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素有“闽中宝库”之称,荣膺“世界陶瓷之都”“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中国油茶之乡”等荣誉称号。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态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德化乡土特色美食的传承发展提供了优厚条件。
这里有好瓷。德化瓷器以“白”见长,瓷塑技艺享誉天下。宋元时期,德化白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口商品之一。十三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赞德化白瓷“既多且美”。明代,德化窑瓷塑代表人物、“瓷圣”何朝宗所塑“中国白”作品细腻传神,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珍品”。
这里有好料。德化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三黑三黄三宝”等优质绿色生态食材。“三黑”即黑兔、黑鸡、黑山羊,“三黄”包括德化梨(黄花梨)、黄花菜、山茶油,“三宝”则是黄花远志、棘胸蛙、淮山。此外,还有红菇、香菇、草菇、麻丝菇和金线莲、铁皮石斛等一大批特色食材。
食因器而增色,器因食而多姿。“瓷都盛宴”将菜肴巧妙地呈现在精美的德化白瓷器皿上,实现了美食与美器的完美融合。从甄选自然食材,到选用精美陶瓷餐具,再到菜名的巧妙构思,每一处细节都体现了德化人对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的尊重,更承载着德化人民的热情好客,传承着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现着乡愁与美好的交融。
仙茶圣饮 瑞彩盈杯
主要材料:金线莲、德化野生红菇
地道做法:红菇金线莲茶,选用戴云山野生红菇(分布在海拔350~850m山林地带)和金线莲干品洗净金线莲,将红菇干品(“瓷圣”何朝宗后人及德化人代代相传的做法是不必去除根泥,因其有止泄镇痛之效)和金线莲一起放入烧水壶中煮开5分钟即可。此茶甘甜可口,具有祛风利湿、滋阴补肾、润肺养颜、清热补血之功效。
忘忧凉品 福泽绵长
黄花菜别名“忘忧草""母亲花”,有“观为名花、食为佳肴、用为良药“的美誉。德化县种植黄花菜历史已久,尤其是被后人誉为“三知敦煌、官德流芳“的苏履吉故里——春美乡更享有“黄花菜之乡”美名,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土壤性质和独特的气候特点,塑造了春美乡黄花菜香甜可口、气味芬芳的特性。
主要材料:春美黄花菜。
地道做法:选用德化县春美乡优质黄花菜干品,汆水至熟后捞出,加入萝卜姜蒜和油盐调拌而成。凉拌黄花菜清香爽口,营养丰富,具有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止血养血、平肝舒气等功效。
顺心如意 喜乐安康
“笋者,顺也!”,顺者,顺心如意也!千百年来,德化人素有吃笋的爱好,每逢春天,德化各地的春笋就破土而出,人们纷纷上山挖笋。一个个肥厚细嫩的春笋激发了人们的饮食激情,人们用挖回来的春笋或煎或炒,或煮或熬,或与芥菜糟菜融在一起,做出一道道味美鲜香的菜肴。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聪明伶俐的德化人还善于把多余的春笋腌制封存起来,嘴馋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取出享用,怎一个惬意了得!
