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6月27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人匠心打铁匠 炉火人生铁花相伴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9  查看次数:1252次  

凯师傅在制作铁器.jpg

凯师傅在制作铁器


☉陈燕婷 林小龙 曾晓玲/文 陈文良/图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一句老话道出了打铁行业的艰辛,以至于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都不愿意学习打铁,有些老铁匠也因为生意冷清,转行外出打工了。曾经兴盛一时的传统打铁铺逐渐淡出了市场。可在地处三明大田和泉州德化交界的春美乡还有这么个“守”艺人——凯师傅,他用自己的行动和执着“守”住传统打铁技艺,诠释着“匠人匠心”的真谛。


40年的坚守


“叮当、叮当……”在中国传统村落春美村一处打铁铺,不时传出铿锵有力的打铁声。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材,在火花四射中专心地敲打着铁器,他就是春美铁匠梁廉凯,人称凯师傅,春美乡上春村人,今年56岁,他16岁开始学习打铁,至今已有40年了。

80年代末,凯师傅和徒弟二人每人挑着100多斤的打铁工具到德化和大田的很多乡村去打铁谋生。那时在家务农的多,农耕用具需求量大,打铁生意红火一时。90年代初,春美乡春美村上春洋开设了圩日,他就来到这里开了这间打铁铺。

凯师傅说,以前这里很热闹,大田人也会过来下订单,经常晚上都在加班。“之前也带过两个徒弟,后来都另谋了生路。打铁不仅需要技术,还很需要体力,太辛苦了,没人愿意学了,现在会这门技艺的越来越少了。”凯师傅说,用过的人就懂得,这手工打出来的农具比较结实,比较耐用,和机械化生产出来的大有区别。所以,到现在村里还是有很多人会找他下单做,有的去了深圳、上海的老顾客也会下订单,凯师傅基本上每周都会抽时间回来打几个物件。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四十年时间里,凯师傅用双手不断地实践着打铁这门技艺,虽然需求少了,但是打铁的技艺在炉火的淬炼中越发纯熟,打铁的决心在岁月的洗礼中越发坚定。


古老技艺有待传承


“打铁不是盲目抡锤,需要技巧。用炭火加热多久、锻打多久、打成什么形状等都是学问。如果没有‘肯钻’的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凯师傅说。

打好一件铁具要经过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抛光、打磨等8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丝毫不能马虎。选料是打铁第一步。要选择有一定韧性且能承受一定高温的铁料,他们通过目测与手掂来挑选,这主要依靠匠人经验。淬火是关键,要把加热好的铁器突然浸在水中使其冷却,以增加其硬度的过程。如果淬火的技术不过关,铁具不是容易缺口就是容易卷口,冷却的火候和时间往往决定一件铁具打得是否耐用好看。定型决定铁具的形状。锻打后的铁料逐渐褪去火红颜色和降低温度,此时将它再次放入火炉加热,取出再锻打,多次重复。最后给打好的铁具抛光,使其光亮、平整。

“这是我17岁时打的,39年了,用于松土的农具,后来被机械替代了,就一直闲置着。毕竟是经自己千百次捶击敲打出来的‘作品’,不舍得扔,就一直保存到现在。”凯师傅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自己“珍藏”的老物件。匠心便是如此,炙火炼烧,捶打万千,不问始终,在过程中逐渐塑形,成器后,过往都是故事。

传统打铁技艺作为活态文化特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许多传统工艺正在渐行渐远,古法打铁技艺濒临失传,铁匠铺里传出的“叮叮当当”的清脆悦耳声或将成为“绝响”。但是相信通过多方的努力,还会有不少像凯师傅这样执著、有信念的人,会将老祖宗在劳动中凝结而成的智慧——打铁技艺传承下去,保存在岁月的历史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