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8月19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县探索有效模式,运用版权保护保障陶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法治护航“中国白”
新闻作者:黄琼芬 许华森 郑智得  发布时间:2024-08-19  查看次数:304次  

核心提示

5月中旬,县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服务保障“中国白·德化瓷”品牌的十项举措》。这是“世界陶瓷之都”德化打造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的又一有力举措。

为推动陶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立足陶瓷产业实际,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版权保护模式,以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为“世界瓷都”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德化作品版权登记呈“井喷式”增长。近三年日均登记近100件,累计登记27万件。

德化版权保护激发了陶瓷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了陶瓷产业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共赢发展,保障了全县10多万名陶瓷从业人员稳定的经济收入。

2004年,县政府被授予“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单位”称号;2010年,我县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立为全球第二个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2016年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保护奖,版权保护促进陶瓷产业发展的德化经验成为“中国方案”在全球推广;2022年,我县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获评中国创新百强县;2023年,我县《加强版权保护 护航陶瓷产业发展》被列入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

“世界瓷都·德化”勇立发展潮头,破浪而行(赖建明 摄).jpg

政府引导 版权保护成共识

在我县,版权保护蔚然成风,保护原创成为众多陶瓷企业和广大群众的自觉。

顺美集团,是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之一,生产的日用陶瓷、树脂等工艺品,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外国设计人员在顺美集团参与陶瓷设计.jpg

陶瓷作品《神话》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受到观众热捧。.jpg

“公司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每年投入的创新研发资金均在总产值3%以上,现有版权作品1500多件。”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介绍,公司还为40家配套协作中小型企业提供版权相关的培训及保护工作。

我县作为“世界陶瓷之都”,现有陶瓷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是全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陶瓷茶具和花盆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

在陶瓷行业,研发创新的投入一般占总成本的20%以上,市场占有率及利润率主要依靠产品的创新。但我县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普遍面临着市场大、易仿冒的现实困境,侵权主要表现在对外观设计的抄袭上。对更新迭代快速的陶瓷产品而言,知识产权保护滞后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由于陶瓷产业的特殊性,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推动企业创新研发,对推进整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县新闻出版广电局局长颜杰毅表示。

为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县立足陶瓷产业实际,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版权保护模式。

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林弋新在修坯。.jpg

“我县紧密结合县域实情和产业特点,加大扶持引导‘给政策’,公共服务平台和协会介入进行‘优服务’,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青少年教育普及等维度进行‘广覆盖’,让各方了解和参与版权保护工作,提升版权工作效能,助推版权从被动的保护阶段转入创造、运用和保护并重的新阶段。”颜杰毅介绍。

我县先后出台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15条、促进陶瓷产业健康稳定发展58条、打造白瓷艺术品牌10条等扶持政策,鼓励研发创新与版权登记,实现版权登记“由量向质”飞跃,着力培养了一批具有自主、持续创新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产品品牌。

为了推动版权保护工作,我县成立我省第一个县级版权协会,设立版权登记、咨询、调解、交易四个中心,持续开展版权免费登记、投诉维权、培训交流和版权交易工作。

此外,我县还在全省首创“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免费使用”模式,为企业在陶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提供电子数据取证、存证及出证服务。

建设陶瓷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个机构、一窗通办、个性化定制”为企业在专利、商标、版权等方面,提供咨询、登记、交易、维权、保护等系统化解决方案,让企业轻松上阵、专注研发,目前已有110家规上企业入驻。

政策扶持引导、完善服务平台,让德化版权工作快速发展,企业和群众版权保护意识形成自觉。

DSC_7389.jpg

2023年,我县作品版权登记达35445件。连续20多年作品版权登记位居全省各县(区、市)首位,2011年至2022年的11年间,登记的作品版权约占全省20%、泉州全市50%。

目前,我县拥有全国版权示范园区1个、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家、福建省版权示范园区2个、省级版权示范单位17家、市级版权保护重点企业25家、县级版权保护重点企业20家。


从严保护 多元共治解难题

“创新创作不容易,我以后不会再侵犯他人的智力成果了。”今年4月,县人民法院走进国际陶瓷艺术城,巡回审理了一起陶瓷著作权侵权案件,审理结束后,某陶瓷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如是说。

原来,2022年7月,某工艺品厂创作完成美术作品《春秋》,并向福建省版权局申请版权登记。后来,被告某陶瓷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在其生产车间生产并在市场上销售与原告的《春秋》极为相似的茶壶、茶杯。

原告某工艺品厂认为,被告某陶瓷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涉案美术作品的著作权,遂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某陶瓷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并销毁库存侵权产品的成品、半成品、花纸等,同时赔偿经济损失及为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10万元。

经过巡回庭审及德化县陶瓷行业政协委员履职解纷室的调解,在承办法官、政协委员、陶瓷同业公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最终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意向。

