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2月05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浔山,舞动一座城

新闻作者:郑智得  发布时间:2024-02-05  查看次数:1925次  

龙腾瑞气,燕舞春风,2024是农历甲辰龙年。德化有一山,唤作龙浔山;有一桥,叫作龙登桥;有一宫,名为祖龙宫。龙浔山寻龙,登龙桥登龙,祖龙宫说龙,元宵节舞龙,由龙浔山衍生出许多关于龙的风物及传奇;龙的地名,龙的建筑,龙的风俗,在岁月的长河里积淀、演变与传承,不断丰盈着这座拥有千年底蕴的城市。

龙浔山寻龙

DJI_0025.jpg

是山,还是亭?

龙浔山,又称驾云亭山,其山势峻拔,蜿蜓似龙,且紧濒浔水,即古之沪溪,今之浐溪,故得名。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绪东山在山顶建亭曰“驾云亭”。早年山上曾建醒龙楼、早春亭、真武殿、三官堂和天后宫,后废。1983年重建驾云亭,龙浔书院、文昌阁、市民广场相继建于山腰。

龙浔书院.jpg

穿过广场,拾阶而上,“龙浔书院”四个大字赫然展现眼前。龙浔书院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建文昌阁,清末民国初期俱废。重建的龙浔书院(文昌阁)为组合式建筑,大门及连廊采用传统木结构,屋面采用灰瓦,通过曲廊组合为“龙”字形平面。该书院由闽南传统古建筑大师陈能源、陈迎楠建造,现常有南音于此表演,时而情韵深沉,时而悠扬婉转。“文昌阁”匾额由中国国学大师范曾题写,供奉有文昌帝君、孔子和魁星白瓷雕像。

《德化县志》载:驾云亭在龙浔山巅。宋宣和间,知事县刘正凿山构亭。人云山不可凿,正曰:“此睡龙也,凿之则醒。”名其亭曰“最高”。后废。明嘉靖二十六年,知县绪东山建,更名“驾云”。参政提学晋江王慎中记:“德化今砉君东山为政之期年,作亭于其县之龙浔山之顶,而名之曰‘驾云之亭’。”……书云:“德化为邑,封域囿险,然亦具有司应令典职贡,赋艺不后他县,而人材之生,独为寥简,或绵都越井,无弦诵声。每三岁比土,县之士阔焉不与登选之数,至阅数十岁而不得一焉。县固以为耻,而君尤以是为病。”于是乎有言者曰:县之负此耻,固云人事,抑亦育地理也?县之山磅礴蟠除不知其几百里,峰峦囚献,回互蹙沓,殆不可数。而龙浔一山,巍然膺县治之南,蜿蜒天矫。其耒若翔,其止若蛰,厥名为龙。惟亭于其上,以增益此山之势,如龙之昂然骧首而思奋。其于文事之兴,必有助矣。

龙浔之山,于是有亭。

《德化县志》载:龙浔山在县治东北隅,县之主山也。屹立千尺,气象峥嵘。麓阜盘转,势若龙蟠。凭高一览,远近溪山、村落、林原如在襟带间。巅多石笋礧碗,其阴生马齿白石。

历代诗人墨客,写下不少诗篇,赋予龙浔山灵魂。清代名进士王必昌《龙浔山回文》:“钟灵地角抹云山,胜览频来同侣攀。封磴古苔滋点翠,拂岚晴岫拥青环。峰攒怪石危亭倚,郭绕长虹双水擐。钟外花城春霭霭,龙浔起色瑞穹寰。”清康熙间知县殷式训《龙浔八景》诗中《云亭春望》所赞:“云亭峻耸出城隅,风景凭睇四面殊;登临最是三春好,到处花开似锦铺。”

而今,驾云亭山上,名木秀丽,云蒸霞蔚,凉亭幽雅,清风徐徐。放眼北望,座座峰峦,蜿蜒奔来;回顾南侧,百花盛开,蝴蝶翩舞;俯瞰浐水,碧波涟涟,细细流淌;环视城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走在龙浔山上,蜿蜒的游道似龙,焕然一新的小长城像龙,游山的人都是龙的传人,或独享时光,或高声朗诵,或腾云驾雾,在呼与吸之间,沾染龙气,慢慢显露出一座山的模样。

