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1月01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镇联建聚合力 城乡文明焕新颜

新闻作者:吴有森  发布时间:2024-01-02  查看次数:421次  

□吴有森

针对省委巡视反馈的“下沉12个乡镇28个村调研,老年人普遍反映精神孤独、理发难、看病难,有的连买块肉也要孩子从城里寄回来”的问题,我县以入选福建省首批“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试点县”为契机,探索实施“大城引领、跨镇联建、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镇村实践所站为纽带、基层站点和企业示范点为依托,深入开展异地搬迁养老工作,大力推行党建引领跨镇联建,深化“党建+邻里中心、邻里服务站建设,深化爱心幸福城建设等,打造形成众星拱月、星罗棋布的“1+3+16+N”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模式,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为全面打造幸福宜居的世界瓷都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


突出跨镇联建

共拧城乡文明“一股绳”


近日,记者走进雷峰镇石榴籽主题文化公园,只见公园设置了6处以石榴籽造型为主题的景观小品,沿着公园绿化长廊两旁,各式的宣传栏均融入民族团结知识、民族政策等宣传内容,将民族团结进度宣传教育融入群众休闲娱乐日常,为各族群众情感交流、休闲娱乐、拍照打卡提供了一个好去处。

近年来,我县把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作为党建引领跨镇联建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其中,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重心下移,要素保障下倾,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跨镇联建落地见效;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 4 名县领导为挂片领导,4 个县直单位牵头落实指导,100 多个单位挂钩帮扶。同时,我县凝聚联建共识,按照“大城引领、跨镇联建、共建共享”工作思路,制定《德化县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将全县 18 个乡镇和 60 个行政村确定为试点单位,划分为“一中心三片区”(中心区、东部片区、西南片区、西北片区),从“共育文明新风、共融文明实践、共促文明创建、共享文明成果”等四个方面推进片区精神文明共建共融。此外,我县全面健全制度规范,片区推行乡镇轮值主席制度,每个月由轮值主席牵头召开1次片区联席会议,大事共议、急事共商、要事共决、难事共解,压实跨镇联建工作责任;积极争取、精准使用中央、省、市级专项资金,科学制定县乡财政支出计划,多种形式融合社会资本,有力保障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突出大城引领

搭建文明实践“大舞台”


“立足‘小县大城’实际,我县选址于城关最核心、人流量最多区域,建设面积 5200 平方米的文明实践中心,打造集思想引领、科普宣传、便民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文明实践综合平台,并配套建设区外 16 个乡镇驻城关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站,服务全县 90%进城务工人员。”县委文明办工作人员表示。

立足“小县大城关、产城融合”实际,我县推动中心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向纵深发展。做大文明实践中心,按照“一站式审批”“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将党务、民政、医保等重点涉及党员群众利益、关乎百姓生产生活的65项便民服务事项纳入服务体系,实现“一个阵地、部门联合、资源共享、集约服务”,免去进城党员群众回乡办事来回奔波之苦;做强文明实践站,立足文明片区特色,打造“一站一品牌”,如立足浔中镇千年陶瓷历史文化,做优瓷谷仙境·国际陶瓷艺术村,打造仙荣片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人才资源融合基地,以文化传承、产业融合、人才回归,促使精神文明融合创建“化为发展、前进的动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县还做优陶瓷发展服务平台,结合德化窑世界遗产和“一城瓷器百馆游”项目,积极探索“文明实践+陶瓷”,打造百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地;成立 18 支“瓷语乡音”讲师团,追寻总书记在德化的实践足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讲习所,打造“牢记嘱托:要敢于带着梦想闯世界——习近平福建足迹德化篇”等精品课堂,通过“普通话+闽南语”等方式为工厂务工劳动者开展主题教育宣讲 137 场次。同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交流、展示、销售平台,如近期在德化县城市规划馆文明实践点开展大师瓷公益拍卖公益活动,支持德化县志愿服务事业发展。


突出要素下沉

贯穿城乡文明“服务链”


“你好,我父亲在桂阳乡,他想进城来找我,但是他年纪大没学过车,你们可以帮忙联系下‘邻里顺风车’吗?”日前,桂阳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城关志愿服务站接到群众的求助电话,志愿者便立即通过“筑梦”志愿服务平台及乡村乘车群,为其联系到“邻里顺风车”进城。

