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1月25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努力办好瓷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闻作者:林婉清 林小龙 周锦辉   发布时间:2021-02-08  查看次数:11303次  

近年来,由于人口流动、城镇化进程加快,95%的中小学生聚集在城区,导致城区学位容量不足的问题突出。如何破题?我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以旧城改造“能扩尽扩”和新区建设“能建先建”的原则,实施教育扩容工程,做好“学有所教”答卷:

“十三五”期间,我县投入15亿元推进32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学位1.6万余个,其中新增幼儿园学位3540个、小学学位10000个、初中学位2400个、高中学位900个;全县46所学校完成“全面改薄”计划……亮眼的数字背后,是我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教育强县”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的显著成效。

德化二中丁墘校区全景(林少强 供图).jpg

德化二中丁墘校区全景(林少强 供图)


学位短板加速补齐

1月18日,位于新寨片区的新寨小学、幼儿园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挥舞挖斗,数十辆工程车不停地向外运送土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土石方开挖、边坡支护及教学楼主体建设。”新寨小学、幼儿园项目负责人罗贞艺介绍,该项目是“十三五”教育重点项目之一,占地面积约87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多平方米,包含4栋教学用房和400米操场等配套设施,小学计划设置48个班级,预计可容纳学生2160人;幼儿园将设置12个班级,可容纳幼儿400人。目前3号楼已完成室内外装修,2号楼B段主体封顶、A段基础开始施工,1号楼B段将于近期封顶,整体项目预计2022年春季完工。

据罗贞艺介绍,新寨小学已正式命名为德化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2018年正式纳入全县划片招生范围,目前共有10个班520多名学生寄读于尚思小学和县教师进修学校。新项目建成后,将是我县校园面积最大的小学,能有效解决新寨片区周边群众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难问题,同时有助于消除城区学校“大校额、大班额”现象。

记者从县教育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县新、改、扩建32个教育项目,除霞田中小学、幼儿园3个项目正抓紧前期准备工作和新寨小学、幼儿园2个项目正主体建设中,已竣工27个,全部投用后可新增校舍面积30多万平方米、学位2万多个。

DSC_9739.jpg

新寨小学、幼儿园项目施工现场


校舍设施再上新台阶

去年秋季开学,新建的德化二中丁墘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开阔的校园、气派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走进该校区,优越的教学环境令人印象深刻。

始创于1925年德化二中,是一所老牌中学,原校址位于上涌镇,几经停办、复办。2015年,德化二中提出实行“一校两区”办学格局,保留原有的上涌校区,筹备建设丁墘校区。据介绍,该校区占地76亩,总建筑面积2.85万平方米,建设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配套400米塑胶运动场,整个校园富有层次感。

2018年9月丁墘校区开始招生,至目前共有初中30个班级,高中18个班级,在校学生2293名,是我县三所完全中学之一。“初中的招生对象除了丁墘村、大洋社区等居民,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德化二中校长林维海说,“现在初中在校生1302名,有1295名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占了97.4%。”

德化六中是位于老城区的一所初中校,原先受校园面积的影响,办学条件简陋,只有两栋教学楼,运动场地更是有限。“以前没有操场,体育课只能见缝插针,找个空地就上,跑步沿着两栋教学楼绕圈跑。”德化六中总务处主任陈志鹏说,这些都是制约德化六中发展的瓶颈。    2017年9月,德化六中扩建工程动工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21余亩,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综合楼建筑面积约1.12万平方米,地下室约1.38万平方米;建设1栋教学综合楼、300米环形跑道操场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工程,可增加学位300多个。据陈志鹏介绍,新建的教学综合楼包含1000多平方米的室内篮球馆,一整层的图书馆以及心理咨询室、舞蹈室等多功能室。

该项目的建成既可改善德化六中的办学条件,提升德化六中的教育教学水平,亦能满足我县“大城关”发展战略的需求和促进德化城乡教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目前正在进行室外配套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春季可全部完工,投入使用。


