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7月22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德化桥段”看金庸人生

新闻作者:曾华彪  发布时间:2024-07-22  查看次数:596次  

拙文《看金庸笔下的德化》《金庸笔下的德化》付梓后几年的一天,和朋友茶叙。朋友说,你还可以探寻一下金庸为何把德化城写进作品中,由此再写一篇文章,作为你畅谈 “金庸与德化之缘”话题的终结稿。我自忖,《书剑恩仇录》里有一大段情节发生在莆田少林寺,因地缘关系,金庸把德化城写进这部小说再自然不过了。

遐思间,心中突起一念头,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缘由是什么?通过查找资料得知,2003年7月17日,金庸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栏目记者专访时说:“我写武侠小说主要的动机之一,就觉得现在中国社会中不大有侠义精神,希望提倡一下。”侠义一直是金庸创作的主题。言为心声,文以载道,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过程可谓以德化行、以文润心的过程。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也称得上一种美德。《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首部长篇武侠小说,于1955年2月8日在《新晚报》开始连载。同其后期作品相比,《书剑恩仇录》存在不少瑕疵。眼尖的读者就发现这部小说(旧版、修订版)“红花会群雄来到福建德化,发现七当家徐天宏的仇人方有德,为了不留痕迹地干掉他,于是让余鱼同假扮新娘和方有德成亲……”的桥段明显模仿《水浒传》里鲁智深装新娘捉弄小霸王周通的情节,而且“剽窃”得太着痕迹、太过生硬。也有网友认为红花会群雄闹洞房找方有德报仇,居然让方有德这么个糟老头子跑掉了,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在新修版中,金庸果断删除“群雄大闹德化城”的桥段,对方有德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合情合理。在这部小说(新修版)的后记中,金庸坦然道出心声:“《书剑恩仇录》是我平生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既欠经验,又乏修养,行文与情节中模仿前人之作颇多,现在将这些模仿性的段落都删除或改写了,但初作与幼稚的痕迹仍不可免,至少,那是独立的创作。”凡诲人者,必先自省,金庸如是。

二十五年前,中国作家王朔发表《我看金庸》一文,用犀利的语言猛批金庸小说媚俗。金庸在回应的文章中写道:“我很感谢许多读者对我小说的喜爱与热情。他们已经待我太好了,也就是说,上天已经待我太好了。既享受了这么多幸福,偶然给人骂几句,命中该有,不会不开心的。”文章标题出现的“不虞之誉、求全之毁”(孟子语)这八个字足以诠释金庸宽宏大度的品行涵养。

德与年俱进,譬如日升月恒。金庸75岁(1999年)时再一次着手修订他的全部小说,至82岁修订完毕,名为新修版。这一次花了七年的时间,距离上次花了十年完成的修订,已经过去二十六年了,这也创下了作家史上的纪录。金庸在92岁高龄之时,曾想对旧版发行以来所有的作品进行第三次重新修订。令人遗憾的是,此举尚未成行,金庸却于2018年与世长辞。今年3月27日,中国作家协会在京举办金庸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追溯金庸一生追求文学真谛、书写武侠传奇的足迹,分享他的创作品格和爱国精神。出席会议的卢敦基(浙江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曾参与金庸部分小说的修订)说:“很多小说作者找到一个配方就不断生产复制,但金庸的每部小说,都在实验和探索新的写法。报纸连载后,他不断修改、完善、提升,精益求精。”正德厚生,臻于至善,金庸确确实实达到了这般境界。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金庸一生崇文尚德、包容善化、传承创新、敢拼敢赢,竟与德化精神相契合。

谨以如上文字纪念金庸先生百年诞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