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0年08月17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番薯杂忆

新闻作者:◎ 郑梦如  发布时间:2020-08-22  查看次数:544次  

地瓜,也叫山芋、红薯、红苕,是明朝从海外引入中国,故名曰番薯。每见到番薯,我就想起许多往事……

    三年困难时期,粮食紧张,国家号召全民“瓜菜代”,父亲在古街尾溪畔开辟一块荒地,种上空心菜、牛皮菜、苦尾菜、番薯藤等粗菜和蕉芋、木薯,若种南瓜、黄瓜、菜豆、西红柿等细菜或地瓜,就可能会被偷走的。

    深秋一天傍晚,我和姐去浇菜,发现种在菜畦头一棵彩叶番薯藤头土里裂开了一条缝——土里一定藏着大番薯!再认真看,才知道天天浇水浇肥,竟没有发现这棵番薯藤分叉长出的三条藤很粗很壮,早就伸到下面一畦的木薯地里……我忙拿锄头挖开,哇,两个小热水瓶似的大番薯露出来了!姐忙抱上来,扭断藤头装进菜篮里,再用芥菜叶遮上,提着跑回家。一称,6斤半!

    过后,这两个大番薯给我们打了个牙祭,着实让全家人填饱了两顿肚皮!

    不久,父亲调到偏僻山区的供销社工作。早晚空闲,父亲就到山脚溪边劈荆斩棘,开荒种上番薯。奇怪的是,每每别人种的番薯被山猪撬走了,我们的番薯却“安然无恙”。村民们很惊奇,以为父亲使用什么“符法”。父亲笑着告诉大家:在番薯快成熟时,拖了一些狼牙刺金英刺披在地上,又立了几个穿破衣服、手拿木棍的稻草人——还要不时变换位置,野猪以为有人来看守,就不敢来撬了……

    那两年,我们吃上父亲种的番薯,终于度过了饥荒日子。

    1961年夏天,人民公社大食堂散了,居民们可以重回粮站自己买米煮干煮稀了,附近农民有自留地可以种番薯了。我们嗜好番薯,每见农民挑着番薯吆喝从古镇小巷经过,母亲就喊住他们,称出一两斤米和农民交换番薯吃——一斤大米换五斤半番薯,彼此互通有无。

    再以后,我们全家到德化山区插队落户。早稻收上以后,生产队分一些离家远的稻田给社员种秋番薯。种番薯很辛苦——社员们挑着100多斤猪牛粪到地头,已是汗水淋淋;挥动锄头把稻田土一块一块挖上来,一下一下敲碎,细细整成“番薯畦”,更是“挥汗如雨”了;在畦顶剖开一条小沟,撒上些许猪牛粪盖上——因为路途远,分的田地又多,挑去的猪牛粪“杯水车薪”,根本不够番薯营养的需求;最后插上藤苗,浇水,砍松枝遮盖,个个已是筋疲力尽了。我一直以为种番薯关键在肥料!我“人小力小粪不够”,只能“粗耕滥种”——我挑来一担不多猪牛粪放下,挥锄把一块快田土挖上来,没有仔细敲碎,直接整成番薯畦,剖成一条“大沟”,然后到溪边割一些杂草,把人家丢弃在地头的稻草拖来,统统埋进“大沟”里,撒上少如味精胡椒粉的猪牛粪,再从“畦底”挖些细土盖上,最后插进番薯苗,浇上水。碓叔见了嫌弃地说:“如啊,你这样种番薯,是小孩玩泥巴——闹着玩呀!番薯能长给你吃吗?”我沉默不语。以后,我跟社员们一样中耕除草、施两次化肥,就等“坐享其成”了。

    挖番薯时,地里一片欢腾——社员们挖上来的番薯,每穴约半斤左右,块相凹凸不平,不甚好看;我挖上来的番薯,每穴有一斤多,个头大,块相粉润光滑,甚是顺眼!赞叹惊讶之余,我告诉社员们:农作物收成好,品种、肥料、水分三者最重要。种番薯要求不高,最需要的是肥料。我翻地整畦虽粗糙些,但我埋进了稻草杂草这些有机肥,番薯块头自然大了!

    第二年种秋番薯时,社员们学着我的样,到处割杂草找稻草埋进畦里。到挖番薯时,很多社员种的番薯比我还大啦!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