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我家楼下路边就会搭起个临时水果摊,准确地说是卖上涌梨的。近水楼台的原因,我总能吃到第一批出产的上涌梨。几年下来,也就熟络了。摊主姓张,他现年七十出头,动作麻利,常听他洪亮的声音与我们聊起乡下的生活。听得多了,头脑中常会浮想起他的一些事儿。
老张第一次收摘梨果,摘下最后一颗梨子时,梨树大小枝梗不再挨挨挤挤,叶子不再重重叠叠,阳光穿透枝叶缝隙闪闪发光。老张对着梨树深深地鞠了个躬,转身回到家里。果农最初与最后的果实,总要拿来与左邻右舍分享。
他种植梨果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一年夏天,邻村一亲戚送他几个黄花梨,既稀罕又好吃,让他萌生种梨的想法。来年一开春,老张赶墟买回五棵梨苗在园地边种上,最终成活三棵。“桃三李四,青梅十二”,果树从成长到结果没有定数,而梨树挂果要三年。两年来,老张悉心照料着那三棵树娃娃,按时杀虫、除草、追肥、翻土。
第三年春天,三棵高低相仿的梨树,雪白的花儿在微风中、细雨里、阳光下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花丛中蜂飞蝶舞。渐渐地,脱去花儿的枝梗挂上了一颗颗果粒,由豆子般变成手指样,再变成鸡蛋般大小,长到拳头状时就可翘首以待了。初初挂果的梨树成熟了,产量不多,果相并不俏丽,果形也不够饱满,果肉略显粗糙。第一次吃着自家种的梨儿,可把老张乐坏了,打心底从内甜到外。
三年摸索,老张对梨树管理越来越上手,次年他把果园从里到外,从地上到地下,从树高到树形,管理得恰到好处。六月,硕大的果儿把大小枝条拉垂得断裂开,得用木桩支起树身,俏丽饱满果实在风中招摇。从树边经过的邻居们,无不称赞:老张,你家梨儿长得真靓。
刚开始采摘那几天,一家子大人孩子准会时不时抢着削梨吃,可总有吃腻的时候,而树上的梨果一颗颗地挂着,怎么办?不妨摘些赶集去。墟日那天,老张早早起床,到厝角梨树下,剪了满满一菜篮子鲜果。当他走到集市,篮子里梨儿立即引来好奇的眼光,男女老少把老张围了个圈。
老张随手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当场削皮切给人们品尝。“好吃,水分充足又甘甜。”“这梨果肉细嫩”……赞扬声此起彼伏。
大概一杯茶的工夫,满满一篮子梨儿就抢被了个空。买少的没买到的特地交代:下一个墟日一定要多摘些来,别让我们跑空。
这个夏季,老张三棵梨树卖出2000多元。这让老张连续高兴了几天几夜,因为以前自己一家人老老小小起早摸黑一年下来才赚多少钱。边抹着唾液边数着那一沓沓新旧参差的钱儿,老张决定来年把部分园地改种梨树。
一开春,老张就把原来种植水稻的大丘田种植梨树。这不,与以前散种不一样,现在这些梨树成了家中的“水稻”,为了确保五谷丰登,老张更加用心侍候梨树,除了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梨树种植理论知识,还不时请教乡农技员。株距行距不敢乱来,深翻时节不惜力,肥料的选择与数量要合理,除虫、包果、剪枝、疏果哪一项都不敢怠慢。果然,科学种植就是不一样,提升了梨果的产量与品质,价格自然就上来了。
有付出就有收获,看着年年挂满枝头的果实,老张干活的劲头更足了。
乡下的人流量已不足消化他每年产出的果实。每年梨果一成熟,老张就在城关申请一个临时销售点。人们从摊旁经过,梨果的淡淡芳香扑入鼻腔沁入心肺,说着便蹲下身来,捡上一袋子。这些年,随着市场销售方式的转变,老张卖梨也与时俱进,除了在城关定点销售,也采用电商、淘宝或微信销售。
正当老张在为我称梨时,“嘀”的一声,老张的微信响起,老客户又来订购梨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