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07月31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琼山走笔

新闻作者:郑宝国  发布时间:2023-07-31  查看次数:623次  

琼山走笔

◎ 郑宝国

琼山,又名芹山、囷山,位于德化城西南,龙浔镇英山村与盖德镇有济村交界处,是德化城南最高峰,海拔1158米。笔者居所阳台往西南方向望去,即可见其倩影。相传,山上昔有秦汉隐君子居于此,有石室、石灶、石鼎等遗迹,更有“秦汉隐君子”石碣,因而,常心心念念登攀这座近在咫尺的名山,以解抉隐索微的夙愿。

远望琼山.jpg

日前,摄影同好相约有济村拍荷。午间小憩后,大家都有登临的兴致,遂驱车至山半的凉亭边平地。泊车后沿着苔藓铺满的石砌古道,攀援数十米抵达山顶。眼前杂树丛生、野草疯长,拨开荆棘草丛,循前人踏过的石砌墙基遗迹,来到东南侧,面向东南方向远眺:天空碧蓝如洗,一朵朵白云在头顶上自由舒卷,变幻无穷;白云之下,德化县城尽收眼底,偌大个城区,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就如一个个堆砌的纸箱。微风习习,凉爽无比,犹如秋天,我们全然忘却了此时正值伏季。

回过神来,但见整个山包为绿色覆盖,石构遗迹难觅,更不用说摩崖石刻,只能发怀古之幽思了。

琼山,一名囷山。囷,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许慎《说文解字》:“囷,廪之圆者。”《国风.吴语》:“而囷鹿空虚。”古代的粮仓,圆形的粮仓叫做“囷”,方形的粮仓叫做“鹿”。明嘉靖《德化县志.山》:“囷山在县西永丰里。峰峦矗大而秀,状如高廪。”“状如高廪”,形状像高高的粮仓。由此可知,“囷山”得名源自山的形状,同时寄托了古代邑人对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朴素愿望。

琼山又名芹山。芹,菜名,与勤奋之“勤”谐音,常种在学宫的泮池,激励学子们勤奋读书,以功成名就。《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古时学宫(文庙)有泮池,生童入学后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所以,祭孔礼仪供品之芹菜,取其寓意罢了。因而“芹宫”“泮宫”,均指学宫或学校。

清·乾隆《德化县志·卷18·摭佚志》:“琼山上有石堂、石灶、石鼎,相传秦汉时,隐士居此炼液养形,仙去,后人建祠祀之,号‘道德仙’。立石碣,大书‘秦汉隐君子’。”是说秦汉间有高士在此修炼,后来得道成仙,后人在此修建庙堂纪念他们。庙堂今已废,石砌小路、墙基依稀可见。当时山中是否植芹已不可知,但从上面的文字看来,邑中之人对文化、文明、教化的尊崇是不言而喻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么美好的山衍变成“琼山”也就顺理成章了。

攀援琼山.jpg

山因人而闻名。隐者的隐居地,也是文人骚客寻寻觅觅远离喧嚣的宝地。历代歌咏琼山的诗篇定然不在少数,目前能从志乘中见到五首。

明代泉州籍贤相李廷机著有《游琼山》诗二首:“今日往琼山,山朋过我扳。朝来犹厌浥,水去自潺湲。伐木叮叮响,悬崖转转弯。只缘山有约,故爱野藤攀。”“亦既至琼山,凳移为榻巧。园芋僧始蒸,堂粥人皆饱。此地耸然高,诸山环更姣。胡为细雨来,只使我心搅。”

据考证,此诗写于李廷机出仕之前,描述了他与友朋相约登琼山的见闻及心境。

李廷机(1541—1616),字尔张,号九我,泉州鲤城区浮桥人。明隆庆四年(1570)举顺天乡试解元,万历十一年(1592)会元、榜眼,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贤相。李廷机为政,以“廉、慎、勤”著称,卒后谥“文节”,入祀学宫。

隆庆四年,李廷机举顺天乡试后,回到泉州,曾到永春、德化游学和教书数年,并成为永春锦斗员外林石泉的乘龙快婿。期间,游历德化山水,留下《游琼山》二首、《游雪山岩》、《金液洞》二首等诗篇。德化乡贤广东合浦(今属广西)知县单辅、广东德庆知州林际春、江西吉安代理知府李云阶、浙江云和知县王雍等皆从其学。名师出高徒,他们从政亦以“勤、廉”闻名,颇有声绩。其中,单辅奉赐“清廉”匾额,福建提学郑三俊赠“清修远蹈”匾;王雍获 “两淅第一循良”匾。

明代英山举人李云阶有《游琼山》诗:“踏来秋草径,青霭落层阴。涧水浮萝壁,山花笑竹林。云间霞半树,天际寺千寻。何代隐居者,苍苔石室深?”

