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镇曾是南北商旅聚集的重要交通要道,旧时的繁荣景象在赤水古街上得以展现。然而,随着我县“大城关”战略的推进,这个距离县城26公里的边远乡镇逐渐冷清。
作为传统村落,如何让这里重焕生机和活力?近年来,该镇围绕闽台融合发展,积极邀请台湾团队入驻,委托台湾专业团队开展陪护式服务,通过一系列闽台合作项目,在保留赤水镇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注入创新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赤水古镇焕发新活力(赤水镇政府供图)
赤水古街修复
承载时光记忆
吊脚楼是赤水老街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曾经到过赤水的人,都会对这些南方吊脚楼留下深刻印象。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赤水镇不仅加强了污水垃圾治理和镇区杆线整治,还着力于保存老街的历史记忆。台湾团队通过增添吊脚楼的视觉元素、拆除围墙、恢复吊脚楼的传统生活样态等方式,对老街建筑进行了修复改造。
修复改造后的吊脚楼(赤水镇政府供图)
更为创新的是,台湾团队结合赤水吊脚楼的独特建筑特点,在吊脚楼底层推广发酵床养鸡技术。这项技术利用微生物发酵原理,将鸡粪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使每一栋吊脚楼的底层都变成了生态小农场乐园。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台湾团队多次实地走访村民,征求意见建议,确保方案的实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认同。同时,还邀请台湾成功大学的专家分享经验,进行专业指导。
居民老有所乐
打造休闲空间
赤水镇的大部分居民为老年人,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与同伴一起在旧粮站的悠闲时光。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台湾团队将旧粮站改造成了一个长者娱乐空间,提供娱乐项目、餐饮服务等。
在此基础上,台湾团队还利用赤水镇的福尧基金、商会补助、联谊会补助以及锦水殿香火等资金资源,利用闲置空间打造长者食堂,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餐食服务,未来将逐步推动社区失能老人的送餐服务。
此外,在三类农房的改造过程中,赤水镇特别关注适老化空间的打造。由于镇内老龄化现象严重,针对老年人居住的农房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增设了无障碍设施、改良了照明系统,并配备了紧急呼叫设备,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老人的居住安全性和生活品质。
让资产变资本
激活产业活力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为此,赤水镇积极挖掘当地资源,利用靠近九仙山景区的地理优势,将“人气”转化为“财气”。镇内项目如蜗旅露营、渔乐园等不断提升体验,同时通过“新村民工作室”挖掘永嘉舞狮、苏岭蚌精舞等传统文化,开展“一村一节”民俗活动,提升富硒文化馆的文化氛围,并将闲置空间改造成文创产业基地,促进文创产品的销售。
此外,赤水镇积极利用高山农产品集散中心的冷链仓储保鲜库,满足我县居民对蔬菜和水果的储存需求。镇里还充分利用仓库外的空地,开展农产品深加工,不仅延长了产品的保鲜时间,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赤水镇计划利用青梅酒社项目带动村民种植青梅树和酿造米酒,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同时为老街居民提供更便利和卫生的贩售方式,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将街道中心闲置空间打造成具有吊脚楼特色的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