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1月01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餐杂忆

新闻作者:  发布时间:2024-01-02  查看次数:295次  

◎ 郑梦如

节日喜事,小孩满月周岁,家里来了亲戚朋友,相邀上街吃个饭;或自己杀鸡宰兔,煮几个拿手菜相聚乐一乐,是当今常有的事,这叫聚餐。可是在五六十年前,聚餐却是稀罕事。

那是大集体年代,我在德化一个小山村插队,村民种什么吃什么——马铃薯熟了吃马铃薯,地瓜大了吃地瓜;菜品更少,终年吃芥菜、掌瓜和糟菜。唯有过年才能吃上猪肉、米粿等稀罕食物。

我们生产队约定,每年农历十一月冬至举行一次聚餐,那时称“合奁”,即几个人一起合资吃一顿,参加对象是常年出工的劳力。

民以食为天,冬至上午,大家全聚在坝头厝,在队长指挥下,砌灶刷锅烧火、洗碗洗菜切肉、磨米压浆蒸粿、舂糍印白粿摆桌椅,人人各司其职,争先恐后。看杰叔坐在条石上晒着太阳,爱开玩笑的金德问他早上吃什么? “你管我早上吃什么?” 杰叔怒吼起来。金德忙说:我是关心问你,生气了就不问了。杰叔说:你是关心?你是奚落我!我一头雾水,夏朴附在我耳旁悄声说:知道中午聚餐,杰叔从昨晚起就不吃饭啦,这样聚餐可以多吃一些……他有皮肤病,想帮厨顺手拿东西吃,大家有点嫌弃他……我明白了,忙掏出烟圆个场,说是大家照顾他,不要生气。杰叔气消一大半,静静地抽着烟,可眼睛滴溜溜瞧着锅灶……

聚餐时辰没到,大家早就找座位坐下。副队长彩荣发现12岁的阿山坐在椅子上,问:你爸?阿山说:他姑娶媳妇,他父亲去他姑家吃喜宴,由他代替他父亲。彩荣说:不行,只有劳动力才能聚餐。两个人吵了起来,队长很尴尬,问众人,琼叔说:还没遇过,今天就让他替代,下不为例。

这次聚餐6桌48人,每人半斤猪肉和一斤米量(薯仔、槟榔芋不计米量),六菜两汤——第一道锅菜汤润肚,大家还文雅,你一汤匙我一汤匙,互相谦让;第二至五道是炒米粉、炒白粿、卤面、糍粑,大家食欲亢奋,举箸不停,如秋风扫叶,风卷残云,碗碗见底;第六道封肉一上桌,大家不由自主站立,火辣辣眼睛直往碗里看,箸夹匙舀,狼吞虎咽,有的肉块还没咬碎吞下,又夹一块往嘴里塞……顷刻,满碗封肉一扫而光,杰叔见碗底些许肉汁,干脆端起倒在自己碗里,说等一下蘸蒸槟榔芋吃更香。

聚餐结束,队长问大家吃饱没有,有的说刚刚好,有的说七八分饱。队长说,明年多煮一些。

来年冬至聚餐,每人是1斤猪肉和一斤半米量,放开肚皮饕餮一顿,剩下不少。队长说按劳力瓜分。有人说:出工劳力已饱吃一顿,该分一点给没出工的吃。有理!最后拿秤子称,逐户按非劳力人口平均分——每人剩肉2两6钱,剩饭5两2钱,童叟无欺,皆大欢喜。

时光飞逝,我离开插队六年的山村。感念当年社员们对我关心,我每年都回德化一趟,顺便邀农友们到两里远的镇上饭馆聚餐。请大家点菜,大家客气不肯开口。我点羊肉鲍鱼平时少吃的菜肴,大家又说贵破费了。

席间,我回忆初下田,脚被感染,大家四处捉螃蟹捣烂为我敷上治好“螃蟹叉”;没有柴火,教我割山芒萁、捆山芒萁;张昼锅子倒趴了,你一勺我一匙让我吃个腹饱肚圆;几次推荐,大家尽说好话,让我热泪盈眶……农友们说的尽是:我们怎样一起翻土、熏田、劈岸、双抢、挖地瓜、戽水抓鱼……你踏实不偷懒,学插秧、割稻、犁地等农活快;你写字美,晚上总是看书;你门口写的春联和为运动结婚写一幅中堂律诗是……昔日所有的酸甜苦辣,尽在聚餐举箸推盏中成为美好回忆!

春去冬来,一年一度的聚餐没变,农友们每每劝我少点荤多点素,说现在生活好了,讲究荤素搭配饮食多样化更健康。他们比我懂礼貌,餐伊始总是叫我先说几句,餐中总是频频向我举杯敬酒,古曰“仓廪足知礼节”,没错! 

岁月不饶人,当年与我风雨同舟的农友走了几个,年老的行动不便了。退休那年,夏朴提议:大家不在乎上饭馆吃饭,在乎能和你这有情老知青见面聊天,我们改就近煮柴火饭吧。我说好,费用仍由我付,劳神大家辛苦。

柴火饭实惠简约,就是槟榔芋饭或芥菜咸饭或炒米粉或卤面,再加一盆卤猪肉、一碗海鱼和一碗青菜,还有萝卜排骨汤或鲜蚝汤。偶尔开一两瓶小酒,互敬尽兴或自饮自乐罢了。今天来聚餐的大人小孩三四十人,十斤米量的芋饭和十来斤肉食还剩不少,我说大家客气没吃饱,众人齐说:改革开放,吃肉不稀罕了,食量也变小了——二两米加三两肉足够了。

今年柴火饭聚餐又到了,坝头厝人头攒动,刷锅洗碗,洗菜切肉,劈柴烧火,年轻人各司其职,轻车熟路。我们这些年过古稀的闲适地坐在沙发上海聊。席间谈得最多的是各人家事——谁家孩子考上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谁考上公务员教师,谁办厂开店当老板赚到钱……回忆的还是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赓续的却是纯朴真挚的情谊……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