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5年02月10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瓷都匠心塑圣贤 朱子风骨永流传

新闻作者:吴有森  发布时间:2025-02-10  查看次数:81次  

071C354E2D2C8A7101D408E827AFFA26.jpg

走进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郑志德工作室的展厅,这件《朱熹》雕塑作品静静地伫立着,仿佛穿越近千年时光,将南宋理学大家的风骨呈现在观众面前。作品高约40厘米,采用德化特有的“中国白”瓷泥精心塑造,通体洁白如玉,温润细腻,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作品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创作切入点,采用白瓷的细腻表现和泥性自然呈现的手法表现朱熹为选址创立书院而奔波穿行于山林之间的形象。只见朱熹身着宽袍大袖,头戴儒巾,面容清癯,目光深邃,右手轻抚书卷,左手拄着竹子做的拐杖。人物神态庄重肃穆,却又透着几分慈祥,将朱熹作为一代宗师的学识渊博和诲人不倦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品细节处理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衣纹褶皱自然流畅,仿佛随风轻拂;面部表情细腻传神,连胡须都根根分明,栩栩如生;手中的书卷纹理清晰,仿佛可以翻阅。整件作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充分展现了德化陶瓷“白如雪、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以及郑志德大师高超的陶瓷雕塑技艺。

谈及创作灵感,郑志德大师坦言,朱熹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其创立的朱子理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一直希望能够通过陶瓷艺术的形式,将朱熹的形象和精神内涵表现出来,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创作这件作品,郑志德大师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深入研究朱熹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在创作过程中,他反复推敲,精益求精,力求将朱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融入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中。

BE5A9E5D3B67F93C9AA4653C079BD3BF.jpg

“我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朱熹,了解朱子理学,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郑志德大师说。近年来,郑志德大师积极探索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了解现代技术对传统技艺的影响,探索数字技术在传统瓷塑中的运用,尝试具有时代风貌的传统瓷塑。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德化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希望在扎实的学习中传承,在包容和展望中创新,为德化陶瓷持续焕发生机和活力寻找一种可能。”郑志德大师说。

郑志德大师的《朱熹》陶瓷雕塑作品,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文化瑰宝。它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展现了德化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相信在郑志德大师等一批优秀陶瓷艺术家的努力下,德化陶瓷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