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我在德化城关小学(现德化第二实小)教书兼读电大,曾写一篇人物描写文章在《德化教育》发表。1984年电大毕业时,我深入思考,翻阅了许多人物对话描写的书籍,摘录了很多典型例句,再从人物对话描写的重要性、意义功能作用、演绎过程、若干表现形式到如何指导学生表达等,最后写成1.4万字《浅谈人物对话描写》作为毕业论文。
接下来有人向我推荐德化一中语文教研组长周荣昌作为指导老师。周老师杭州大学毕业,语文功底深厚,性格清高,要求严,对那些“半桶水”的,他最爱吹毛求疵,文章要让他满意很难……但我想:他是德化语文泰斗,如果我的论文能得到他的指点,是很有裨益的。
我打听到周老师住址,带上写作提纲上门拜访。他正在吃饭,看我进来,马上放下饭碗,叫他的爱人(好像在德化医院当医生)泡茶。得知我准备请他当导师,他愉快答应下来。我把提纲递给他,他翻阅几分钟,说可以,要我尽快交稿,他教高三毕业班,下去一段时间很忙。
那天傍晚,我带着初稿敲开他家门,没想他还在吃饭。我说论文放在您这里,过几天再来拿。他放下碗筷说吃饱了,马上接过我的稿子,专心致志看起来。我心存感激,静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他看完稿,说:“论文层次分明,语言流畅,对话描写四种句式(即说话人在前、在后、在中间和没写说话人)功能、用法是哪里来的?”我如实告诉他:一些是我平时看书和教学中积累发现的,一些是最近为撰写论文,思考研究获得的。
“哦——”周老师深深吸了一口气,笑着说:“论文写得实在,既有经典例句,又有自己见解……我看了,也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我说:“哪里哪里,请你多提意见……”他说:题目是否改一下,摘抄例句删一些,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描写的理论和实例,增加一些。其他不要改了。
“谢谢,谢谢!”我感激辞别周老师,心头如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周老师和蔼可亲,并不像人家说的那么严厉呀!怎么有人这样说他?”
以后为改稿的事与周老师来往两回,他叫我在教学理论方面多写一些。我说:我教毕业班,很忙。他笑着说:这就不勉强了。以后,你可以摘取论文部分,改写成经验文章寄到教育刊物发表……”
那时我年轻热情,把我这个意外经历打报给学友林国明、苏少华等,他们也请周老师当指导老师。
然而他们的经历却与我大相径庭——周老师把他们的论文翻了又翻,改了又改,折腾了一个多月论文还没搞定。国明半生气半开玩笑说:梦如啊,上了你的当了,你与周老师是亲戚关系还是拿什么巴结他?我赌咒说:苍天在上,我与他非亲非友,若拿一丝一物给他,天诛地灭!
我拿论文给他们看,最后他们承认:你是蓄谋已久,是平时积累和自己的经验总结,我们是临时抱佛脚……
论文答辩时,我请教周荣昌老师,他说:你衣着穿整洁一点,精神饱满些,回答自信些,一个问题抓几个要点阐述,主要的说在前面,次要的说在后面,先说观点,再举例,后小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我说:答辩会提几个问题?他说:这你就不要问了。若还担心,你对论文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吧。
终于等到答辩这一天,我抽到第三个。周老师提了两个问题:1.人物对话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这个问题在论文里阐述,我简略摘录要点回答。2.你是怎样发现不同对话句式的不同功能作用的。这是我研究的成果,胸有成竹,我有条不紊表述……几位评委听了相视而笑,没再提问。
过后,有学员偷偷告诉我:你的论文周荣昌老师很赞赏,可能被评为优秀论文。风传终不可信,最后我的论文并没有被评为优秀论文。
电大毕业后,我调到德化教师进修学校当教研员,根据周老师的建议,我摘取论文其中部分,写成两篇经验文章在教育刊物上发表……
退休以后,我偶然一个机会看到周荣昌等评委对我毕业论文的评语:
本文材料是作者在教改中长期积累起来的,很丰富也很生动,论文扎实有分量,观点正确,阐述自如,左右逢源。结构严谨,纲举目张。语言运用,文字书写,皆可称意。但有关的教学理论阐述不足。
评语真实且中肯!当初若把题目改成《对话描写:我的认识与发现》或《我对对话描写之研究》等;若把对话描写教学理论多写一些,周老师对我的论文一定会更欣赏的!
周荣昌先生文学素养高,洞察力强,是非分明,敢说真话,有独立人格魅力,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