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銮(左)与作者父母合影
◎ 郑梦如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大凡有成就的伟人名人,虽历经风雨挫折磨难,总是不忘初心,忍辱负重,坚忍不拔,有情有义,懂得感恩。我国著名桥梁专家郑玉銮,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老家在德化三班大兴村(现属三班村),父亲解放前逃壮丁来永春五里街摆摊。郑玉銮老家在三班桥内,1952年来永春一中读高中。“他乡遇故知”,因为是同姓邻村,玉銮有时缺什么会上我家,父母亲总是尽力帮助解决,故与我们很是亲近。1954年他考上南京工学院,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河北工作,他都写信告诉我父母亲。
1962年7月的一天,26岁的玉銮穿着补丁短裤、戴着箬叶笠突然来到我家。母亲吃惊地问他什么时候回来,今天来五里街做什么?玉銮平静地告诉母亲:他年初下放回来务农了,最近有人给他介绍一个对象,今天是来五里街买大漆眠床,准备结婚用。
母亲很惊愕:“你是大学生,家庭成分也好,怎么会被下放?”他说,自己也不清楚……他原在河北省公路局下属的一个单位,根据上面指示,机构解散,人员全部下放。
刚好在外地工作的父亲也在家里,父亲说:“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出身又好,是不会被下放的……你实话告诉我:你有犯什么错误?”玉銮说:“没有呀!我还两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父亲说:“没有,怎么会被下放?福建下放的是1958年大跃进出去工作没有学历的人,大学生、中专生没有下放。”母亲也插嘴说,可能是单位搞错了,要他再等一段时间。
玉銮皱起眉头说:“不可能吧,现在国家都号召大家到农村去,再说,我眠床都买下了……”
“眠床买下先挑回去,暂且放着或转让给别人——”母亲沉思一下,大意是叫玉銮不要急着结婚。如果一结婚,到时单位通知他回去,工作在河北,是国家工作人员;爱人在福建,是农村户口,牛郎织女,一人一地,会被家庭拖后腿的。
“你说的也是……”玉銮沉思一下,忧郁地说,“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可能?”
或许是出于直觉,母亲一直苦口婆心劝导:国家需要人才,不会叫他一个大学生去种田的,可能是政策传达失误,下放错了,娶妻的事一定要往后推推。
中午,母亲留他吃了一顿便饭。
过两个多月,玉銮又一次来到我家,他喜出望外,前天收到河北省公路局的调函,他果真是下放错了,后天就要回河北沧州交通局工作了。母亲也替他高兴。玉銮满怀感激说:“要不是你们的指点,我现在已成家了……眠床已经转让给邻居了。”临走时,再三邀请我们到河北时一定要去探访他。
刚好不久,我们买了一个旧屋搬家了,从此与玉銮失去联系。
时间荏苒,一晃40年过去了。2001年10月17日下午,66岁的玉銮在永春一中校友会副会长孙建斌带领下来到我家,一看见我父母亲,忙趋前紧紧握住他们的手,叔长婶短,嘘寒问暖,接着歉意地说:回沧州以后,曾给我家写信,但没有回音……这次回母校参加校庆,打听才知道他走后,我们也搬家了……
这天下午,玉銮与我父母亲聊了整整半天,介绍他工作生活情况:1962年11月他到沧州交通局从事公路测设、施工、科研和管理工作,破格晋升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沧州交通勘测设计院总工程师,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交通部科技英才”“河北省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地厅级待遇……如今虽然66岁了,还没有退休……
当他得知我们几个兄弟姐妹事业各有小成,便向我父母表示祝贺。最后与我父母亲在家里照了相。
以后,我们与玉銮又经常联系了。
2006年10月,郑玉銮回来参加永春一中100周年校庆,他又到我家探望我90岁父亲和85岁母亲,再一次表示知遇之恩。
2016年10月16日,81岁的郑玉銮携带夫人又回永春一中参加校庆,得知我父母亲去世了,特地通过校友会找到我,对我父母亲表示深切悼念。他说:我父母亲是一对睿智、善良、有远见的大好人,没有他们的指点,就没有他的今天……
10月17日,我陪他参观余光中文学馆和东关桥,恰遇东关桥桥中部分不久前被洪水冲走,他站在桥头久久凝望,说:“我1952年徒步去泉州考高中,就是经过东关桥,这座桥太雄伟了!现在桥中被冲走了,一定要争取在今冬明春枯水期间修好……不知修桥资金和修桥方案到位没有?如果需要,我也愿意帮忙……”我介绍说:修桥方案已定下,海内外捐款也到位了。
这一次,玉銮夫妇回三班桥内老家小住了几天。10月28日,他特地打电话给我,叫我到德化一趟。10月30日,我们一起到尚思小学参观蔡尚思纪念馆,照了相,接着到顺美陶瓷生活馆参观。很巧的是,时任县委书记梁玉华正陪省市领导在那里参观,梁书记在永春任宣传部长时,我是她挂钩的对象。郑玉銮看见我与梁书记打招呼谈天,忙叫我把他介绍给梁书记,然后他主动与梁书记聊了起来——简单介绍自己,提出自己想为家乡做一点实事的想法。
中午,郑老特地请我吃饭。席间,他诚恳地对我说:“梦如,海南岛气候好,我退休后在海南五指山市买了房子度晚年,你也退休了,也来五指山,我们一起做邻居吧!”我心里非常感动。
前年,他又一次回乡,又一次邀请我到德化做客。中午,他在德化县城宴请曾教过他资助过他的92岁的黄侯华老师,特邀我作陪。席间,德化一中办公室主任告诉我:今年一月,郑老向德化一中捐款50万元,设立郑玉銮励志基金……
“应该的,应该的,不要宣传……” 郑玉銮憨厚地笑说,“梦如,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德化经济气候环境很好,很多亲戚朋友都在这里,我已在这里买一套房子了,准备在德化养老,有空,多来德化走走……”最近,在德化的他又发来微信,请我去他家做客……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请你介绍身边一位爱国爱乡又懂得感恩的人,我第一个便会想到郑玉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