中共德化支部陈列室提升改造为“忆初心”党员教育基地。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网红打卡点、瓷都党员新丰碑。


打造支柱产业基地


丁墘村系城关郊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利条件好,

产业结构原以农业为主,陶瓷业仅作为副业,

曾是城关主要蔬菜基地之一。米粉加工是丁墘村传统加工业,

产品在城关市场、周围乡村颇有名气。

1991年后,我县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

丁墘村列入县城区开发建设范围。

尤其是1997年,全县最大、

全省第一个省级民营科技园陶瓷园区落户丁墘村,

引进科技人才、资金,

使丁墘陶瓷生产成为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新工业园区,

陶瓷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逐步取代农业,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主流产业。

丁墘村发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域优势,

主动承接省级民营科技(陶瓷)园区的辐射功能,

大力培养和吸纳陶瓷科研人才和生产技术人员,

加快陶瓷开发研究步伐,为陶瓷生产服务。

仅凭一个科技园,就培养了占据全县70%之多的省级、

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其中国家级大师7人,

堪称陶瓷艺术的“黄埔军校”。

同时,丁墘村大胆引进人才,广泛吸纳资金,

让一大批企业家到这里投资创业,

打造出一批以陶瓷生产为主的经济实体,瓷业蒸蒸日上。

1997年,丁墘村企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2000年,

突破2亿元,2003年达5.2亿元,2011年达11.2亿元……呈跳跃式向前发展趋势。

目前,丁墘村注册的陶瓷企业400多家,

2022年,陶瓷企业总产值达40亿元,70%以上劳动力从事陶瓷生产,

大多数村民靠经营陶瓷业致富。

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动力后劲。

近年来,丁墘村以列入德化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核心建设区为契机,

齐心协力、干事创业,推动从“城郊农村”转变为“发展强村”。

在巩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丁墘村围绕打造大师部落,

持续推进科技园片区改造和太平宫窑保护开发,

优化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发展环境,持续招引企业和人才落户丁墘。

如,引进中科陶瓷智能装备研究院、高科新材料陶瓷产业中试研究院、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德化园)等多个陶瓷产业延伸项目,

并相继启动建设。

除此之外,丁墘村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

大力推行“旅游强村”发展思路,持续推进科技园片区改造和太清宫窑保护开发。

2021年,焕然一新的科技园“淘”瓷街,成为全县陶瓷文化旅游新地标;

去年12月,太平宫窑复烧首窑开窑,不仅让文化遗产“火”了起来,

也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这片曾经燃烧着革命烽火的红色土地上,如今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公共事业突飞猛进


丁墘村是德化人口第一村,户籍人口6800多人,常住人口20000多人。

美丽宜居宜业是群众的追求。近年来,

丁墘村党支部结合乡村振兴发展,全力打造美丽人文丁墘,

实现了从“城郊农村”向“宜居新城”蝶变。

1684717898770503.jpg

丁墘村大洋社区为居民提供休闲、 娱乐场所

宽阔的瓷都大道沿着丁溪的东南岸向西延伸,

南环路丁墘路段从霞田格到科技园路口与瓷都大道交汇;

村中的公路全部硬化,汽车日夜来往、络绎不绝地奔驰着……然而,

“早些年,丁墘村全是土路,交通不便,出行全靠步行,运输全靠肩挑。”

丁墘村党支部书记陈文能介绍,蜕变之路始于1991年,

那一年瓷都大道开始征迁、动建,吹响了丁墘村阔步发展的号角。

历经近10年时间,瓷都大道于2000年全线通车。

此后几年,贯穿村落的南三环等“六纵五横”大通道相聚建成。

现在的丁墘,已然没了“农”味,

似乎也不宜再以“农村”来定位它,而是一座崛起的新城。

开阔的校园、气派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

走进德化二中丁墘校区,优越的教学环境令人印象深刻。

德化二中丁墘校区于2020年秋季正式投用,是德化县三所完全中学之一。

该校区占地76亩,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

建设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

配套400米塑胶运动场,整个校园富有层次感。


1684717763128212.jpg

德化二中丁墘校区

德化二中丁墘校区是丁墘村重视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多措并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缩影。

陈文能介绍,解放初期,丁墘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不明显,

但是在普及知识方面,却是走在全县前列。

那时候,丁墘村把祠堂改为农业中学,

招收学龄儿童传授知识,同时承担夜校功能;

1950年,成立丁溪小学,1961年,更名为丁墘小学,

丁墘教育进入崭新发展阶段,

此后几十年时间,丁墘村教育事业不断释放出发展新动能,

教育发展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陈文能介绍,目前该村共有第六实验小学、第二中学、

丁墘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十多所。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霞田文体园的德化一中霞田校区、

实验小学及幼儿园建设已接近尾声,今年9月份开始招生。

据悉,霞田文体园项目总用地面积1057亩,

其中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约17.44亿元,

规划建成集旅游休闲、商务会展、体育健身、

文化体育产业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文体园,

自2018年动工以来,累计已完成投资11.82亿元。

该项目将于今年建成投用,将成为德化城区的一处新“地标”。

“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丁墘村将全面融入县委、县政府“三大突破”和“三项提升”,

以科技园和霞田文体园为核心,

以红色教育基地、大卿宫民俗文化公园为骨干,

结合丁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

全力打造新时代魅力丁墘。”陈文能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