浔中中心小学学生进行刻纸创作.jpg

浔中中心小学学生进行刻纸创作


队伍活力不断增强

日前,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共同体培育基地在德化一中鹏祥分校成立,并举行全县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据了解,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组建“教、研、训”一体的体育教师共同体,发挥成员在共同体内相互支持、共享经验、共同学习的作用,实现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这个平台,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相信我们在追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更加美好的教育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城东实验小学体育教师陈巧斌如是说。

记者从教育局获悉,我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在编教师3356人,近年来,我县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管理,不断增强教师队伍活力。

其中包括:加大新教师常态招聘力度,五年来共引进新教师693人,其中正式教师305人、编外教师333人、外县调入55人;实施新时代教师素养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每年举办师资核心培训10个班次以上。

去年8月份,我县还启动实施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实现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据介绍,三中初中部、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盖德中学、三班中学、雷峰中学、葛坑中学等7所学校完成改革,推动初中、小学优质校教师向新办校、薄弱校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

浔中中心小学学生练习南音.jpg

浔中中心小学学生练习南音



做有质量的德育

1月18日,在浔中中心小学“云逸”刻纸苑,数十名学生分桌围坐一起,手握小巧锐利的雕刀,细心地刻制图案;相距不远的“瓷韵”南音教室里,传出一阵阵优美和缓,委婉深情的古乐声,悠悠扬扬,沁人心脾……

经常到浔中中心小学的人就知道,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此出现。据浔中中心小学副校长寇文贵介绍,“闽南文化”是他们学校的办学特色,2006年起,学校就成立“瓷韵”南音艺术团,二年段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南音课程,通过大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南音的认识;每周开展两节的南音兴趣小组活动,通过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唱及表演能力。“每年学习南音的学生人数近600名。”寇文贵说。该校还在传承“泉州南音”的基础上,又将刻纸、楹联、陶艺、灯谜等闽南文化艺术引进课堂,全方位铺开“闽南文化大观园”建设。

见微知著,这得益于我县近年来开展的“立德树人,做有质量的德育”活动,全范围实施陶瓷文化、闽南文化、国学经典等“三进校园”工程和悦读教育、坚持运动、喜爱艺术、学会自理等“四项教育”,建立健全德育“六育人”(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协同)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年来,我县新增全国中小学国防特色教育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30多所。


DSC_1615.jpg

尚思小学的学生在陶艺课上做泥塑


学前教育普惠优质

日前,德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骨干教师到亿加育涵幼儿园开展公、民办幼儿园帮扶活动,对亿加育涵幼儿园即将举办的开放活动展开交流讨论。据悉,该园与民办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已有6年的历史。除了亿加育涵幼儿园,二实幼还长期与浔中第三中心幼儿园、贝恩幼儿园等民办幼儿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这是我县学前教育抓普惠优质的缩影。

记者获悉,目前我县在园幼儿达到20147人,其中公办园11194人,民办园8589人,附设幼儿班364人。如何才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学前教育共同体是实现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2013年起,我县就率先在全省探索公民办幼儿园“1+3”结对帮扶管理机制,即由1所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3所民办幼儿园、村办幼儿园,在提升规范管理水平、攻克相关薄弱项目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促进交流共享,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目前,我县幼儿园划分为16个片区,由16所公办幼儿园结对帮扶41所持证民办幼儿园、10所村办幼儿园,通过上挂下派、跟班学习、送培送教下园、观摩研讨、师徒结对等形式,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学习、携手并进。迄今,我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6.02%。

在帮扶的同时,我县出台激励机制激发民办园“造血”的积极性。我县规定,对创办3年以上且通过省、市、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标准的新建园,县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对评上省、市、县级示范园的优质民办园,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至今,我县已有22所公办园和14所民办园获评各级示范园,目前共有省示范园3所、市示范园3所和县示范园30所,示范园在园幼儿比例达72.42%;入选省保教改革建设幼儿园7所。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