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5年04月1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制造”到“创造”——德化陶瓷的转型之路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14  查看次数:82次  

本报讯(记者 林婉清)4月8日至9日,第五期陶艺高级研讨班在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举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长聘教授、德化当代陶瓷艺术研究所所长白明到场授课。白明以《现代陶艺与设计思潮对陶瓷产业的影响》《艺术的场域之道》为主题,从全球视野出发,剖析当代陶艺与产业转型的深层联系,探讨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设计思潮碰撞融合,为德化陶瓷的国际化、品牌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白明特别提到:“过去在德化看到其他产区的产品,如今在全国各陶瓷产区都能见到德化作品,这是质的飞跃。”,这一现象标志着德化已跻身全国陶瓷产业第一梯队。他指出,德化陶瓷产业十年间实现了从传统的“来料加工”到蜕变为具有“原创设计”的陶瓷创新高地,作品不断呈现出新时代特征;德化陶瓷工艺师们既重视传统技艺传承,又积极拥抱创新,在材料、工艺、设计等方面快速跟上时代需求,实现了从“复制传统”到“创新设计”的思维转变。

白明特别以巴黎奥运会特许商品“凯旋尊”为例,阐述了德化陶瓷的工艺创新突破。该作品融合中法元素,以巴黎凯旋门为设计灵感,极简的造型设计背后隐藏着极高的工艺难度,“为解决陶瓷收缩变形问题,德化厂家创新采用侧烧工艺和负形正形结合烧制法,经过数十次试验才取得成功。”白明强调,德化企业愿意为设计师理念投入巨大成本进行工艺攻关的态度尤为可贵,正是这种以设计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工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德化成为高端艺术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也为未来更多艺术创新提供了可能。

“德化陶瓷已形成传统与创新并重的发展格局,其产品正从实用器皿向高端艺术品领域拓展,成为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白明认为,德化陶瓷在材料研发、工艺革新和设计创新上仍有提升空间,但当前展现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开放思维,已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种“工匠精神+创新意识”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是德化陶瓷走向更广阔国际舞台的核心竞争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