主要材料:农家笋干、三层肉。
地道做法:将发好洗净的笋干改刀成粗细适中的条块,然后倒入热油锅中与三层肉翻炒,其间加入适量水、食盐、酱油,焖煮15分钟左右即可。
霞光普照 吉庆满堂
“清清浐溪水,鱼虾溪中游。闲来捉几只,美味齿间留。”德化山多水足,溪流充沛,清澈无染的溪水,为小鱼小虾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数量众多的小虾勾起了德化先民的好奇心,每当傍晚时分,天空中霞光万道,人们在外出劳作归途中,常常要顺手捉上几把小虾带回家里,煎炸一番后,作为佐酒消疲的小菜一碟,香酥可口。
主要材料:野生鲜溪虾。
地道做法:将小溪虾洗净沥干,拌入少量生粉,以四成油温慢炸至熟(金黄色,如霞光)捞出,沥干余油后放入少许椒盐即可。
向瓷而生 容光焕发
相传世界著名旅行家、探险家马可·波罗(意大利人,1254-1324)游历到泉州港时,对一船船精美的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怀着对精美瓷器的向往,马可·波罗沿着瓷帮古道翻山越岭,途径德化三班家春岭时,因身上干粮用尽,饥肠辘辘,奄奄一息……一位村民发现了他,急忙叫人来帮忙。恰逢立冬,正在“春糍粑”的村民赶紧拿出刚刚春好的糯米糍给他喂下。马可·波罗吃完后精神焕发,大赞糯米糍营养超好、味道妙极!后来民间就将糯米糍戏称为“马可·波罗糍”。谁曾想,一块糍粑竟然让旅行家马可·波罗"向瓷而生",继续前行!这才有了后来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描述的他在德化的见闻:“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至今意大利博物馆还保留一件马可·波罗当年带回的德化家春岭窑的小花插作品。得益于马可·波罗的传播,德化白瓷在欧洲声名大噪,被欧洲人誉为“中国白”。
主要食材:糯米、白糖、花生。
地道做法:选用上等糯米经蒸熟后,入石臼反复舂制而成,米香浓郁,软糯Q弹,洁白可爱,裹点白糖食用,香甜可口。
祈愿颂福 诸事胜意
德化全猪肉是德化宴席上的必尝美食,因最大限度保留猪肉的地道滋味而著称。其做法是选取猪蹄、五花和后腿等不同部位的肉及排骨、龙骨、小肠等,加入德化特产红酒和生姜,用砂锅焖煮,猪肉油润软糯又不失嚼劲,经过焖煮更是入味且有劲道,有补虚强身、润泽肌肤的功效。
相传,“窑神”林炳以其卓越的建窑技艺吸引了众多烧窑工匠的关注和追随。人们努力学习他的工艺,以生产更多高品质的"中国白"陶瓷,满足外销需求。林炳慷慨分享技艺,建窑技艺迅速传播。日本的加藤四郎也慕名而来,学习并将“鸡笼窑“的建造和烧制技艺带回日本,并奉林炳为“陶祖神”。德化陶瓷从业者对林炳心怀感激,建造“祖龙宫”来奉祀他,尊他为“窑神”。每次祭祀窑神时,除了摆上新产品作为供品,还会摆上一整只猪,以示诚挚,析愿窑神庇佑,保佑陶瓷从业者制瓷顺利、诸事胜意。
主要材料:猪蹄、排骨、龙骨、小肠、德化米酒、牛奶籽等。
地道做法:将猪蹄、排骨、大骨、龙骨、小肠等肉类洗净,尤其是小肠要反复清洗,去除异味;在大锅里加水煮沸,各种肉类焯水;另起一锅放入米酒、酱油等调味料以及焯好水的肉类,加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转小火慢炖至少两个小时以上,直至肉质软烂入味。
妙手佛瓜 祥瑞盈门
“素裹清裟璎珞藤,舍身济世钵中飨。”佛手瓜其貌不扬,却拥有着-个不凡的名字、美丽的传说。妙手佛瓜虽做法简单,却蕴含“大道至简”的禅意。经高温的“淬炼”,锅铲的“爱抚”,肉香的“点化”,白中透绿的一瓣瓣玉片,“沐浴”着一层温润晶莹的色泽,更显得它“冰清玉洁”,“楚楚动人",饱含“浓情蜜意",魅惑的甜香扑鼻而来,食之甘怡,让人欲罢不能……
主要材料:赤水掌瓜(佛手瓜)、三层肉。
地道做法:佛手瓜洗净切片,下锅与三层肉煽炒即可。
念念不忘 福运无疆
“门前溪中鲶鱼嬉,现烹肉嫩味极佳。”这是游客对水口鲶鱼“念念不忘”的评价,鲶鱼产于生态良好的石牛山下桃仙溪中,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其肉质鲜香细嫩,每-口都是对德化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回味,让人垂涎三尺,念念不忘。
主要材料:水口鲶鱼、山茶油。
地道做法:把切片的鲶鱼中段与山茶油、老姜一起煎至双面出现金黄色时即可出锅。
窑神圣汤 灵佑康泰
过饥草汤是德化民间传承千年的养胃药膳。相传,“窑神“林炳(生活于北宋年间,今德化宝美村人)在研制窑炉时,困了就在窑旁打个盹,三餐更是随便吃,造成肠胃紊乱,遂多方寻药。后经老药师指点,用几味草药与猪骨合炖,熬成“过饥草汤”,林炳饮后症状消失,饮食恢复,精神焕发。
《福建民间草药》中记载,过饥草有“清热泻火,涩精益阴”的功效。它不仅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药,也是烹调的佳品。德化人炖汤时,习惯加入过饥草,熬制出来的汤水清香可0;炖肉时,过饥草也是很好的配料。对于食欲缺乏、肠胃不好的人群,过饥草可以促进消化,健胃养生。
