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09月12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总有一轮圆月在心头

新闻作者:郑岚茜  发布时间:2022-09-13  查看次数:449次  

连着四年的中秋,我都是在杭州度过的。

    大一那年,我在晚风见凉时沿西湖遛弯。西溪赏月自古有之,或是倚仗了佳节的光,一条南山路灯火通明,往远处看时,高悬的灯与月色撞个满怀,眼中落进星火点点。或是江南雅致,平日里闲游西湖时就能看到许多穿汉服的年轻女孩,中秋这天则更甚。小簪别在发间,翩起如蝶翼;褶裙底色或象牙白或翠绿,花纹清亮,只显影纬不露经线,擦身而过时,风像与姑娘们调笑,裙摆一圈圈随之荡开。我被当地过节的氛围惊艳到了,忽地想起一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同行的舍友来自广东,随口谈起家乡过节的境况。

    “吃月饼,吃柚子,喝茶,赏月。”舍友扳曲着手指头,挨个给我清点,顿了一会又反问了句,“你呢?”

    我后知后觉地回忆从前,好像我家里是没有太多节日仪式感,每年中秋早餐晚餐吃个莲蓉馅月饼,就算是过节了。小的时候,还会去父母的单位参加博饼,以及爬上楼房的最高层去与圆月合照。长大后,也再没怎么听他们提起过博饼的事情,对拍照留影不再有太多执念,也就渐渐不再去天台。至于我曾在书中所查阅过的偷秋、听蟀,连我爷爷一辈也未曾体验过。

    平湖秋月边,花鲢摆鳍游过,水珠溅起的声响遏住了我的游思,看向声源处,鱼尾带过的波纹坍塌了池中月。我们被大圆月照着,影子斑驳悠长。

    去年中秋将至的时间点,恰巧泉州疫情暴发,我的健康码由绿转红,又碰到开题答辩那天,没来得及去打印哗啦啦一片的A4纸,就从宿舍被紧急转移隔离,那一年的中秋连舍友都没能陪同,独自一人在酒店里度过。隔离的第一天,我百无聊赖地发了条朋友圈:一想到这栋楼难得齐齐整整清一色闽南人,我的苦中作乐心思又活络起来,要不是房间之间不能互相走动,中秋节当天高低得整个线下聚众博饼。很多同乡的同学或朋友在底下评论区众乐乐,往下翻阅大家的七嘴八舌,也算有种“同在异乡为异客、逢此佳节被隔离”的抱团感。中秋当天,我靠着窗重温着翻读那条朋友圈,竟也萌生出一丝暖意。

    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时代,即使过年的仪式感在经年累月后不再被刻意追求,但本质上想借仪式感来追寻的节日内涵——传统年俗所蕴含的情感慰藉仍暗驻在心的某个角落,从未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失落。

    屋子就像一个囿住人的框框,隔离酒店的高层总是比二楼的宿舍离月亮近一些,借着月光,也就无须开灯,伸手是泛着碎玉般质感的夜色,百叶窗外有一片桂树林,哗啦哗啦地,被风鼓过。再往校外延伸,便是德胜高架桥,坐标不隶属于杭州市中心,便不似三年前在西湖区的繁华如白昼,高架上只有纵横的道路切分出边角线,一辆辆车从一条条对接天南海北的路上驶过,兜着东南风,到处都是通往家的方向。尽管路遥车马慢,但五味杂陈被层层过滤后,我的心似乎也随之而去了。直至那时,我才醍醐灌顶般醒悟,秋月是夜海里的一座浮岛,让心绪和念想皆有所依。而中秋时分,月华圆满,带来的皎洁和幻梦将照亮人间的每一处圆缺。

    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时而挥毫泼墨,对月当歌,痴情吟咏。月亮被赋予了诗句,被寄托情感,它是全人类的共情性载体。所以,有一天即使暂时阔别故土,没有柚子和茶食,没有博饼、偷秋和听蟀,甚至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没办法吃到月饼,某一刻想念故乡时,就记得抬头看看月亮,让月亮在看着故乡的同时,也看着我们。

    于是,大学毕业的这一年,时隔十多年,我终于又一次爬上了家的最高楼,站在天台着看天空。抻平一掌间拇指至中指的距离,一拃宽,虎口紧绷,从我的地理坐标,以掌心为基点,遥远地张望高悬的月。从此之后,它的每一夜又将有一小瓣白色的填充,直至圆满。

    那是在几天之后,这一轮月被我玄秘精准地攥在掌心里,定格成一瞬团圆,就又是中秋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