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6月27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元陶瓷:传承创新 为技至精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2-06-29  查看次数:2598次  

☉寇婉琼 文/图

一边是传承,让堪称一绝的古老的跳刀技艺重新焕发生命力;一边是创新,不断研发陶瓷新品丰富德化陶瓷的品类。张氏跳刀第36代传人、德化大元陶瓷张金圳、张金溪兄弟,携手同行,为技至精,孜孜不倦沉浸在陶瓷跳刀工艺和釉料的研究创作中,辟出了一方独特的陶瓷文创领域。


张金圳


张金溪


匠心传承跳刀技艺


一壶一承,静静地在桌上,富贵精致的气息散逸出来,无法掩盖。这只是随意的组合搭配,便十分惊艳。

且先注目壶盖及壶承的跳刀工艺。跳刀纹从一个中心向四周细密散发,如年轮,却比年轮精细,如水波,却比水波规整,深浅均匀,干净利落,律动有序,一气呵成……令人百看不厌,爱不释手。


跳刀工艺.jpg

跳刀工艺


跳刀是一种陶瓷装饰技艺,来源于中国早期原始陶瓷技艺中的纹饰刻划手段。它需要在高速旋转的坯体上抖动着刀,用剐、刻、拉等技法,将“千线万点”划刻在坯体上,形成效果各异的纹饰,广泛应用于素面的瓷器上,打破光素平板的坯体视效。

但是这门技艺非常特有且难度大,即使在业界,也很少有人了解,成了一门绝技、绝活。

张氏兄弟出生在德化县龙浔镇高阳村,从小就接触陶瓷。十多岁时被张氏跳刀第35代传人张金福看中,开始拜师学习张氏跳刀基础技法。20多年来,他们已经熟练掌握了张氏跳刀技艺。

2011年,张氏兄弟在德化创办了工作室,同时正式成为张氏跳刀第36代传人。2013年成立了大元陶瓷有限公司,生产以手拉坯、手工跳刀为基础的陶瓷茶器具。

为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张氏跳刀技艺,兄弟俩先后赴北京、上海、台湾、龙泉等地拜师访友,得到了龙泉青瓷大师徐朝兴、徐晓峰等的精心指点。

据说跳刀刻花的过程,技艺神奇,有相当大的隐秘性,不做者难于确知。但张金圳介绍,神秘的跳刀技法其实并不复杂,将坯体放在飞转的辘轳上,手执坯刀,以一定的角度和力量与坯体相切,坯刀因受特定阻力的作用,产生急促有力的跳动,使刀头对坯体进行断续而规律的浮雕式刻花。

说起来简单,那是因为他们的技艺纯熟。事实上,施用跳刀技术,首先要控制腕底刀痕深浅的力度,还要掌握被刀胎体的厚薄匀度。处理时要屏住呼吸,一口气拉上来,用力不能大,要轻柔均匀,刀法不能硬,要圆转和润。有时一刀走错,后面便刀刀都错了。

一切的拿捏都要恰到好处。

多年的创作实践,张氏兄弟认为跳刀并不是种单纯的装饰技艺,它寓于生活之中,随性、自然,彰显的是创作者制作和审美上的匠心,传达出一种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展现了特殊的形式和抽象的美感。

创新打造釉彩世界

首届福建省“福茶杯”茶器具创意设计大赛2021年在德化县举行,评审现场,一套名为《钧御》的茶具套组得到了评委的一致高分,斩获金奖。

这套作品便是大元陶瓷的经典佳作。精美的釉色、厚重大方的器型、跳刀技法的点缀应用,呈现出御用官窑的贵气奢华。

张氏兄弟除了传承、发扬跳刀传统技艺之外,还致力于研发陶瓷釉艺,在德化的白瓷领域中开辟、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姿的釉彩世界。


《钧御》茶具


《钧御》茶具套组


张金溪介绍,《钧御》的创作灵感源自于宋代五大名窑中的钧瓷,结合神秘的天目釉,通过流釉结晶的方式氧化烧成。

赭石黄的釉层上分布着朵朵蓝色的晶花,只见晶花灵动,蓝中透紫,紫里藏青,自然天成,既光彩照人又低调含蓄,既浑厚亮丽又温润优雅。

“因为是自然流釉的晶体,烧制过程中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可谓是‘钧瓷无双,窑变无对’,每件作品都独一无二。”张金圳补充道。

多年来,兄弟俩一直在不断研发丰富的釉艺产品。他们吸收融合了台湾的釉艺元素,几年前就已成功研发了台湾浮翠蓝玉作品。

浮翠蓝玉可与著名的台湾蓝宝相媲美,故而得名。釉色艳蓝泛翠,散发出神秘深邃、典雅幽艳的气息。其结晶纹路有时千变万化,形成独一无二的“蚯蚓纹”。

“你看,就像是蚯蚓爬过的痕迹,好似一幅生动的地图。”张金溪说,为此还亲昵地把它称为是“地图釉”。这样的茶器饮茶,既可品尝佳茗美味,又可欣赏釉彩变幻,养眼养心,一举两得。

虽然浮翠蓝玉早在多年前便已研制成功,但时至今日还是热销产品。产品的生命周期长,其实是得益于他们对品质的追求和坚守,对审美的把握和升级。

大元陶瓷的产品还会不断地更新迭代,但每一次的积累沉淀都是极大的提升,每一次的新品呈现都在惊艳世人。

“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们瞄准中高端茶器市场,持续在釉艺和跳刀领域努力耕耘。”张金圳表示“,产品注入文化非常重要,我们还要学会讲好陶瓷故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