登龙桥登龙

DSC_6728.jpg

有桥,亦有亭。

登龙桥位于浔中镇蒲坂村,始建于宋代,宋·德化县尉孙应凤曾诗云:“百仞崖边有此桥,地平路稳玉聪骄;惠而知政今如此,拈起桥名问国侨;”,故名“惠政桥”,是一座 “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长廊屋盖梁式结构木廊桥,单檐歇山式,两端为庑殿顶;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九年(1744年)因水圯而先后进行维修。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更名登龙桥。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水又毁,1924年再重建。其桥头建有登龙亭,俗称“观音亭”,与登龙桥合为一体。登龙亭始建何时不可考,但1958年从佛腹中发现观音大士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曾第一次续塑金身的记载,则始建应早于此时。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铸造的大钟上得知,该亭原名“蒲坂亭”。乾隆卅九年(1774年),原“惠政桥”因被洪水冲毁而重建,更名“登龙桥”;为使桥亭一体,亭也易名为“登龙亭”。1962年秋,该亭失火,仅留旧迹,后于1983年重建,现为二层亭榭砖木结构,中栋宝塔高耸,走廊四周通达,屋顶翘脊,雕有10龙飞舞。

踏上桥头被岁月打磨得十分光滑的石阶,进入木廊遮风挡雨的桥屋,长廊通道格外悠长,足足有 50.4米。梁为巨杉横跨,上铺木板;72根木柱,上托屋盖。通道两侧设有坐凳,供过路行人避雨、纳凉,是歇脚的好地方。由于年代久远,那两排长长的木凳边角已是斑斑驳驳,泛着青幽的亮光。穿行其间,阳光从每个木板缝隙泄入,透漏出别样韵味,氤氲着一种浓重而迷离的气息,让人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穿越历史的风尘。桥外有两层重叠的雨披,斗拱和屋梁刻有精细的花卉图案。桥如飞虹,似长龙横卧在浐溪之上,在青碧的缓流中映照出一片朦胧诗意,山在动,水在流,桥在飘,摇曳出千般风情。

走在登龙桥上,透过廊壁的通光孔,可以俯瞰浐溪两侧的景色。清风徐徐,流水淙淙,廊桥边那棵老樟树,在微风的轻抚下,摇曳着季节的深情。溪流、石阶、老树、古廊桥和谐地会聚一处,拼接成情绪的脉动,与空灵远山、屋舍田野交相辉映,糅合成一幅廊桥写意画。徜徉其间,凭栏听风,时光仿佛在这里搁浅,山是青黛一抹,水是碧绿一缕,水声勾诗意,廊桥诵画情,整个蒲坂村也因此变得灵动起来。

据当地老人介绍,登龙桥曾是德化城关通往西半片以及大田、尤溪等县的必经之路。由于商贸往来十分频繁,这里一度成为当地商品的重要集散地。“那时,桥上挂满了灯笼,桥头一整排都是店铺,卖肉的、卖豆干的、卖油盐的都有;也有人在桥头唱歌、演戏;过去这里可热闹了。”老刘说。

现如今,这里的人迹日渐罕至。我坐在廊桥的长板凳上,听桥下的流水哗哗流淌,穿过龙津、云龙、醒龙、飞龙、龙东五座大桥,看浐溪碧水昼夜不息,谈论着与桥与龙有关的话题。

祖龙宫说龙

祖龙宫.jpg

祖龙宫,坐戌向辰,位于龙浔镇宝美村福全寨山麓,山环水复,林木葱茂,天井中有清冽甘泉长流,世人皆为神奇。

相传,北宋年间,泉州的刺桐港十分繁荣,德化外销瓷也因此供不应求,但是当时烧瓷的小窑炉容量少,不能满足陶瓷业发展的需要。草埔尾有个叫林炳的拱窑师傅,几次尝试拱大窑都不得法,窑火一冲便塌顶,几试几败,让他非常苦恼。有一天,林炳坐在败窑前苦苦思索,想着想着却睡着了。在睡梦中,林炳见到玄女从云彩中飘来,站在他面前严肃地解开衣襟,露出一对圆鼓鼓的乳房,并对林炳示意地指一指败窑,又指一指乳房,林炳正要起身行礼请教,玄女却无声地隐没在云彩之中。

