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甚至笨拙,泛着青釉的光,接近灰陶的质地,谁家孩子玩泥巴时风干的玩具?
隔着一层玻璃,这些古旧的“玩具”,
准确地说是古陶瓷,考古学上专有的名称:
纺轮、网坠、陶管、陶兽、高足杯……透过一厘米的玻片,似乎触手可及。
与屈斗宫古窑址一墙之隔的宋元文化展示馆,
馆内主要展示德化窑宋元时期的古陶瓷,
在追溯德化窑的瓷源时避不开辽田尖,
馆内理所当然展示从辽田尖古窑址出土的“玩具”——原始青瓷。
辽田尖,3700年前,商周时期,南方古越文明,原始青瓷起源地……
一旦将眼前的这些“玩具”,放入特定历史时空,
在文明的长河里追根溯源,眼前仿佛浮起一段远古洪荒里的生活场景,
近在咫尺的器物又变得艰涩模糊,不可触摸。
3700年前,人类在辽田尖的山坡上,用泥土烧制出一段璀璨的文明。
辽田尖位于德化三班与永春介福交界处的一条山岭,
永春介福一带称苦寨坑,是德化与永春的县界交接处,
也是闽江与晋江的分水岭。
说起发现辽田尖遗址,有个曲折的序曲。
多年前,一位三班当地的农民背着一个布袋来到陶瓷博物馆,
打开袋口一瞬间,一片片古拙的瓷片把在场的人拉进漫长的时空隧道。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这片以瓷为生的土地上,
一个农民更可能还是一个“陶瓷专家”。
在这之前,德化制瓷史最早只到唐代,这是德化制瓷史的常识,
而眼前这些带釉的古拙瓷片明显不止,它会在历史的哪个点上停留?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蛮夷之地,竟有如此久远的文明?
这着实惊动了考古界。
后来,考古队来了。
从辽田尖莽莽的山坡开始,寻寻觅觅,
土表的及土层里的陶瓷元素被逐层披露:
陶瓷片,印纹硬陶和纹饰精美的青瓷片;
八座窑炉,最早的地穴式龙窑;
生活器具,纺轮、网坠、陶管、高足杯;穿孔的陶兽,
说不上是宗教信物还是送给小儿女的玩具……
经碳14测年,时间定格在商周时期、青铜时代,
辽田尖是我国原始青瓷起源地之一!
当青铜在中原大地大行其道,被捧上殿堂之时,
南方的这片山旮旯里,陶器破茧成蝶——
瓷器不动生色地出现在辽田尖的山坡上,
再从山岭的两侧——晋江、闽江流域传播出去,
从此走上中华陶瓷文明的光大之旅。
从考古报告的文字上,我只能做出这样理性而又坚涩的转述。
有时,我会想:辽田尖到底是怎样的一片土地?
3700年前这里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
两年前,我曾因此前往辽田尖一探究竟。
入眼的是闽南一带常见的小山小水,堪堪称得上小桥流水人家而已。
山坡平缓,坡上杂灌木丛生;附近几块平地,几亩田畴,
几处民居散布山脚;沟涧清浅,较大的溪流当数山下稍远处的大云溪。
遥想3700年前,有这么一群先民,聚集在附近各个角落,
纺织、打鱼、吃酒……男耕女织,对酒当歌,
窑火映照在辽田尖的上空?
辽田尖的山坡上,古拙的陶片、青瓷片轻易可以发现,
与展示馆内的无异,带有凸楞、网格、锥刺、圈点等
原始陶瓷纹饰的也不难发现。其中,有一处明显的探方,
上面乱草乱长,四周杉木旺盛。据说,
那条3700年前至今保存比较完整的龙窑就在底下,
因某些原因没能继续发掘,回填掩埋了。
百步之遥,有一座钢铁架起的大棚,那是永春称为苦寨坑的古窑址,
是后来考古队另起灶炉发掘的,永春也因此称介福为世界青瓷发祥地。
这些事儿令不少德化人患得患失,感叹不已。
想想其实何必。37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发生了多少的事儿!
仅汉武帝平定闽越,“‘东越狭,多阻;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