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条小溪,溪流清浅。偶有一些湍流之处,跳跃着水花朵朵,像极了我脑海里闪现着记忆。
小时候,父亲挑着积肥给远方的甘薯地施肥。我就坐在畚箕里,随着扁担与畚箕的晃悠悠,过溪。水奔涌而来,翻越过石头,激起水花向上翻卷。 “爸,水花怎么总是往溪头跑?”我战战兢兢地问道。 “你看着溪岸或者远处就好!”父亲慢悠悠地回答。现在想来,有些事总是这样,不要总耽于远路,目光看远一点会好些。
长大一点,或许刚入学堂吧,我常会约着小朋友到溪边玩。有次,我们正在浅水滩的地方捉虾。那时鱼虾真多。我们蹑手蹑脚地翻起石头,在小虾还懵懂间下手最好。有时,小虾也会被惊吓了,立马蹦开,这时就要与它们斗智斗勇了。那天,父亲刚好要过溪去看田里是否有水,正好路过。他停下来,蹲下身子去,同我们一起捉起虾来。 “虾总爱退着走,要用一只手掌堵在它的身后。”父亲告诉我。不远处,水花翻腾,我们屏息提神,小心翼翼地合作着,很多小虾落下我们的掌心。那天,大丰收,回来后炒了一大盘,那味道倍儿香。
这是父亲留给我最温馨的画面。多数时,父亲在养家糊口之余,按部就班地“建功立业”,勤勉而努力,到了快不苟言笑的地步。
记得,父亲严禁我们下水,甚至到了我成年还会好言提醒。他正告过:水火无情,你二叔就是淹死在水里的。然而,我又听村人说,父亲的水性好着呢,洪水来了,他一手提衣裤泅水,上岸了衣裤还干着呢。于是我屡屡犯禁,心想,水里的欢乐,该是童年快乐的一部分。因此,我常动不动就往溪流那边跑,自学游泳,捉鱼摸虾……没少被教训,竹枝炒肉是家常便饭,然而,还是死性不改。
一个夏天炎热的下午,父亲交代我去一片水田看水。我偷偷地带上钓具,说是钓具其实就是一团钓线加一个钩,连杆都没有。到了田里,看到我家田里有水光,就钓螃蟹去。山涧里,水花四溅,水气阴凉,比田边舒服多了,找个平整的石头,往鱼钩上吊点蚯蚓往小水潭里一丢,螃蟹闻风而动,争先往鱼钩上挂,惊喜连连。有时,还有小虾和小鱼来抢食,好不热闹。整得我一下午没离开山涧,到了傍晚,父亲到田里一巡视,完了,水渠往我家田的出水口让人堵了 — —水田干了。父亲阴着脸,说: “明天我要看到满坵的水,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当晚,我倦缩在水田边的甘薯地里,一夜听虫鸣鸟叫到了天明,顿时感觉螃蟹不那么可爱了。漫漫长夜,让我想了很多事,也在参悟着一些道理。
后来,某次期中考,碰巧考了好成绩。周六回家,看到父亲正在耕田,兴冲冲地跑去告诉他。“嗯,知道了!”父亲不悲不喜地回应,他的目光离不开耕牛,更离不开自己脚下的土地。失望总是难免的,看着跟在耕牛后面,跟在浑浊的水花后面的父亲,我真切地体会到:父亲有父亲的一亩三分地,我有我的一亩三分地。
家乡的小溪还在流淌,与父亲的往事不时像水花一样漾起。我知道,不是所有的水花都是漂亮的,如同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但有一点可以确信:记忆中保留并反复涌现的事物,冥冥中一定曾震动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