林炳醒来,细想玄女露胸指点乳房与败窑的梦境,感到十分蹊跷,他转身看见多次尝试的败窑,不觉双眼一亮,突然明白了玄女“指点”的含意。于是他按照玄女的指点,把窑房改为圆拱形的大窑,拱得像乳房一样,烧窑时窑房不再塌顶了,而且烧成的瓷器质量比小窑好,数量也大大的增加了。后来,他又经过多次的改造,利用山坡地形,把几个窑房串连起来,这样既能充分利用热能,增加产量,又能使窑体更加牢固。

瓷乡后人为感谢玄女恩德,按林炳梦中所见英姿塑玄女像,建玄女宫奉祀,并尊虞圣大帝(舜帝)为瓷业圣神。林炳去世后被尊为窑坊公,塑像奉祀。后人凡是建新瓷窑或瓷窑要点火烧成,都要备办香烛供品祭祀“窑坊公”。

明代,林朝景募资扩建玄女宫,发现白瓷土沙层成片深厚,断为早年陶瓷旧址,易名白沙宫。后来在宫右畔建条瓷窑。至清咸丰六年(1856)重修,更名窑尾宫,又名下尾宫,雅称霞美宫。增奉朝天圣候王审知(该宫说是文天祥)圣像。当时,林、苏二姓争摆三月初九朝天圣候圣诞正日,告到县衙,县令吴承铣判定:初八苏姓先祭祀,正日初九林姓祭祀。吴县令并撰赠对联“东山权作南岳寿,对面相逢;八日先称九日觞,诚心恐后”。联文说的是:两姓本先来后到,如四时交替,春夏季节如兄弟,共构岁月轮回,先敬后敬都为诚心,神明本公正,先受后受同等保佑,次无偏心。于是沿为惯例。清末年间,苏学金募建下堂及回廊,怀念林炳改革大窑解决烧成难关,乃人中之龙,又更名祖龙宫,沿袭至今。

宝美村舞龙

舞龙1.jpg

《德化县志》载:县内舞龙,于明代隆庆元年(1567年)前后出现于葛坑下玲一带,到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已流行于城乡。民国34年(1945年),凤池舞龙队随同宝美舞龙队参加县抗日战争胜利庆祝活动。可见德化舞龙民俗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1983年,那年元宵节,17岁的我作为舞龙队的一员,记得当时我们从龙井祖祠出发,天空便下起了毛毛细雨,而后不到半个小时太阳便出来了。”宝美村书记苏建政饶有生趣地回忆道。当时舞龙经过三角街时,礼炮从街头拉到街尾,他们从烟雾间穿过,地上铺满了红红的炮纸,很是喜庆。

据民间传说,“宝美舞龙,西墩打狮”成为两村庆贺元宵佳节的特色民俗。龙在早期是利用稻草打成粗草索,掷上手提柄,再接上龙头龙尾,插上香火而成,还配上三通大鼓,五音乐队,根据鼓乐节奏,构成一套完整的舞龙游村活动。历经几代人的创新改进,现在已是用竹蔑做骨架,牢固架在手柄上,裹上黄布并彩上鱼鳞片状,龙身还可装上串联的电子灯,龙头用黄布兼用红黄绿色纸糊绘彩上龙眼珠,装上龙须龙角,龙嘴还会喷吐烟火,每条龙配上一个多彩的龙珠球,龙随着龙珠球的翻滚节奏和鼓乐节奏,舞起来显得更加活灵活现,更加逼真。

据悉,舞龙是一种祈福活动,表演时,舞龙表演者的身、腰、手、脚与舞龙的套路相搭配,依照鼓乐节奏起舞,协调一致,配合默契,形象逼真,表演有“巨龙翻滾”“乘风破浪”“跳跃龙门”“哪吒闹海”“欢游抢珠”“团圆昂首”“祈福敬拜”等精彩形式,夜幕降临时,龙头口中不时地喷射出五彩缤纷的焰火,活灵活现,真似一条五颜六色上下翻滚的活龙一样。

“我们村的舞龙队,分为黄色男龙和红色女龙两队,长达35米,每队需要16个村民来舞动。日前,已在抓紧训练,今年的元宵节当天会有舞龙活动,从上午8时至22时,主要在宝美村境内,为企业和村民带来平安吉祥。” 宝美村副主任苏建德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