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德化报

2024年08月12星期一
刊号:CN-35(Q)第0101号
放大 缩小 默认

照相的故事

新闻作者:郑梦如  发布时间:2024-08-12  查看次数:189次  

五六十年前,照相是一种奢侈享受。特别在农村,很少有人照过相。

那时大哥二哥大学毕业分配在江苏工作,大哥的岳父上世纪三十年代留学德国,是无锡著名纺织工程师,他家有一台德国产相机。每次回闽,哥就向他借回给我们照相,算是送给我们一件很好的礼物。

那是我们全家回德化插队第二年的国庆节,哥俩一起回闽,父亲从外地工作单位赶回来,全家团聚,哥建议到野外照几张相。我们赞成,母亲却不肯,她自有她的担心:三班群众整天忙着种田割草,我们还有空照相显摆,担心人家眼红……大哥认为,机会难得,他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又不是闲逛,无所事事。接着,父亲拉,大哥哄,我和二哥硬架着母亲往门外走。

路上,行人看我们一家人一起走,特别是哥俩穿戴整洁,都投来诧异眼光。有熟人问母亲去哪里,母亲含糊地说,儿子回来,走走。走到三班大桥头,母亲突然停下说,想在这边照一张。大哥建议,多走几步到桥中,那里角度较好。母亲说,不用不用,随便照个人影留作纪念就行,行人多,让人家看见多不好意思。

我们赶快拉父母亲站好,帮他们整理好衣服。此时,姐姐似乎发现什么,说要回家拿一件新衣服给母亲穿上。母亲拒绝了,新旧衣服在相片里又看不出来。此时是上午九点多,很多社员出工路过这里,大家好奇地停下脚步伫立看。母亲不断催促大哥。“好好好——站好!”大哥笑着按下快门。

接着,我提议父母亲和哥俩合照一张,可是母亲不肯,拉着父亲就走,她的想法还和之前的一样,考虑的是别人的感受,怕他们见了,以为我们在显摆。当时年轻气盛,不知谁接了句:“又不是做贼,怕什么?”父亲听了有些无奈又有些迟疑,最终还是跟着母亲回家了。

本来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想在桥中照一张,没想好奇的行人越聚越多,我们只好走到桥下溪边。姐和妹在鲤鱼洲头站好,大哥迅速给她们拍了一张。桥上驻足人群更多了,这回转到二哥顾虑起来了,他小声说:“人太多了,我们还是到后房山上吧!” 

我们爬到山顶,在一块前是水渠后有红豆树和松树的平地上,大哥给姐妹照一张;姐给我们四个兄弟照一张,然后匆匆下山。

过了两年的正月一天,我和二哥带相机去土坂给外公做生日。外公当时已是70岁高龄了,第一次照相。外公在登高桥拍照,看着相机吐出一句话:“这东西,一个要多少钱?要不要粮油养?”我们听了哈哈大笑,告诉外公:这个相机不吃粮油,价值两千多元,可以买一座小洋房。外公惊愕住,一再地嘱咐我们:要藏好,千万可别丢了。外公已过世多年了,他那小心劲儿,直到现在我还依然记得。

回来顺路去了观音岐,那里山高林密,山坡有个寺庙,景致很美,二哥坚持要照张相。可天灰蒙蒙的,又近黄昏,我回想几次招工招生受挫,心情沮丧,坚持不照。二哥也不勉强,说了句:“等你去招生招工,我给你拍一张。”

1974年春节,二哥回闽。那天,我和父亲、二哥、弟一起到弯桥边种马铃薯,二哥早有打算,也带相机去。

我翻田,父亲整畦,二哥点穴,弟放马铃薯仔,人多力量大,马铃薯很快种好了。洗好手脚,我扛着锄头来到弯桥老松树旁,摆好姿势准备拍照,哥阻止住我,让我放下锄头。我还想坚持我的想法。“你是读书的料,你要走出去!”二哥说,半是生气,半是宽慰。我如梦初醒,丢掉锄头,快快站好。二哥快速按下快门。接着给父亲个人拍一张——56岁的父亲穿着灰色旧中山装泰然站在拱桥中央,对着大山笑呵呵的,很是坦然与开心。

弯桥许多小孩看见我们在照相,从各自家里跑过来,把我们团团围住,好奇地瞅个不休。“里面是什么东西?”“里面有人?”……两个小孩不住地问。父亲哈哈大笑说:“里面有两个大人,在看你们呦!”

如今想来,太遗憾了:插队务农6年,有相机竟没有留下一张扛锄头的知青农民照,实足可惜哉!

不久,一个大队干部知道我们有相机,上门对二哥说:过几天是他迁居20年纪念日,能不能上他们家拍一张合家照。二哥自然答应了。拍照时,他一家人非常高兴,还煮了鸡蛋面线点心,不吃不放你走……

不久,大队“文宣队”知道了,问我能不能给大家照一张集体照,因为我是其中一员,我说:这是2寸相机,不嫌小,可以。正月初二上午,所有“文宣队”队员穿戴得整整齐齐,早早来到三班小学操场集中。刚好来后房街逛街看热闹的人很多,我领队组织排队,哥是摄影师纠正站姿,最后拍了两张集体照,很是风光,很有成就感。感觉我家自迁居这边,从未如此被人需要被人重视过。

那个年代,哥每次回乡买回一个胶卷,一半自己照,一半给他人照;回江苏后冲洗出相底相片寄回,再由我分发给各位。借着这个照相机,我们拍了不少生活照,遇到不少逸闻趣事,更多的是因此结交了一些朋友,联络增进了感情……

1975年春节,二哥又一次回闽。一天我们兄弟三人一起走到东山水尾下仓桥,放眼远山,峰峦叠嶂;俯视桥下,溪水潺潺。这里景致挺好的,哥还要给我拍张照。回想五年来多次招生招工失败,我心里侘傺郁悒,木然地站在桥中。哥哥见我精神不振样,调好相机聚焦,拿给弟弟,然后站到我身旁。

哥大声对我说很多鼓励的话,其中有一句“挺起精神看远方,本命飞兔出三班”,时到现在记忆深刻,我确信我当时胸膛里有一团奔腾的热血。弟按下快门。那天我在日记里写道:“哥遥指远方,我纵目眺望,‘啪’就拍好了。是的,指手方向正是我浩渺的前程,要努力!”

年底——也就是我插队第六年,我如愿以偿招工离开故乡……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插队照相的往事,又勾起我难忘的回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