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嬷家公司员工正进行产品质检
工人在采摘茶果
满山的油茶树生机勃勃
在我县的青山绿水间,一场由“一滴油”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蓬勃生长。浔中镇阿嬷家健康科技股份公司(简称“阿嬷家”)以跨村联建为支点,通过“企业党组织+村党组织+农户”的联建共建机制,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等难题,实现了传统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和价值跃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
激活动能
荒山结出“黄金果”
昔日浔中镇石山村,荒山野岭遍布,杂草丛生,村民们常感慨“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清贫日子”。
转折发生在阿嬷家与浔中镇党委的“牵手”时刻。浔中镇党委依托阿嬷家党支部,将产业链上下游党组织进行系统整合,建立“党建联席会”制度,定期召集各方代表共商产业难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公司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多支党员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共建共享技术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13场次,培训农户200余人次,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6%,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人均增收3000至5000元。在强有力的党建引领下,昔日的荒山如今已披上绿装、结出“金果”,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阿嬷家先后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粮油乡村振兴先锋企业”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打破壁垒
联建共筑“致富链”
“一村富不够,村村富才是真的富。”阿嬷家党支部书记郑婉秋深知,产业规模化发展必须打破行政村域界限。
公司党支部主动伸出橄榄枝,与浔中镇石山村、赤水镇吉岭村等7个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互补的村庄达成深度合作,构建起“公司+多村+合作社+农户”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各村党支部与公司党支部拧成一股绳,共同规划标准化种植基地,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承诺保底价收购鲜果,彻底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后顾之忧。
在阿嬷家产业链“大党委”的统筹引领下,协同效应迅速显现。其中,吉岭村在联建机制推动下,该村的油茶种植面积从最初的1000余亩,迅猛扩张至3000余亩。整个联建区域的油茶种植总面积达到1.02万亩,年产出高品质茶油100余吨,年产值突破8000万元大关。产业链条延伸到哪里,就业岗位就创造到哪里。公司加工厂、物流中心以及不断扩大的种植基地,每年为周边村庄提供超过3000个灵活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稳定增收,带动农户人均年增收达到1.5万元。曾经的“单打独斗”变成了“抱团共赢”,“跨村联建”真正织就了一条惠及千家的“致富链”。
提升价值
小油茶撬动“大市场”
阿嬷家坚持创新驱动,着力构建“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小油茶融入大市场。
通过创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阿嬷家联合200多户农民建立紧密型生产基地,带动5个专业合作社协同发展。依托合作社平台,公司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与片仔癀等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2024年,双方联合研发的茶籽油系列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200万元,带动整体产值增长27%,充分彰显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链融合的强大驱动力,使“小油茶”真正撬动了广阔的“大市场”。
展望未来,阿嬷家油茶产业创新的脚步不会停歇。公司将继续深耕“村企共建”模式,进一步扩大“跨村联建”的辐射范围,吸引更多村庄加入“共富链”,推动油茶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高附加值化方向加速发展。同时,阿嬷家正积极探索“产业+”的融合新业态:规划建设集油茶种植观光、传统榨油工艺体验、茶油美食品鉴、森林康养于一体的“油茶生态文化园”,打造“产业+文旅”新名片;深化茶油在保健、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拓展“产业+康养”新赛道。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效益,阿嬷家致力于让这古老的国油,持续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澎湃而持久的绿色动力。一幅以“跨村联建”为笔、以油茶产业为墨的共富新画卷,正在德化的山水间徐徐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