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3月11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湖脚的春天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03-11  查看次数:334次  

◎ 郑那君

漫步冬季瓷城,却邂逅了整个村庄的春天。

此刻,绿色在阳光中发亮,爬藤的炮仗花已经满墙,临山而建傍水而居的乡村庭院,三三两两,风格不一,虽没有城市高楼的雍容华贵,却少了钢筋的冷冰。石块、竹子、木瓦,取材于天然的房子总让人有着温和质朴之悦,内心里单纯的欢喜犹如村庄中随处可寻的溪石和树木一样的真实。

此刻,山抱村庄,溪绕村庄。这个名叫山湖脚的自然村落,名不见经传,亦是初见,却在入眼瞬间让我幡然醒悟:真正的生活不一定非得去追求远方,也可在平淡朴实里感知四季芳华。眼前,在庭前置一张木桌几把椅子、一杯茶一本书、一把篾刀一团泥巴的,是位要把日子过得心满意足的年轻艺人。

他的院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观松瓷苑。驻足院前石阶,仿佛有风对耳呢喃,也仿佛松音于耳际轻鸣,时光的诗意似乎专为它量身而设。推门步入,旧时文人的净气与风雅幽漾满室,东方的调性在汩汩流出的意境里沙沙作响,想是沙石之乐,低头果见脚下溪石为砖,铺满地面。只是,石非常见的鹅卵石,而是黑色陶块与白色瓷块相互交织。白瓷石为底色,黑陶石拼成图案。正欲弯腰辨识,眼角余光却被案几上一款富有质感的杯子捉住,又是黑与白的经典交织,又是陶与瓷的美丽相携。他告诉我,杯子和庭院是他的得意之作,杯子是新创研发的,庭院也是新打造的,是找丁墘村租用的。丁墘是德化四大古瓷村之一,有着一千多年的陶瓷出口史。在庭院不远处,有一条向着高阳方向的长长石阶,乃当年把德化陶瓷送往外界的瓷帮古道。如今,古道边上的迎客松还在,古道却已失去了作用,但村里依旧用心做了修整,包括周边的环境。

他说,他是地地道道的丁墘村人。他的家离山湖脚不能算远,因了大城关发展战略拆迁安置在山湖脚对面的社区。山湖脚原是丁墘村最偏远也是经济最不发达的自然村落,如今因了乡村振兴列为“财政部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欣喜之余,更为感动的是政府的用心——他们摆脱了定向思维的束缚,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的建筑形态上创造了流动的生态循环,在城市喧嚣中创造了一个令人羡慕的世外桃源。

确实,眼望之处,山湖脚每一方寸之间都藏着一段诗意的草木叙事。他说喜欢这种“以窗为框、以景为画”的自然田园风光,窗内观月、庭中望月、村里赏月的日常,仿佛让他回到青瓦白墙、瓷声悠悠的儿时年代,而门口池塘鸭戏、四周农田绿植花蔬,让他的心中盛满万水千山。低头种菜或抬头看花,灯下创作或对月邀杯,在这种娴静悠然、天地开阔的胸襟气象里,打开的已不仅仅是他的艺术思维,更有一座村庄的风雅格调——天人共语、天人共生。如眼前,与宇宙浑然一体,活力涌动却从不肆意张扬的山湖脚。

曾几何时,我也在刻意追求和模仿风雅的生活,焚香、品茶、抚琴,也偶作诗句感慨下人生苦短,觉得只要不世俗不琐屑就是风雅。只是,当面对非实非虚非浓非淡在喧嚣中泰然自若的山湖脚,我更愿意相信人间的风雅,是一个人骨子里不将就也不刻意的生活态度,是自自然然而非故作姿态。也是在那会,我决定不再像往常那样,每到一地都要去探究它的历史和追问它的遗存。因为山湖脚不需要,山水才是它永不过时的意境;更因为山湖脚的春天已至,而它的春天自始至终,贯穿四季。

我相信,假以时日,它将芬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