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6月10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古今东西文化 融通丝路绽放异彩

新闻作者:许华森  发布时间:2024-06-10  查看次数:195次  

近日,一场名为“东方遇见西方——从马可波罗至今克罗地亚与亚洲文化、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克罗地亚研究院隆重举行,我县应邀参加。同期,“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万里行巡展”分别在克罗地亚、波黑塞族共和国成功举行。

德化瓷在克罗地亚展出.jpg

近年来,我县持续推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探索以创建海丝陶瓷创新试验区为抓手,组织企业到美国、马来西亚、德国、泰国等举办陶瓷推广展销活动,在新加坡、吉隆坡等地新设推广展示中心7家,并代表福建参加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会,系列举措力促“中国白·德化瓷”更好“做出来、摆出来、传出去。”


国际巡展中互鉴交流

郑清海创作的马可波罗塑像.JPG

“《马可波罗游记》中对德化瓷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强调了其质地的纯净和色泽的明亮。他对德化瓷的制作工艺表示赞叹,认为这种瓷器的制作技艺非常高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技艺。”日前,在“东方遇见西方——从马可波罗至今克罗地亚与亚洲文化、经济、贸易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表示,德化瓷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中世纪的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马可波罗,这位传奇的威尼斯商人,曾在13世纪踏足东方第一大港泉州的瓷产区德化,将德化瓷带回欧洲,使其成为当时贵族生活的象征。今年是马可波罗去世700周年,他的出生地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克罗地亚科尔丘拉市马可波罗中心博物馆研究员维科(Vicko)表示,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将德化瓷介绍给了世界,现在一组32件德化白瓷在马可波罗出生的房子三楼展出,让世人重温马可波罗与德化白瓷的情缘。

“德化白瓷与欧洲文化艺术交流历史悠久,对欧洲陶瓷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此次展览让我们及周边巴尔干半岛国家的观众了解德化瓷的当代艺术,今后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举办更多当代陶瓷艺术展。”近日,“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万里行巡展”又在波黑塞族共和国成功举行,波黑塞族共和国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萨利塔•威库维奇(Sarita Vukovi)说,德化瓷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象征。他们通过欣赏和收藏德化瓷,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瓷光玉韵——中国德化窑世界遗产文化万里行巡展”期间,德化窑遗产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建中作了多场“中国德化窑传统技艺传承”专题讲座,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德化瓷的文化起源、烧制技艺、文化传播以及技艺传承等方面的知识,让到场观众在欣赏中国白德化瓷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当代德化陶瓷艺术的魅力。

“得知有这场活动,我就根据马可波罗油画,设计他的塑像。这件陶瓷版马可波罗塑像眼神认真地凝视着手上的布袋木偶,一手用羽毛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笔记本上还雕有当时的帆船,旁边摆放着德化瓷瓶。以此形象来表达马可波罗与泉州的渊源。”参加此次活动的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清海说,当时构思清晰,作品半个月就烧制出来了。

值得一提的是,德化窑宋元展示馆及当代青年雕塑艺术大师郑清海、庄晓阳等向克罗地亚马可波罗中心博物馆、波黑塞族共和国当代艺术博物馆分别捐赠了32件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品,这些作品将成为博物馆藏品,并永久展出,见证马可波罗与德化瓷的深厚情谊。


马可波罗与德化瓷

圣马可大教堂收藏的马可波罗瓶(仿品)(1).jpg

在德化瓷的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特别引人注意——马可波罗瓷。

众所周知,马可波罗是700多年前游历欧亚大陆的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口述他的旅行经历,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传予后世。然而,他和德化瓷之间有什么联系?

1275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尼古拉、叔叔马菲奥来到元上都,向元朝皇帝忽必烈递交了罗马教皇的书信。由于他们是当时少有的欧洲来华使者,受到热情接待。此后马可波罗在中国生活了16年,当上了元朝使臣出使外国。1292年,他奉命护送阔阔真公主从泉州出发到波斯和亲,1294年完成出使任务后回到他的家乡。

马可波罗带回的中国物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瓷器,其中就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德化青白釉瓷,有一件德化窑青白釉小瓶,口径约5.8厘米,底径约6.3厘米,高约13.8厘米,瓶上有印纹蕉叶、卷草、缠枝、几何等四层装饰,底未施釉,现收藏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被称之为“马可波罗瓶”。事实上,德化瓷在宋代已经大量出口,《马可波罗游记》也记载了德化烧制白瓷的情况,其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磁器,既多且美”。

马可波罗带回欧洲的德化窑青白釉瓷瓶、粉盒、四系罐等与水下考古发现的南宋沉船“南海一号”出水及菲律宾元代遗址出土的同类型产品相似,三者对比,由此判断,“马可波罗瓷”的烧造年代为元代之前,是当时畅销的生活用品。

此外,明代还流行一种德化窑白瓷香薰炉,呈八角形,器身外壁饰“S”形耳四个,足跟相应附八个“S”形足,通体满饰锦地繁花纹,具有异域风情,应是定制的外销产品,后人亦称之为“马可波罗香薰炉”。

其实,无论是马可波罗瓶还是马可波罗香薰炉,“马可波罗”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实质反映了东西方从相互好奇到了解,再到文化、经济、贸易的交流,让德化瓷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航线上的使者。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将德化瓷介绍给了世界,此次德化瓷再次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起重温马可波罗带给世界的贡献,让中国白德化瓷在新时代再出发,走向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