李云阶乃李廷机的高足,从小拜在他和永春苏坑进士王天策门下。他笔下“秋草、青蔼、层阴、涧水、萝壁、山花、竹林、云霞、半树、天际、寺庙”等意象,描绘了琼山幽深的意境,突出了隐士的孤傲高洁品格。“何代隐居者,苍苔石室深?”给人一种深沉迷幻之感,表达了寻隐者不遇的怅惘之情。

清康熙年间,德化知县鲁鼎梅的《琼山吟》:“琼山傲兀接云天,上有碧霞锁涧泉。幽咽猿狖啾啾泣,古洞扪苔自年年。昔有隐者爱其静,结茅人号道德仙。仙人避秦不知汉,石藟藟兮山之半。至今岭上白云多,谁欤隐者无从按。当年入山别有由,功业姓名甘云散。谷城石,商山芝,老人绮李尚可知,君不见琼山雨雨风风历年久,只余秦汉君子碑。”

“谷城石,商山芝,老人绮李”句写了三位知名隐士。“谷城石”,即谷城山下黄石,借指黄石公,秦汉五大隐士之一。《史记.留侯世家》载其授与张良《太公兵法》,张据以助刘邦夺取天下。“商山芝”,即商山上隐者疗饥的紫芝(蕨菜)。“老人绮里”,即绮里季,秦汉间著名隐士,与夏黄公、东园公、甪里先生并称为“商山四皓”,因不满秦始皇“焚书坑儒”暴行,不愿做官,隐居商山。

德化名宦鲁鼎梅的《琼山吟》吟诵道:当年的隐者是谁?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他们隐居琼山是另有原因的,心甘情愿把“功业”和“姓名”都放弃!千百年来,秦汉的黄石公、绮里季等高士还可知晓,琼山上却只留下“君子碑”。此情此景,鲁知县不免有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之叹了。

清乾隆年间,英山岁贡李献馥作《题琼山隐士》诗:“谁来结屋碧云间?秦汉遗踪邈莫攀。高士声名三尺碣,幽人风气几丛兰。相传有字酬清梦,不尽逢仙醒世顽。欲解当年归隐故,苔青石迹任斑斑。”《题琼山隐士》诗引用了李繁“运梦得子”的典故,“欲解当年归隐故,苔青石迹任斑斑。”句与前辈李云阶尾联有异曲同工之妙。

庙堂石砌墙基.jpg

在琼山,还有几则有趣的故事。

民国版《德化县志》载:“李繁,英山人,性仁厚,富而能施。……嘉靖间(1522—1566)绿林窃发,繁被获,礼而归之。好善不倦,淡视功名,李文节尝目为羲皇上人,为作李公传。” 英山员外李繁以“性仁厚”“富而能施”闻名遐迩,嘉靖年间,李繁被占山为王的盗匪抓获,首领得知他是乐善好施的李繁时,马上以礼相待,并护送他回家。亦有道啊!因为他“好善不倦”“淡视功名”,李廷机在德化期间,与他过从甚密,把他看作是优游方外的“羲皇上人”,并为他作《李公传》。

清乾隆《德化县志·摭佚志》:“明嘉靖间,里人李繁艰于嗣,往祷之,梦与隐君子会。衣带上书云‘泰阶平旋’。得男,因名云阶,字膺平,号泰堂。万历丁酉(1597)顺天中式,任吉安同知,九摄邑篆,皆著声绩。”也是在嘉靖年间,李繁结婚许久还没有子嗣,遂到琼山顶的寺庙祈祷。一天晚上,与隐君子梦中相会,隐者衣带上有“泰阶平旋”四个字。不久,夫人果然生了个大胖小子,因此命名为云阶、字膺平、号泰堂。后来,李云阶拔贡入太学,于万历丁酉(1597)中式顺天榜举人,历官江西吉安同知,还代理九个县的县令,政绩丕著。

岁贡生、李云阶之子李乔钟,亦为义气之士。民国版《德化县志》载:“丁戊之乱,贼屯琼山,夜取其父柩质金,钟中宵挺身就贼,以死求赎,贼义之,护其柩令归,一时郡邑名士皆乐与游,后贵者,钟处之若素。” 光绪丁戊(丁丑至戊寅,即1877—1879)年间,华夏大地发生了“二百余年未有”(曾国荃语)的特大旱饥灾荒,民不聊生,盗匪频发。盗匪盗取李云阶棺柩索要钱财,李乔钟半夜闯贼窝愿以死赎回棺柩,盗匪们认为他有大义护送其父灵柩而归。

站在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的琼山之巅,有同行者说:当地有意保护性开发琼山,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我倒希望,先清理出直通山顶的石砌古道,再清理出秦汉隐君子的遗迹,露出石室、石灶、石鼎和石刻遗迹。文人墨客到此,可远离车马喧嚣,凭吊怀古,获取心灵的安静。即便不凭吊怀古,观日出,拍拍照,琼山也是绝佳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