县法院法官到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与同学们将侵权陶瓷产品摔碎,警示大家尊重原创、抵制盗版。.jpg

“近年来,我县版权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侵权、源头侵权、协助侵权等非法行为,维权存在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难题,制约了版权保护高质量发展。”县新闻出版广电局版权股股长颜志强说。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我县以陶瓷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机制保障为切入点,以部门协同为着力点,以社会共治为发力点,努力在陶瓷版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上做足文章,多向发力、全面破解县级版权保护“困境”,统筹推进版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

司法保护是版权保护的重要一环。为此,县人民法院先后成立全省首个县级知识产权审判巡回法庭,在全省首推“1小时”诉前证据保全机制,探索和创新“一个月”简易程序审理、维权合理支出“全支持”、恶意侵权“惩罚性”赔偿、涉陶瓷审判工作联络室等多元纠纷化解机制,着力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全力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相比其他地方,德化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和保护力度都是很难得的。”曾一堂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祎堂表示。

曾祎堂曾设计开发了一款《牛气冲天》摆件,有客户前来洽谈,表示要下单六七千件,订单金额达100多万元,但在签合同前却失去踪影。意识到不对的曾祎堂经过走访调查,发现客户拿着自己的样品找到其他工厂下单仿制,侵犯了自己的著作权。

“一发现被侵权,我们立马找了律师,并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我们的作品设计开发出来就进行了版权登记。这个订单一开始是和我们洽谈的,因此订单数量金额都很清楚,通过司法维权,很快就制止了对方的侵权行为。从向法院递交材料到最后调解赔偿,仅20多天就解决了,非常快。”曾祎堂说。

“通过聚焦专业化审判,构建涉陶瓷纠纷全链条、一体化解纷机制,我县正逐步破解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等难题。”县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团队长徐晓璐表示。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县人民法院受理陶瓷知识产权案件338件,占同期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的17.49%;审结324件,平均结案时间下降42.99天,下降幅度52.66%;诉前证据保全44件,有效清点涉嫌侵权的成品、半成品、生产模具等28万余件;调判额支持率从13.38%上升到22.04%。


推动创新 产业发展再提级

近日,记者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明贵的陶瓷展厅,探访我县陶瓷创新创造发展之路。

张明贵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悲欣交集》。只见弘一法师身着单薄僧衣,双手捻珠,正襟危坐于岩石之上,一脸悲欣交集之神情。“这件作品,以块面代替传统的线条,以粗糙的肌理代替传统的光滑,通过别致的造型、新颖的手法,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陶知然陶瓷文创公司创始人兼艺术总监张明贵说。

在张明贵看来,县委县政府加大力度打击侵权、保护原创,这几年不仅是日用陶瓷、工艺陶瓷注重创新,“大师瓷”也在不断创新,推动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创作手法的融合与碰撞。

“版权保护,促进了企业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在4月17日的全省“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版权宣传周活动中,县领导介绍德化版权保护经验时这样表示。

自1999年运用版权保护我县陶瓷产业以来,我县作品版权登记呈“井喷式”增长,近三年日均登记近100件,累计登记27万件。

“版权保护让企业更加重视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推动陶瓷技艺传承创新,逐步扭转了我县陶瓷生产由‘来样加工’到‘产品主动输出’的局面。”颜志强说,在版权保护的护航下,我县陶瓷产业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走进大大小小的瓷器展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陶瓷产品总是让人目不暇接、惊叹连连。在同鑫陶瓷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各类陶瓷工艺花盆、多肉花盆令人眼前一亮。

“这些都是我们自主设计的产品。公司以‘全球花盆产业链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愿景,专耕花盆这一细分领域,获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同鑫陶瓷有限公司苏小燕告诉记者。

在花盆这一细分领域闯出一片天,背后靠的是自主知识产权的支撑。数据显示,同鑫陶瓷创新产品已分别在国内外申请授权的专利79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61项,国内注册商标4项、马德里商标2项,版权作品700多件。

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背景下,我县陶瓷产品坚持推陈出新,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3年,我县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达577亿元,增长14.9%,白瓷产业集群被列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全省唯一县城列入全国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首批试点。

“我县版权保护的高质量发展,激发了陶瓷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了陶瓷产业迅猛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共赢发展。”颜杰毅表示。

由于陶瓷版权得到有效保护,激发了陶瓷企业的创新创造活力,稳定了10多万名陶瓷从业人员的经济收入。

去年,我县启动“中国白·德化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根据计划,2023—2027年,我县将深入实施“陶瓷+”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陶瓷产业集群到2027年打造成为千亿产业集群。我县陶瓷产业要实现能级跃升,必然对知识产权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解决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是接下来我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必答题。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提升陶瓷版权保护经验,以申报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抓手,持续激发和保护企业创新创造热情,助力2027年打造陶瓷千亿产业集群。”颜杰毅表示。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