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2年11月14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演绎乡村振兴的“南斗风云”

新闻作者:连江水 颜雅婷  发布时间:2022-11-14  查看次数:921次  

微信图片_20221111195839.jpg

□ 颜雅婷/文 连江水/图

时值初冬,“闽中屋脊”戴云山脚下的国宝乡南斗村恬静怡人。记者跟随泉州晚报社机关第一党支部党员、县委宣传部及县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50余人来到南斗村,开展“媒体与基层共学二十大”暨喜迎中国记者节主题党日活动。

走进由南斗旧瓷厂改造而成的南斗片区“党建+”邻里中心,一条保存完好的电、油混烧窑炉映入眼帘,往里走,一个个旧款陶瓷花插一字排开,强烈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南斗村陶瓷乡镇企业的鼎盛时期,生产的花插、花瓶等曾远销海外,南斗村成为当年远近闻名的‘亿元村’。”国宝乡党委书记苏宏斌介绍说,如今南斗瓷厂早已停产,但村里通过活化利用旧厂房,留住了这份独特的陶瓷记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苏宏斌直接参与、见证了国宝乡振兴之路。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近年来,国宝乡积极探索旅游带动型的乡村振兴,活化利用闲置民居打造精品民宿群,成为省市亮点和全县样板。对于南斗村的发展,他成竹在胸,“南斗村曾是戴云山之战的主要战场,文旅资源丰富。去年以来,南斗片区作为省、市、县三级党校的教育基地,多次开展乡村振兴等主题教学实践活动。当前,我们正盘活溪口古街20余座闲置房屋,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民宿集群;传承乡土文化,招引书画大师乡贤返乡开设工作室,并吸引福建农林大学、泉州工艺美院等50多所院校来此设立书画、摄影、红色文化教育等基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1111195904.jpg微信图片_20221111195919.jpg微信图片_20221111195933.jpg

“改造旧瓷厂为邻里中心,这一创新之举正契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精神。”在泉州晚报社副总编辑彭耕耘所作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中国式现代化泉州实践作贡献》微宣讲中,他和大家一同重温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分享了学习心得。他说,要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从当年的‘戴云之战’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南斗村一直以斗争精神迎接时代大考。”在泉州晚报总编室评论部主任薄鲁晖看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不仅要记录时代,更应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来到南斗村,我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等各方面工作,用我们的镜头、纸笔记录展现,进而以媒体之力助推这些工作、产业更好地发展。”这一席话说进了市县两级媒体记者的心坎里,大伙儿打开了话匣子,纷纷结合工作谈体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成为大家的共识。

为更深切地感受南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伙儿用脚步丈量土地,沿着新修建的溪口生态长廊漫步,溪水潺潺,不远处,白墙瓦黛的戴云山居错落有致,被霜打红的柿子缀满枝头,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这几年,村里结合陶瓷文化历史、农业景观,建设陶瓷乡镇企业发展历程展示馆、游客集散服务中心、溪口生态护岸和亲水步道,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变化太大了!”今年81岁的书画大师陈合中感受颇深,“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我们家乡越来越美丽,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我也返乡开设工作室啦。”

行至南斗村溪口角落,眼前“南斗风云”红色主题稻田画随风起舞。展望未来,乡村振兴的“南斗风云”正在上演:紧扣文旅、康养两大核心主题,南斗村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激活资源、盘活资产、用活机制三大方式,建设“一廊四区”,推动南斗村实现复苏,着力打造文化传承型、民宿发展型、生态保护型、治理有效型的乡村振兴“南斗”样板,为同种类的闽中山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学、可复制的路径模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