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陶瓷产业蓬勃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流经主城区的浐溪流域污染负荷严重,存在污水直排、雨污溢流等现实问题,严重威胁中下游居民生产生活用水。2022年,浐溪下游的尾厝国控断面水质已纳入国控Ⅲ类水质断面考核,面临“降类退位”的风险。
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落实《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推进闽江流域(泉州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泉政办(2021)17号)的总体要求,以实际行动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推进闽江流域(德化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德政办(2021)29号),准确把握治水主要矛盾,在查清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短期加长期、“中西医相结合”等有力措施,加快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努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现代化绿色瓷都和生态强县。
浐溪水生态画卷
溯源排查 精准截污处理
“针对尾厝国控断面水质不达标问题,我们采用拉网式摸底+‘溯源’排查的方式,找到污染源,进行全面整改,采取末端截流输送到污水厂处理。”德化县戴云水处理有限公司经理黄加文说,2022年10月以来,他们持续开展水质综合整治提升。
找根源。组织、邀请三峡集团、福建省环保设计院、华侨大学环科院等多个专业团队,对全县范围内涉水污染源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重点排查排放污染物与考核断面超标污染因子相关的排污单位和排污口,包括各小区、沿河排口、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及畜禽养殖等,深入开展尾厝上游水污染成因分析。“我县85%的人口集中在城关,污染负荷也相对集中,水质氨氮超标主要原因是城区污水管网收集不到位导致的生活污水污染。” 三峡环保集团工作人员分析道。我县实行“分段包干负责制”,将当前水质较差的支流、片区分段包干落实责任,各包片部门和乡镇组织人员开展“徒步溯源”,共摸排排污点700余处。
精准改。将排查出的排污口按污染程度进行梳理,优先解决片区、安置小区污水溢流、雨污混接、生活污水未接管问题,对雨污混排严重的排污口临时全部纳管,大幅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合理治。对工业污染、水土流失、畜禽养殖污染等进行常态化巡查执法监管,严查陶瓷企业偷排漏排行为,整治203家企业排污口;督促57家餐饮店配套建设油水分离设施;严格水土流失执法,发出整改通知书9份;排查整治上游畜禽养殖散养户334户。
坚决建。投入3100万元建设1.5万吨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据黄加文介绍,经过3个月“5+2”“白+黑”作业,该设施于2023年3月投入使用,高效处理因上游截污措施增加的污水量。
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加推进
截水沟浇筑
挖掘土方
在污水厂四期扩建工程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正在紧张有序地挖掘土方及外运,吊机正在运送水泥,工人们正在忙着浇筑截水沟。
“我们现有的污水厂日处理量6万吨,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污水处理的需求。今年3月,建设了1.5万吨的临时应急污水处理设施,解决了燃眉之急。”黄加文说,他们正在加速推进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该工程总投资5.58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浐溪、丁溪、缨溪和宝美溪20.1km截污管线;11.6km工业区分流管线,布置截流井92座,其中40座智能截流井、排口改造、穿越节点、施工措施等,线性调蓄有效容积2万立方米;污水厂四期扩建项目占地面积64亩,工程已进场施工,预计2024年底完工。
据悉,项目建成后,我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量可达11.5万吨,有效满足城市发展扩容污水处理需求,实现城区污水收集到位,经污水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确保尾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进一步改善城区水质,保持浐溪水清河畅,提升人居环境。
未来,我县将积极探索山区精准控污先进模式,通过改造、新建截流系统,新建调蓄池,污水厂升级扩容等,实现旱季污水不入河、雨季污染物受控制;同时,还将建立智慧水务平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动态,实现污染可控、管网优化和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此外,还将优化调度智能截流系统,可动态实现多种雨型下的最佳截流策略组合,确保多种冲击负荷下的污水厂持续稳定达标和应急管理。
德化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将加快推进系统流域治污,实现县域内统筹减排、扩大水环境容量、增加水生态空间,形成建立小流域合流制溢流污染处置的德化模式,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逐步向好,努力绘就瓷城幸福宜居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