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5年01月20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续写丝路瓷韵华章 领航国际瓷艺征程

新闻作者:许华森  发布时间:2025-01-20  查看次数:46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共同会见出席中意文化合作机制大会和中意大学校长对话会的双方代表时指出:“马可·波罗打开了西方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一代代使者接续谱写两国友好篇章,树立了世界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典范。”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就对德化窑有所记载,其在700多年前照亮了德化陶瓷走向世界的历史长河。如今,我县沿着先辈的足迹,以瓷为媒,开拓创新,让那段辉煌的历史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与魅力。

马可.波罗罐.jpg

以瓷为笔

雕琢传奇之旅


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艺术的执着,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陈建评精心雕琢了一件马可·波罗陶瓷塑像。身着意大利传统服饰的马可·波罗,右手握着鸡毛笔,左手拿着书本,神情严肃且认真,其边走边看边记录的游历状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从神情的刻画到衣纹的处理,展现出德化瓷塑精湛的工艺水准。这件作品不仅是对马可·波罗的纪念,更是德化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承载着千年瓷都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在设计制作这件马可·波罗作品的时候,我内心还比较没底的,因为西方雕塑从它的结构,衣纹的处理跟德化传统陶瓷衣纹、人体的结构处理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这方面就得找很多相关的资料来参照来对比。”陈建评说。

早在数百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就在游记中提到:“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磁(瓷)器,既多且美”,并且在回欧洲时带走了一些德化瓷,其中一件“德化窑青白釉四系罐”,也是后人口中的“马可·波罗罐”,珍藏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也成为德化瓷与欧洲文化交流的珍贵见证。

“那些瓷器为何后来把它命名为‘马可·波罗瓶’‘马可·波罗罐’?欧洲人对德化青白瓷的认识,就是从马可·波罗把这批瓷器带回到欧洲开始,所以后人就把这批瓷器,像这种瓶子就叫它‘马可·波罗瓶’,还有那个四系罐就叫‘马可·波罗罐’。”县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解释说。

马可·波罗游记为欧洲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瓷器的大门,而德化陶瓷也以其“既多且美”的特质,迅速征服了西方市场,成为欧洲贵族们竞相追逐的奢侈品。

马可.波罗瓶.jpg

乘势而上

拓展国际版图


以马可·波罗为榜样,更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不断涌现,他们连接着不同民族和文化,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理解。近日,两名意大利学者怀着对古老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与敬意,来到我县重寻马可·波罗足迹,探索和感受德化瓷的深厚底蕴。

“马可·波罗在他书中描述瓷器是十分珍贵,十分优雅的,我在威尼斯的博物馆看到德化陶瓷。后来跟随马可·波罗的足迹来到德化,给自己做了个花瓶,这是一个很特别的经历,我建议每个人都可以来到这,在德化去尝试制作瓷器。”意大利学者马西莫·安德烈奥利(Massimo Andreoli)说。

“我们都知道德化的瓷器是一级水平,欧洲也都热爱陶瓷,所以看到这些藏品以及它们在数百年间如何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意大利学者罗贵辞(Guicciardo Sassoli de' Bianchi)深有体会。

如今,我县在传承历史荣耀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进取,持续加强对外出口贸易,不断提升德化陶瓷的国际影响力。

凭借着先进的生产技术、创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卓越的产品质量,德化陶瓷在全球陶瓷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德化陶瓷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知名展会,与世界各地的客商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德化瓷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文化输出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我县在2023年启动“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以德化白瓷为代表的展览,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近年来,我县通过在数字设计品牌化、生产数字化等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深度融合,德化陶瓷产业也在向高端化、国际化发展。”县工信商务局局长赖诗坛说。

回顾历史,马可·波罗将德化陶瓷的美名传播到了遥远的西方,吸引了大量国际友人前来探秘德化陶瓷文化,助力德化陶瓷产业国际化发展。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县以瓷为媒,以马可·波罗为文化纽带,连接起了过去与未来。700年后的今天,我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继续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把德化陶瓷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续写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篇章。

马可·波罗陶瓷塑像.jpg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