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3年07月03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好教育民生题 答好群众满意卷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3-07-03  查看次数:432次  

□ 周锦辉 许华森


日前,我县1891名应届考生参加2023年高考。据统计,全县应届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一本)上线453人,上线率达23.96%;本科上线1534人,上线率达81.12%。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战略工程,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致力办好县域高中,加快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

构建优质均衡教育


目前,我县现有中小学校(幼儿园)104所、在校生72617人,其中城区学校80所,在校生69307人,占比95.45%,农村学校24所,在校生3310人,占比4.55%,8个乡镇处于“零生源”状态。全县公办教师总数3908人(含编内和编外合同教师),农村公办学校教师255人,占比6.51%。    

近年来,我县实施城乡教育布局一体化规划,将城乡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列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加强城区学校教育布局,优化学校布局设点,目前形成城南、城北、城西、城东和中心城区5个教育发展组团板块,容纳全部教育容量的95%以上。坚持“有一个学生也要办学”的理念,改善城郊两镇学校办学条件,稳妥推进完成2所农村中学撤并,保留6个相对边远乡镇的学校,确保每个学生就近入学的权利。

同时,我县不断强化农村教育经费一体化保障,城区学校按省定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共经费,农村学校实际生均公用经费水平均高于省定标准,确保农村学校有较为充足的经费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严格落实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按照每年每生600元标准给予补助,并优化社会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县教育发展基金会奖教助学作用,2018年成立以来共筹集资金1.3亿元,累计支出资金4488万元,同时鼓励农村学校成立教育促进会,目前成立农村学校教育促进会3个,筹集资金300多万元。

在统筹教育项目建设这个“大盘子”,我县持续加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在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实现城乡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十三五”以来,我县共投入项目建设资金20亿余元,推进教育建设项目40个。截至目前,我县已建成投用教育项目32个,新增学位2万个,其中城区学校项目26个、农村学校项目6个,“城区挤农村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引入社会资金在三班镇创办民办幼儿园2所,可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550个,目前有在校学生356名。


人才强教

打造高素质队伍


“6月24日,高考成绩一出来,我和学校的老师就高兴了一天。25日,与学校领导班子就开始谋划新学年的工作。”日前,一中校长陈荣天说,在新学年要怎么更上一层楼,是他们领导班子和全体老师共同面对的新压力。

针对我县师资队伍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不足、结构不优问题,2020年以来,我县共补充教师744人,其中农村学校补充教师47人,为农村学校注入新鲜血液,新聘用教师所需经费由县财政统筹安排给予解决。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培养。2020年起,每年按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比例2%标准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累计拨付继续教育经费1728.6万元。制定年度师资培训计划,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师资高端培训,2020年以来累计开展核心师资培训班次近40个,参加培训教师5000多人次。我县将农村师资培训纳入全县师资培训计划,并落实农村教师专项师资培训计划,实施师德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和教材教法研究等培训,实现农村教师和校长培训100%。

在全市范围内,我县率先实行编内教师和编外教师“同工同酬”,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乡村教师落实“两补”政策(生活补助和乡镇工作补贴),努力完成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法定任务;落实农村任教25年教师职称直聘政策,2020年以来共有19名农村教师享受直聘,鼓励教师扎根基层、安心从教。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以来,每年县委、县政府都召开全县教育大会,表扬一批县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深入实施“县管校聘”改革,2020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共调整交流教师367人次,并采取调动、支教、走教和“送教下乡”等方式,推动城区优质师资向农村学校流动,进一步优化师资均衡配备。实施中小学名优教师关爱工程,出台“尊师”“惠师”4大关爱工程13项举措,设立“园丁专设岗位”,奖励重大贡献和特别优秀教师,拓展教师岗位晋升空间,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协调发展

提高整体育人水平


近年来,我县深入实施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分为10个片区,其中小学6个片区,初中4个片区。每个片区按“城区龙头校+城郊薄弱校+农村校”方式进行组合,以强带弱,以强哺弱,捆绑考核,片区内学校教师互派、教研互动、资源共享,城乡和校际办学差距进一步缩小。同时,实行同类别学校对抗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校目标管理和校长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为全省基础教育小片区管理提供“德化方案”。

DSC_7518.jpg

陶艺课堂进校园

我县正积极探索实施“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模式,发挥城区名校、老校师资、课程、管理等资源优势,采取“1+N”模式与新建校、薄弱校深度结对发展,使新学校主动接受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有效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注重学校内涵特色提升,深入实施学校特色办学“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提升行动,立足地方实际重点打造南音、书法、陶艺、冰雪轮滑、棋艺、足球等艺体特色项目,共创建市级以上各类特色学校30多所,并将特色教育融入课后服务项目内容,有效落实“五育并举”,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_DSC5472.jpg

学生在崭新校园跑步

作为泉州市首批“5G+专递课堂”试点县,我县积极推进“5G+专递课堂”试点,2022年投入170余万元建成场景教室32间,组织4所学校与市直学校结对帮扶、10所学校县内结对帮扶,其中城郊两镇4所中小学全部参加县内结对帮扶,接受市直学校和城区优质学校帮扶指导,以教育数字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全面高效

推进教育现代化


“教学质量就是教育生命线,昨天的教育成就了今天的生产力,今天的教育必将塑造明天的创造力。”县教育局局长曾昭亮说,该局聚焦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打造省级“教育强县”的目标,持续强投入、促改革、提质量,不断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不久前,省教育厅发布了首批省级“智慧教育试点区”遴选结果公示名单,全省仅有5个县(市、区)入选,德化成功上榜。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三年提升行动(2023-2025年),积极申报创建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智慧教育试点区”和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以改革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同时,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县域智慧教育平台,2016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县域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线上办公管理、新生报名、智慧教研、督导考核等功能应用40多个,推行云审批服务10余项,并以开展国家级信息化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互联网+教育”研究应用,依托教育信息化推进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教育督导考核,发挥督导“长牙齿”功能,持续开展“对乡镇督导”工作,督促乡镇落实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和安全稳定等法定教育职责,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2020年以来,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台账实现“动态清零”,各类资助对象均按规定得到资助,没有学生因贫困导致失学。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继续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对标找差、强优补短”活动,深入实施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加快补齐师资、学位和硬件短板,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争创省级“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智慧教育试点区”和全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