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青山绿水,观瀑布美景。
日前,“来福建 看瀑布,嗨玩德化清凉一夏”——2023瀑布畅玩季活动在石牛山景区激情开幕,
游客们在山水间感受着“山水画中游”、“围炉煮冰”、“钵音疗愈”等新潮体验,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立县,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
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连续十五年优秀,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保护修复
提升高品质生活成色
“自从我们村跟国有林场联营后,经过专业的管理抚育,毛竹的产量和质量一年年地增加,村财收入也逐渐增长。”
大铭乡金黄村村民苏培南拿着刚发放的林票开心地说。
随着我县“大城关”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加大推进林业林场化改革力度,
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
推动森林资源规模化、专业化、林场化经营,探索推进“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流转联营模式,
构建“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享、收益共赢”的“四共一体”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新机制。
近年来,我县坚持修复增绿“治山”,提级“大城关”发展战略,优化“进城还林”布局,
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达35%、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73.7%,
生物多样性保护经验和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展示宣传,
得到中国国际电视台的关注和报道。持续开展矿山生态修复,
获评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同时,坚持控源减排“治水”,
投入6亿元实施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新建日处理1.5万吨临时应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辖区内各国控、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治理水土流失15.3万亩,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90%以上。
此外,坚持和谐共生“治城”,开展“绿满瓷都、香遍德化”“建设现代化绿色瓷都”等活动,
近三年义务植树198万株。目前,全县建成绿地面积30.8平方公里,
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0.3%、44.6%,获评全国文明城市、中国天然氧吧、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产业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眼下,龙门滩镇霞山村龙门张山农林专业合作社的林下灵芝种植基地里,
一朵朵形态优美的灵芝焕发着勃勃生机,成熟的灵芝如同撑开的褐色小伞,长势格外喜人。
多年来,我县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特色高优、
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培育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各8个,均为全省县域最多,
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发展“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经济,列入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试点县。
与此同时,我县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绿色金库”,
持续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
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和一大批旅游集镇、旅游村、露营公园、观光工厂,
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还将生态基因注入到工业发展中,
打造“绿色工业”,实施“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
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3.2%,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28.3%,
下降率居泉州首位。同时,为保障清洁能源供给,
筹建投资79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有望年底开工。
司法保障
增添高水平生态亮色
近日,雷峰司法所深入各村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摆放普法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向村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讲解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司法行政力量。
作为“闽中屋脊”戴云山脉的核心区,我县首倡发起四市五县成立环戴云山生态保护司法联盟,
突破区域限制,推行案件线索双向移送、违法活动联合打击、司法工作相互配合等新做法,
打造立体化、多元化、一体化的生态司法保护网。
我县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无缝衔接机制,
实行违法行为联合调查、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司法机关提前介入等措施,
全面提高打击速度、力度和强度,全县没有发生一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