在现代社会,过饥草汤依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养生保健。而过饥草汤作为一种具有养胃健脾助消化等功效的药膳佳看,正好满足了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主要材料:过饥草、益母草、鬼针草、香藤根等药材、猪筒骨、猪小肠、德化米酒。
地道做法:将过饥草、益母草等洗净,尤其是猪小肠更需要清洗干净;把准备好的材料放进瓮中,加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再改用小火慢熬3小时左右;根据个人口味加盐、少许德化米酒即可。
瓷圣吉祥 顺遂安康
据《德化县志》记载,黑鸡在德化已有数百年历史。
相传,“瓷圣”何朝宗在创作时,总是精益求精,反复构思、捏塑造型,反复推倒重来。由于沉浸于创作中,他经常废寝忘食。多日的劳累,再加上长期饮食不规律,何朝宗终于病倒,不断咳嗽,身体日渐虚弱。后来,有一位徒弟用茶油与黑鸡制作了一道美食,何朝宗食用后,症状大为缓解。师傅病愈后,徒弟们连呼“吉祥”。后来,这道菜便被称为“瓷圣吉样”,以此弘扬何朝宗忘我创作、精益求精的精神。
茶油封黑鸡,土鸡与纯正山茶油结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D、E和钙、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且胆固醇含量极低,具有抗疲劳、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抗病力等功效。因此,茶油封黑鸡不仅是滋补身体的佳肴,也成了德化人民馈赠亲友的上选,更是对德化陶瓷文化和精神的一种传承与弘扬。
主要材料:德化山茶油、德化黑鸡。
地道做法:将杀好的黑鸡去掉鸡头连颈和鸡爪后,再将鸡身砍成四大块,过水洗净沥干水分;热锅下茶油爆香姜片,将鸡块入锅煽炒后放适量米酒、盐和热水(淹没鸡块);调好味后,加入牛奶籽根,入电饭煲煲熟(约60分钟)取出后装盘即可。
山珍聚宝 福满乾坤
山茶油产自“中国油茶之乡”德化,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茶油本色天然,油品至纯,营养丰富,含脂肪酸、山茶甙、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香菇是森林中的瑰宝,素来就享有“山珍”的美称,德化野生香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严苛,须是植被丰茂、气温较低、相对湿度大的阔叶林混交地。
主要材料:野生香菇、山茶油。
地道做法:选用德化优质山茶油、野生香菇精心烹制而成,芳香爽口、营养丰富,可清胃润肠、解毒杀菌,长期食用,对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有明显功效。
如脂似玉 祥临福至
玉米浆淮山,选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最受欢迎产品”、入选泉州市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名录的英山芹峰淮山为主料,混合纯正玉米浆,经过蒸煮而成。淮山作为保健食品,在我国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认为,淮山“主伤中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历代医籍都对淮山评价甚高。在德化,玉米浆淮山是人所共知的滋补佳品。
《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德化芹峰山有一隐士于秦汉时期居于石室修炼成仙,名为“道德仙"。相传,道德仙在修炼期间,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种植薯子(今称寸金薯淮山)为食。芹峰山下有位老人患“隔食“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医,服用淮山羹后病愈,事迹相传数百里,香客络绎不绝,芹峰山下的民众纷纷效仿道德仙种植、食用淮山,经历代民众烹饪加工,演变成如今的玉米浆淮山。
主要材料:淮山、玉米浆。
地道做法:清洗淮山,去皮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后沥干;将淮山块与纯正玉米浆混合搅拌成糊,可加适量糖或蜂蜜。在模具中抹油后倒入淮山玉米浆,放入蒸锅大火蒸30分钟至熟透,关火冷却片刻,取出脱模即可。