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1年03月29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母亲

新闻作者:郑梦如  发布时间:2021-03-29  查看次数:1109次  

◎郑梦如

母亲90岁离开我们,迄今近十年了,我不时怀念她。

母亲不识字,不是老师不能教我们识字,但她确实又是老师,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去读书生活工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时候,母亲整天坐在小巷楼下窗前“嗒嗒嗒”踩着缝纫机给人家做衣服。看我们放学回家,从不问我们学习成绩,而是分配我们干活——叫哥哥去浇菜,喊姐姐去洗衣服,要我去挖蚯蚓钓青蛙喂鸡鸭……假日里,总是叫我们割山芒、挖树头、捡稻穗、拾煤渣等,从不让我们在家里闲着。唯有吃完晚饭,问我们作业做好没有。若做好,叫我们看课外书。九点多,就叫我们休息。有时我们想再多看一会儿书,她走过来,吹灭煤油灯,我们不得不脱掉衣服上床睡觉。一到星期六日晚上,邻居伙伴们来喊我们捉迷藏,母亲自然会放我们出去玩,但规定一条:九点半前准时回家。倘若没有准时到家,以后你别想出门玩耍了。那时没有手表,我经常玩了一阵子,就跑到巷口药店门口看时钟。当时村子常年驻军,经常放电影,母亲也让我们去看,但看完要立即回家。一次看完电影还早,我到一个同学家里看了一阵子小人书。回到家里门锁着,我喊,母亲不开门,问我为什么这么迟?我只好如实招供。母亲说:“你想一下,孩子没有回家,当母亲的心里急不急?”

说也怪,尽管放养,我们学习却很好,而且很少生病,没有近视。记得两个哥哥考上大学,邻居们羡慕不已,问母亲教子秘诀。母亲笑着说:孩子要学习,劳动也是学习,劳逸结合身体好,懂得吃苦,懂得珍惜。

不久,文革爆发了,看读书无望,父亲叫我去学做木匠。不久,我们全家回乡插队落户,我农忙种地,农闲做工,晚上教夜校,过上“半农半艺半教”的生活。但母亲却常感叹:“按理说,你不是种地做木匠的人……”一天出工,小学校长拦住我,问我想不想当民办教师,每月工资是16元。我才读初二,每和人家说话呈害羞状又有点口吃,工资又那么低。我回家告诉母亲,她沉思一下,用自信而商量的目光看着我,说道:你读书很好,本是上大学的料,教书是没有问题的;多和人家谈话交流,口吃就会消失的……“会种田的人多,能当老师的人少,做木匠终老还是木匠。教师是教人识字,为乡里培养人才,是一种善行,我看要去!”于是,我成为了一个“半是主人半是客,也藏耕耜也藏书”的民办教师了。

记得,母亲去无锡带半年孙子回来的一天晚上,我陪母亲去姐姐家看小外甥。路上,母亲忽然说:“你爸没读什么书,他靠自学会写会算会给人家接骨……你现在当老师了,又没有读过师范,一定要刻苦自学,向公办教师请教,找专业书看,不然教不好书……”我说有想学,就是太分心,又离开学校太久了,读了老是记不住。母亲说:“你哥大学毕业快十年了,他现在天天早上都起来读外语……你比他还少九岁,怎么说记不住?”震耳发聩!我也懵懵懂懂自学起来了。

那年,我在德化城关小学教书,考上首届福建电大。母亲非常欢喜,说:“终于如愿以偿考上大学了,要专心学习,不要半途而废!家里一切你不要管……”父母亲不让我操心家里一切事务,还替我带好小孩。我听母亲的话,专心致志读书,终于迎来四年寒窗大学毕业,调进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了。

第一篇教学论文发表了,我写信告诉父亲。母亲知道了特别高兴,不但要父亲念原信,还要求把论文念给她听。母亲听一遍不过瘾,要父亲再念一遍。据说父亲念了三遍,母亲嫌父亲念得太快,两人吵嘴起来。不久我回到家中,手指发表文章从开头至结尾给她看,她熠熠目光在字里行间上下左右巡视了好几遍。当我说这篇文章稿费是22元,她说:钱不重要,经验积累更重要,嘱咐我今后要勤奋一些,继续多看多想多写。在旁边的姐姐听了很惊讶,问母亲怎么晓得这些教学上的道理。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旧社会女人没有机会读书,若有机会读,我也不比你们差的……”

那年,我评上特级教师,父母亲自然高兴。父亲说:是我叫狗阿(我的小名)多看字典多识字的。母亲自豪地说:你问狗阿——你叫他学木匠,我叫他去当民办教师;他考上电大,我叫他每半个月回来一趟就好;他发表文章,我叫他继续多写……

清明节到了,我又想起母亲,想起她宽容而慈善的笑容,看到她严厉而慈爱的目光,耳畔响起她对我的谆谆教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