“邻里顺风车”便捷留守老人出行.jpg

“邻里顺风车”便捷留守老人出行

为积极延伸精神文明创建触角,我县全面推动人员、资源、服务等多方面要素下沉乡村基层一线,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推动力量下沉方面,我县制定《德化县落实“三争”行动开展结对共建深化文明实践行动实施方案》,175 个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结对共建;推动全县 390个志愿服务团队下沉各乡镇,策划志愿服务项目 951 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12000 多场次;推动妇联、老年协会等力量下沉,如县妇联推行跨区域联建,联建妇女之家 4个,引导联建妇联协同协作,发挥农村留守妇女半边天作用。在推动资源下沉方面,我县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向农村延伸,投入 300 万元采购爱心体检大巴,打造一家移动“医院”,开展“千名医师百场义诊”活动,推动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山村;片区依托文明实践所(站)围绕传统文化、传统节气等,组织开展“邻里文化欢乐行”“墟日文化车”“世遗文化展演”百场文艺展演进基层、“福”文化系列活动、书法写生等惠民活动 650 多场。在推动服务下基层方面,我县持续推广“爱心幸福城”和“圆梦瓷都”文明实践品牌,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党建+邻里中心、爱心厨房等平台,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创建。在城区、农村“两端”搭建文明实践“四代服务”平台,提供物品寄送、爱心顺风车、农特产品销售、资源信息共享等爱心服务,打通“城”与“乡”爱心绿色通道。

“爱心厨房”让老人们欢聚一堂聊家常.jpg

“爱心厨房”让老人们欢聚一堂聊家常


突出区域联动

引领城乡文明“新风尚”


在赤水镇东里村布袋木偶戏第二代传承人陈能镖家中,小小的戏台搭着简单的布景,人偶在他的手上一举一动都栩栩如生,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围观的村民阵阵叫好。

陈能镖在制作布袋木偶.jpg

陈能镖在制作布袋木偶

据了解,东里村的木偶到现在已传承有一百多年了,陈能镖不仅娴熟掌握布袋戏说、打、唱和传统乐器演奏技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融入和传播德善孝传统文化思想,让更多人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为更好地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强化道德引领,我县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打造农村思想文化新高地。其中,深耕文化沃土,深入挖掘片区乡土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文化辐射,全面释放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如,西北片区的杨梅刻纸、汤头熟地,东部片区的南埕造纸、山歌,西南片区的赤水藤椅、木偶等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打造片区乡村文化 IP,铸牢乡村文化之“魂”。同时,我县树立先进典型,片区联合推进各级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至目前,我县共有全国道德模范提名1人、省级道德模范1人、市级道德模范12人、中国好人6人、福建好人15人,县级道德模范85人。此外,我县倡导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家风家训馆等阵地,片区联合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主题系列,弘扬闽南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人民群众节日生活。拨出专项资金培育一批县级“家风家训馆”“移风易俗示范乡镇、村”“爱心厨房示范点”“移风易俗示范点带头人”和“移风易俗村(居)规民约”和“最美志愿者”,培育省、市级乡风文明联系点5个、市级家风家训示范馆4个。

刻纸技艺与国防教育相结合.jpg

刻纸技艺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突出产业融合

绘制城乡文明“保障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县调研期间提出“把精神变为物质,化为发展、前进的动力”。多年来,我县通过跨镇联建,促进片区产业融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县上下共推重点项目建设,通过片区凝心聚力,统筹联动,策划生成农林融合、工矿业融合、文旅融合等重点项目 135 个。如东部片区积极对接县文旅局、水利局、交通局等县直部门,共同协商谋划共建项目 10 个,估算总投资额达 18亿元。县旅游事业发展中心、东部四镇联合赴成都开展乡村振兴暨招商考察活动,策划生成环岱仙湖高端特色民宿带、高端温泉酒店等 6 个项目,现正持续跟踪对接,力争考察成果落地。西北五镇联合举办福州专场招商会,开展乡贤企业家座谈及招商项目推介,对接项目 18 个。

与此同时,我县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共享。建立“德化县乡村振兴观察点” 10 个,选聘全国“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共享全国乡村人才智库资源。此外,推动产业发展共促,立足德化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组建全域旅游产业链党建联盟,串联整合 A 级景区、传统村落、休闲农场、田园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要素,连片打造东线山水休闲、中线陶瓷文化和西线康养度假旅游线路,全县旅游总收入达 75.5 亿元、增长 18.8%,助推“九仙山景区-云龙谷景区”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拥有 4A 级景区 4 个。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