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的调解真管用!昨天才反映欠薪,今天钱就到账了,孩子学费终于有着落了!”鹏祥工业园区陶瓷厂工人老李握着社区书记的手,眼眶泛红。日前,由吉祥社区、县司法局、鹏祥工业园辖区企业联合开展的“三区联创·法治同行”主题活动,赢得居民和企业主交口称赞。这场以“社—园—企—政”四方共建为纽带的创新实践,通过精准聚焦“法治护航、就业搭桥、关怀暖心”三大领域,让“联创”的种子在基层沃土生根发芽,结出惠及民生与发展的丰硕果实。
法治协同筑基石
激活共建 “一池春水”
近日,吉祥社区接到紧急求助:鹏祥工业园区某小型陶瓷厂三名工人焦急反映,已被拖欠两月工资,家中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等着钱用。社区立即启动“企业法治服务队”机制,先向驻队律师咨询劳动法规,明确欠薪属违法行为;随即约谈企业负责人陈先生,出示工人工资明细与劳动合同,严肃告知法律责任。
面对法律条文与社区调解的双重压力,陈先生当场承诺三日内结清欠款。次日,三名工人便收到转账短信,其中一位工人激动地说:“本来以为要打官司拖很久,没想到社区一天就帮我们解决了!”
法治是发展的稳定器。浔中镇吉祥社区联合县司法局、鹏祥工业园区企业,共同组建“企业法治服务队”,建立常态化机制,定期邀请专业律师团队下沉社区与园区一线。服务队不仅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劳资纠纷调解、合规经营指导等专业服务,更将触角延伸至居民日常,聚焦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消费维权、老年人权益保障等高频民生法律痛点。通过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与高效调解,该服务队累计成功化解各类法律难题40余件,发放普法宣传资料3000余份,有效构建起“专业服务+精准普法”的坚实法治屏障,为区域和谐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就业搭桥畅渠道
织密民产居“幸福网络”
家住吉祥社区的林女士曾因独自照料残疾儿子而陷入困境——为全天候陪伴孩子辞去工作后,家庭重担全落在丈夫一人肩上。尽管社区已为孩子申请了低保,生活压力依然沉重,拖欠物业费成了她最无奈的“抗争”。
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此情况后,通过走访建立了居民技能档案,精准对接需求。考虑到林女士需要随时回家照看孩子,社区的“零工驿站”为她匹配了鹏祥花园小区物业的保洁岗位,工作时间灵活可调。如今,林女士每月有了稳定收入。她常说:“这份工作像一束光,既照亮了家里的账本,更暖透了我的心。”
如何破解园区企业“用工难”“服务弱”与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吉祥社区巧妙架起就业“金桥”。依托社区“零工驿站”与园区“人才服务窗口”,精心打造“线上岗位超市+线下专场招聘+定向技能培训”的全链条闭环服务体系。社区联合鹏祥工业园区23家优质企业,成功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利用“零工驿站”高效对接企业用工需求与居民灵活就业意愿;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密集发布岗位信息,并针对性地举办技能培训专场。截至目前,已成功为15余家企业精准匹配100余个岗位需求,并通过技能赋能,助力56名居民实现“家门口”高质量就业,有力缓解了企业季节性“用工荒”,更让居民稳稳托起“幸福饭碗”。
关怀暖心显温暖
托起民生“幸福底线”
暑假一到,在鹏祥工业园某电子厂工作的双职工陈师傅夫妇就犯了难——孩子独自在家无人看管,既不安全也荒废时间。吉祥社区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开办的“爱心托管班”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他们的儿子小杰在托管班不仅完成了暑假作业,还迷上了科学实验课和陶瓷非遗体验。
“三区联创”的温度,体现在对“一老一小一困”的细致关怀中。面对暑假企业职工子女“看护难”的普遍痛点,吉祥社区迅速行动,联合8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依托“党建+”邻里中心阵地,开设“爱心托管班”,精心设计“基础托管+特色课程”模式;除课业辅导外,更融入科学实验、体育健身、法律启蒙、手工创意、陶瓷非遗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安全、充实、快乐的氛围中增长见识、培养兴趣。与此同时,联创的温暖之光也照亮了困难群众的生活。吉祥社区携手辖区18家企业代表,定期开展帮扶慰问活动,将关怀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累计已为43户困难家庭送去急需的生活物资,并积极链接资源,成功帮助5名困难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确保“三区联创”的温情暖流润泽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从专业法治服务到精准就业帮扶,从守护“朝阳”到情系“夕阳”,浔中镇“三区联创”模式,以社区为纽带,以园区为平台,以企业为支撑,将社区的精细服务之“温”、企业的资源力量之“力”与园区的高效运转之“速”,创新性地拧成一股协同发展的强劲合力。这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难题共解、成果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范式,不仅精准激活了服务民生的“末梢神经”,更在实践中谱写了一曲德化县城乡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