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05月29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鸡山纪事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29  查看次数:1103次  

◎ 陈传通


暮春,莺飞草长,山水一色。

劳动节里不劳动,那就约上老陈、知青陈双挺,到金鸡山知青点走走,听他讲讲当年的生活经历。

知青合影旧照 (1).jpg

知青合影旧照

行程从蔡国海大师讲的真实故事开始。40多年前,他的朋友,在永春深山老林里偶然发现疑似大蟒蛇的白色骨头,好奇,就捡了几块回来。村里老人见后非常惊讶,这么大的蛇骨,有神奇药效,可治病。朋友将信将疑,邻居刚好肚子不爽,一试,果然应验。二话不说,赶忙上山把余下的骨头全捡回来,足足有两大菜篮,视若至宝。老陈听着,悠悠说道:“这蛇已汲取日月之精华,汇聚天地之灵气,看来是在劫难逃,否则,蜕了皮,就重生或者羽化了。这种大蟒蛇,金鸡山的‘蛇仔崙’也见过。”

金鸡山,位于国宝内坂村。知青点老伙计要来,当年的耕山队员陈仁地早早等候在村口。一下车,几十年不见的故交一眼就认出对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陈仁地老人激动得语无伦次,谁谁谁打电话联系了,谁谁谁重走了当年路,谁谁谁带着儿孙回来了……“厦门的苏爱华老师回来了,还特意到我家坐坐……”老陈不停地点头,东一句西一句应着,我和蔡大师在一边静静地听着。

空山新雨后,鸟鸣山更幽。小道泥泞不堪,这阻挡不了二老的回忆,“风吹米筛”“石磨坑”“新场”“倒吊竹”“祖师墓”“安哥拉”“珍婶”……如数家珍。有故事陪伴的路总是很近,要不是老陈的两次不小心绊倒,还真不敢相信我们已走过了坎坷土路,穿越了林间小道,钻过了原始竹林……

陈仁地老人带路,老陈确认,很快找到了金鸡岩寺旧址,见到了岩寺焚毁后的石板条。老陈绘声绘色说道,当年旧址上刚建好的米粉加工屋无缘无故倒塌之事,包括陈仁地在内近二十人目睹了这一幕,皆称神奇。不解的是,知青们走后,古石板条少了,有人还以“挖白银”为由,在这旧址上肆意破坏,留下深浅不一的沟壑。利益面前,没了信仰,无了敬畏,这人竟与野猪一样,乱拱。

走过岩寺前的沼泽地,绕山腰前行50米左右,路边遇见三棵参天大栲树,二老显得很兴奋。停步,环顾四周,若有所思。原来这些树刚好长在耕山队营房与知青点的中间位置。往山顶方向种有一畦一畦的红尾铁观音,几十年过去,已没了茶树,令人叹息。往山下的地方开垦了大片农田,种植水稻、地瓜、萝卜、芥菜等。耕山队员陈祥珍的爱人,人称“珍婶”,在耕山队负责烧饭做菜,经常到这树下的田里采摘蔬菜。对“珍婶”有点好感的陈昌钦,常忍不住与“珍婶”对起了应景山歌。心情好时两人一唱一和,很有情调,甚是浪漫,也算苦中作乐吧。有时陈昌钦未免得意忘形,有点过火了,竟然唱出“拔了萝卜坑仍在……”,气得“珍婶”追着他大骂,围观知青皆笑弯了腰。说到这,二老哈哈大笑,就像昨天的事,只可惜现在“珍婶”和陈昌钦只能在另一世界对唱了。

继续前行60米左右,路边有一排倒塌的土墙,老陈说这就是当年做瓦片的瓦棚,瓦棚的左上方有一瓦窑,现保存完好。正后面就是知青点,也就是“新场”。“新场”建有上下两层的土木结构房屋,老陈现场指认着每个人住的房间。当时房子住有知青七男五女,有来自泉州的武毅杰,来自南安老实厚道的林国星兄妹,来自安海会拉小提琴的吴国雄,来自泉州五中聪明伶俐的庄丽莲,有泼辣、干活不服输的黄丹萍,有爱好文艺、爽朗能干的苏爱华,有开拖拉机翻倒、谷撒满山坡而自己毫发未损外号“安哥拉”的林锦庄,有干活不输农民的知青队长赖德勇等。他们响应国家号召,从四面八方上山,在这垦荒耕种,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白天干活,晚上各忙各的,抓“石冻”的抓“石冻”,拉琴的拉琴,读书的读书……没有电灯,他们就用松明、竹把或煤油灯照明,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从这座房子陆续走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和军人,他们都成为祖国建设战线的优秀人才。 

知青合影旧照 (2).jpg

知青合影旧照

陈建忠人高马大,喜欢打篮球,从这个知青点走进军营。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九江决堤,时任步兵某团团长的他奉命率团抗洪救灾。灾难面前,他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沉着指挥全团英勇战斗,事迹突出。他荣立个人二等功,全团荣立集体三等功,所属步兵第二营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营”荣誉称号。当年个子不高的苏爱华也给当地农民留下很深的印象,高中刚毕业,十七八岁的青春少女,埋头山里旮旯,毫无怨言。想象不到的是她能从这里挑着108斤重的柴火,沿着崎岖山路,途径“五一水库”到“割竹仔”过“红星水库”下“漏风格”,步行二十多公里入城关出售。现在的同龄高中女生,把她们带到这里劳动锻炼半个月,能有几个不哭鼻子的?如同她的知青伙伴们一样,苏爱华后来顺利考上大学,成为工作岗位上的骨干,一路优秀,一路坚强,或与知青点的历练不无关系。 

知青点的右后方就是“普明祖师墓”。墓的背后是一个大山脊,当地人称“蛇仔崙”。有一天,老陈在知青点吃完晚饭因事急匆匆赶回城关了。陈昌钦闲来无事,只身前往“蛇仔崙”的山沟抓“石冻”。夜黑风高,猛然抬头,看到一条碗口粗的大蟒蛇,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吓得他说不出话来,魂飞魄散,拔腿直奔知青点。第二天,惊魂未定,急忙告诉老陈惊险一幕。老陈先是惊愕,后开怀大笑,安慰道:“以前就有人见过,不会伤人,别大惊小怪,这是金鸡山,说不定这蛇已得道蜕变。”就这么神奇,在这,蛇都这样,何况人乎?

于是,人远走,留下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