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老师说过:“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面对教师的成长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因此,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时,要发自内心地觉醒,时刻保持从容、冷静的心态,更加敬畏教师这一职业,才能让教育生活发生质的改变。
从小学到初中,教过我的老师有几十个:有的知识渊博,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激情澎湃,有的慢条斯理;有的爽朗热情,有的严厉古怪……大多数老师的敬业、勤勉、富有爱心,与个别老师的无为、过失、威严经常矛盾地交错在一起。当然,我也真切地感受到来自他们身上的对于职业发展的不安和焦虑,也看到他们作为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欠缺和更多的需求。记得小学时教语文的林老师,是一位有爱心、非常敬业的好老师,所有的学生都很敬重他。但这样一位善良、慈祥的临近退休的老教师,一遇到有人听课竟会怯场、没有自信。有一次,学校领导来听他的课,只见他双手拿着语文书一直在颤抖,直到下课他的声音还在变调中顽强地挣扎着……坐在教室里的我,一直担心他撑不下去了,心里暗暗地为他捏了一把汗。当时,我很纳闷,甚至产生这样的遐想:假如有一天,我也是一名教师……
如果说,初中之前这只是一个假想,那么,1993年当我迈进师范学校的大门,所有的期待都将成为现实。于是,我便开始思考:未来的我,要以什么样的姿态或形象,诠释教师这一职业,进而温暖和影响我的学生,让他们健康快长成长呢?
1996年,我毕业于泉州一师范学校,分配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工作岗位,不停地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都一股脑地教给孩子们。每学期初,当我拿到各种计划、安排表时,总有种莫名的雀跃,迫不及待地在每份表格中圈出自己的名字与重要事件,再郑重其事地张贴在显然的位置。就这样,静待岁月的刻度以周为单位缓缓更替……流年似水,我已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了二十多个春秋。
然而,实现梦想的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诱惑”如影随形。2018年秋,我离开了学校,到教育局挂职煅炼。一晃两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我渐渐地被各种繁杂的事务磨平了棱角,儿时的梦想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因此,2021年春,当我再回到学校时,再拿到这些工作安排表时,想着要带班上课,还要处理学校的各种事务……事情太多了,先放一放吧。这样一想,便把那些计划、安排表放进了抽屉。面对各种各样的比赛,我竟也和一些上了点年岁的教师一般笑笑:“这都是年轻人的事了!”静思之后,我不禁自问:曾经对教育充满梦想的我呢?是“多年媳妇终于熬成婆”的心态,还是我真的老了?
我的书桌前,醒目地贴着刚入职时写下的专业成长的“六个一”:每节课进步一点点,每天阅读一小时,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月写一篇教育论文,每学期上一节有质量的教研课,每学年带好一批学生。而如今,教材已熟悉,理念已更新,积累已丰厚……我却安于平淡,忙于琐事,与刚入职的信念似乎相去甚远……
回眸间,这竟是我走过的第七个学校了。现在所在的学校位于城镇中心,但大部分学生都是农民工子女。这几年,学校每年都以数百人的速度递增,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去年九月,新生报名那天,学校老师随手俯拍了一张报名时的照片:教学楼下,成百上千的家长和学生占用了出入通道,校园里围得水泄不通,只见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攒动……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梦想!可是那个似乎比过去更有经验更成熟的我,一遇上学习习惯不好、基础不牢的学生,或者满脸稚气的问题学生,好像没能认真对待、冷静处理他们的问题。一想到这,我不禁深思起来: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哪怕表面看起来一无是处的孩子,对于每个父母来说,都是唯一的,都是被疼爱、被寄予厚望的宝贝啊。
英国有一句谚语:“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毫无疑问,我的人生失去了方向。梦想在召唤,激情在燃烧。是的,再也没有什么比沉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更好的事,我不时地告诫自己。
师者,远不止“传道授业解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世界、人生的看法,对亲情、传统的感恩,对知识、美德的亲近……因此,我们要多用些心,为自己,也为他人。
新的学期如约而至,一帮叽叽喳喳的孩子向我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各种见闻。我笑眯眯地看着他们,放任耳朵遭受“虐待”。然后,我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人,说说假期趣事,聊聊近期的电视……聊着聊着,我又陷入了新的思考: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教育学生,如何让他们在有限的一节课里学到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将重拾梦想,轻装上阵,哪怕是一次听评课,我也要认真记录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次布置班级、参与活动,我也要多花些心思……努力做好新学期的每一件小事,快乐学生,也成就自己。
很庆幸,埋藏在心底的“六个一”又重新被我点燃了。如今,我愿意继续坚守内心的那份期待,祈望自己像一棵挺拔的苍松,永远扎根在教育这片土地上,向着如歌如画的心境行走,让光彩夺目的初心伴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