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0年03月30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隧道里的瓷路(连载)

新闻作者:◎沉 洲  发布时间:2020-03-31  查看次数:628次  

在迄今为止的工作经历里,八闽县区的土地几乎踩过,唯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东南麓的几个县域近年来才开始涉足。两年前,到永春县北部吾峰乡采访,惊讶于两县交界的山窝里,还有一座堂而皇之的古老书院,当地人告诉我,村边有一条古官道能通到德化。次年,又与一帮同道在安溪县西北角的桃舟乡追溯晋江源头。这一路一江看似东西不搭界,因为两年后赴德化县参加瓷博会,便彼此勾连到了一起。

    德化县城南部的山间田野,躺着一条岁月还没来得及蚕食的瓷帮古道,在枯叶、青苔与野草遮蔽下,它翻山越岭,倔强延伸。青石块铺就的路面被磨蚀得光滑细腻,在一些老树成荫之地,留神还能看到石面上成窝的凹槽和圆孔,那是一代又一代的挑夫换肩、歇息时使用的辅助杖棍,于千百年时光里一点一点杵出来的痕迹。石块缝隙、路旁土里嵌有星星点点的陶瓷碎片,它们已经沉睡了几百上千年。若是运气好,能在路边乱草丛里发现残破的青花瓷碗座,上面或许还赫然写着某窑口的商号。

    《德化县志》记载,这条古道起于龙浔驿,经县前铺、高洋铺,过两县之交的虎豹关,再经永春县吾峰的剧头铺,抵商贸重镇五里街的桃源驿,从晋江上源桃溪顺流而下便是刺桐港(今泉州后渚港)。在山岭环围的德化,这样的瓷帮古道还有好几条,它们从北到南呈一百八十度向外辐射,分别连接着福州港、晋江安平港、厦门港、漳州月港等港口。

    如此众多与瓷有关的血管相连,显然是德化成为这一地区制瓷中心的附注。

    在德化期间,我们去了三班镇泗滨村的梅岭窑遗址。唐朝末年,那个村诞生了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第一部《陶业法》,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生产流程和技艺的陶瓷专著,著者认为先民所建窑场有不足之处,要大规模发展瓷业生产,理想地址应选选择村北依山傍水、方向朝南等自然条件丰富优越的梅岭,为此还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幅制瓷窑场的规划设计图纸——梅岭图。500多年后,其后裔集资,依图兴建梅岭窑场,之后屡经拓建,蔚成气象。

    如今,发掘清理出来的两座龙窑和一座横室阶级窑,均被列入国家的“海丝”申遗点。沿着山沟边的土坡往上走,可见两侧建起瓦棚长廊,护卫着古窑址向上爬升,仿佛两条卧龙。站上护栏边的台阶细看,保存原样的窑头、火膛、窑身和窑尾烟囱摊展于目前。拱形窑室在中端坍塌了一截,眼光从鳞片般层层叠叠的缺口探进去,窑壁泊着一层焦糖状的玻璃态窑汗,地面一级级平台依山势抬升,其上残余有匣钵、垫饼、支圈等窑具。窑口边,残破瓷器、匣钵等废弃物堆积成山,杂草丛里躲躲闪闪的碎花瓷片,似乎在诉说那个遥远的昨天。

    考古专家分析现场采集到的标本,确定这是一处明清两朝延续至民国和现代的窑址群。陪同朋友也证实,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窑烟不断。

    如此古窑址,被发掘出土、保护起来的还有不少。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将泉州地区的烧瓷史往前推了1000多年。龙浔镇屈斗宫古窑址,出土了6千多件具有宋元风格特点的瓷器样本和烧窑工具,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打德化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三班镇蔡径村月记窑的身份便升格了。这座龙窑活化石已有400多年历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传统陶瓷烧制技艺,是研究中国古法烧制柴窑的必选之地。在德化已经发掘的100多处清代古窑址中,出土瓷器里发现“月记”款识的便有9处,足可见当年其生产量之大……

    至今,德化全县发现唐宋以来的古窑址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贯穿商周、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窑址之多、分布之广、年代之长久均冠福建省首位,在全国也属罕见。

    历史上,德化瓷业红火,窑烟千年,而且还长盛不衰,这是以当地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为后盾的。县境内山多、林密、矿富,水土宜瓷。高岭土储量丰沛、分布面广,而且高岭土矿含钾量较高,含铁质较少。磨细漂净后,无需调配其他原料,便可直接制坯,还有丝绢般的光泽。

    千余年来,如此众多的瓷窑烧造出来的瓷器又都去了哪儿?(未完待续)

    沉洲,本名陈健,福建文学杂志社编辑,作品有《有种痛苦叫迷恋》等六种。本文转载自《福建文学》2020年第二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