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旁的小山丘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曾华鹏
生活终究无法避免一场又一场的别离,触手可及的陪伴总是容易忽视的。在一次次的分离中一遍遍地回忆,在回忆中反复地深情怀念或痛悔愧疚。
唯有亲情不由我们选择却牵绊我们最深。初次与母亲分离,是我步入高一的时候。那一天很忙很乱,要报到还要整理寝室、置办生活用具。母亲也是第一次来学校,却努力地带我识路,确保我知道开水房、食堂以及便利店在哪才放心,彻底安顿完已经是下午。我清楚地记得那个很热的下午,母亲离开时一次次地走了又回来,不断地对我说些什么,可我那时候却表现得很不耐烦。其实我知道母亲的担心与不舍,我同样也是不想她走,却又不好意思说出来,只能胡乱地发脾气。那时的我有些过分的自以为是,不懂珍惜。
高三的时候,学习紧张,压力也大,而且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母亲觉得学校食堂伙食营养跟不上,于是星期六或星期天坐着公交来学校送饭。每次送我和我闺蜜两个人的饭,但送来的饭够一个寝室的人吃,室友打趣说,我妈妈养了一个寝室的女儿。因为疫情,家长不允许进学校,东西只能从校门口递进来。朋友们都羡慕我的幸福,母亲大老远给我送很多好吃的,而我明白我不是真的开心,更多的是心酸。有次,母亲把东西给我的时候,我发现那个曾被人夸赞皮肤又白又嫩的母亲变了,她暗沉的脸上有了不少皱纹,眼睛里带着许多血丝,不再明亮。那一刻,我愣了愣。我意识到,我的母亲老了。我的心底充满了无力感与罪恶感,母亲的老去是无法挽救的,而自己偏偏是母亲容颜逝去的加速器。
后来到了大学,离家更远了,回家次数也更少了。只不过或许是因为更成熟了,人变得沉稳了,很多情绪也不大外露。而母亲与我一样都不是擅长言谈的人,明明都舍不得彼此,却又不愿表达。虽然我与母亲的分离不会有朱自清《背影》里的潸然泪下,但每次回家母亲无论多忙,都会请一天假,为我做一桌我喜欢的饭菜;在学校,偶尔打打视频电话,母亲除了会问问我生活费够不够之外,就是叮嘱我好好学习,别的矫情些的话也不大说。而我很多时候想对母亲说些贴心话,却又因为害羞而难以启齿。我知道她曾对我有过期望,尽管母亲说不求我能够考上多好的大学,只要我平安健康,就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可我总是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儿。
“我想做一个能在你的葬礼上描述一生的人”,初看这句话的时候,心中尤为震惊,有人说这是最真挚的告白,确实,尽管是一次永远的告别,悲伤之下却透着几许浪漫。做子女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幸好,我一切都来得及。纵使每一次别离都无法避免,可我们享用着彼此的惦念,我还有机会对母亲直白表达关心,母亲能够享受女儿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