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8月26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凝聚生态合力 绽放生命光彩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26  查看次数:355次  

8月18日-21日,第十三届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暨第九届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年会在我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近150名院校(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活动,对新形势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拓宽两岸学术交流途径。

image.png

本届研讨会暨学术年会以“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为主题,对物种保护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就闽台之间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交流与合作展开了深入研讨。

“我2002年开始到戴云山研究,发现这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93.4%,目前已经调查到超过4000种的物种,是很多孑遗植物的避难所,也是模式标本产地之一,还有很多物种有待科学家去发现。保护区在涵养水源、气候调节方面的意义也很大,宜重点加强保护、宣传、科研与自然教育方面的工作。”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说。

研讨会暨学术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世荣与台湾大学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前副院长王亚男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森林生物多样性 与气候变迁、森林疗愈》的主旨报告;华东六省一市及台湾专家学者进行研讨交流,如厦门大学李振基教授作了《福建省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以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台湾中兴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陈建华教授作了《同种细菌在不同时期的多样性运用》交流发言等。

“台湾跟福建的生态环境其实是非常的类似,台湾有很多的生物的物种和生态的环境,就是由中国大陆的东南沿岸这边起源来的,所以在同源同种的演化历程上面是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共同探讨的。尤其是在德化这边举行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研讨会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觉得在这么多年的经验下来,在学术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廖培均说。

本届研讨会暨学术年会有近30名台湾代表参加。据了解,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自2009年起,按照 “两岸轮流举办”“一届一主题”持续常态化地运作至今,已举办十三届。每届的主题虽不一样,主旨和核心始终不变,都是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的研究交流为载体,不断推进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保护。

戴云山脉与台湾山脉遥相呼应,在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动植物区系特征、动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布等许多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本次会议聚焦“物种保护”,紧扣生态保护事业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推动海峡两岸在物种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闽中屋脊”戴云山绵延德化县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高等植物2258种,脊椎动物432种,昆虫1796种,大型真菌136种,为我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不断上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正成为越来越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繁衍之地。据2023年6月启动开展的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中期报告,调查新增植物75种、鸟类28种、鱼类12种、两栖爬行类2种、昆虫类147种、大型真菌42种,共计306个保护区新记录物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中国大陆新记录2种,福建新记录13种。借助研讨会、学术年会平台,今后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在对金斑喙凤蝶生活史研究的基础上,计划通过与海峡两岸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金斑喙凤蝶全基因组测序、人工繁育、栖息地植被光谱特征研究、天敌动物研究等项目,让越来越多人知晓、了解金斑喙凤蝶的珍贵存在。

会议期间还组织与会代表、专家学者、专业人士考察戴云山生态博物馆、太平宫窑文化园、瓷艺城、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地——九仙山(观察和研究金斑喙凤蝶的主阵地),亲身感受德化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了解德化窑古法烧制技艺,感受非遗技艺的艺术魅力,蓬勃发展的陶瓷产业和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